首先,弄明白這個原理之前要先深入瞭解一下快門(Shutter)的概念。

一、快門概念

我們經常聽到「快門速度」這個詞,通俗意義上說,這其實就是指光線通過鏡頭照射到感測器(即感光元件)上所需要的時間,這個過程也叫作「曝光」,照的時間越短,所謂的快門速度就越快。

快門從物理結構上分類,可以分為機械快門和電子快門(具體概念百度上很全),大多數碼單反相機用的都是機械快門,手機上普遍使用電子快門。

機械快門示意圖

但從曝光方式(可以理解為感光元件感受光的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為「捲簾快門」「全局快門」,弄懂這兩個概念是弄懂這個問題的關鍵所在。由於市場上大部分圖像感測器使用的材料都是CMOS,廠家出於工藝和成本的考慮,使用的快門都是「捲簾快門」(因為全局快門成本過高)。而只要是「捲簾快門」,都會造成一個叫「果凍效應」的現象。下面我以單反相機的機械快門為例,介紹一下產生這種效應的原因。

機械快門的快門簾幕

二、機械快門的工作原理

通俗來說,「捲簾快門」是感光元件上的感光小單元從上至下逐行曝光實現的。單反的機械快門就是一種捲簾快門,也稱作為「焦平面快門」,全稱是「電子控制縱走式焦平面快門」。這種快門在慢速快門和高速快門下,工作方式是不一樣的。

①慢速快門工作原理

機械快門有前後兩個簾幕,分別叫前簾幕和後簾幕(靠近CMOS),在慢速快門下:

後簾幕從下至上先打開,接著前簾幕從上至下再打開,此時光線從上至下照進感測器。

再接著後簾幕從上至下關閉,光線也從上至下慢慢消失,前簾幕再關閉,結束曝光。

以上步驟,可以使感測器曝光非常均勻。不會使照片產生太大的形變。

②高速快門工作原理

畢竟機械快門是物理結構,其運動速度不可能無限制提升,速度受到了限制。這就導致一個問題。在高速快門之下,不能依靠兩個簾幕分別開關來工作。不過,對於焦平面快門,這個問題不難解決。很快就有了一種變通的辦法:在這個極限之上,開始用固定縫隙掃過感光元件的辦法來實現等效「曝光時間」。

而這就是「電子控制縱走式焦平面快門」名稱的由來,也是產生物體形變的根源,例如電線杆傾斜等。

三、機械快門的形變效應(果凍效應)

由於鏡頭成左右相反,上下顛倒,因此畫出的示意圖應該是倒的。圖中虛線框表示的是機械快門從上至下掃描的縫隙

①物體高速的水平運動

高速水平運動原理示意圖

根據上圖可以發現,一個原本是正方形的物體,由於運動速度過快,快門還沒來得及掃描,就過去了,所以在底片上成的像就是向右傾斜的像。具體情況如下圖所示:

PS:遠處的電線杆為什麼沒有傾斜?

一方面是因為遠景畫面佔整張照片比重小,所以傾斜的程度會少。當然更重要的是遠景的物體相對於近處的物體運動會慢很多,所以CMOS來的及掃描,但是近景物體運動的太快了,CMOS根本來不及掃描就過去了,所以造成了近景傾斜現象。

②物體高速的向上運動

高速向上運動原理示意圖

根據上圖可以發現,由於物體運動速度過快,物體產生了拉長的效應。

③物體高速的向下運動

高速向下運動原理示意圖

根據上圖可以發現,由於物體運動速度過快,物體產生了壓縮的效應。

以上就是「果凍效應」產生的基本原理(這個原理的解釋也只是我自己粗俗的理解,如有錯誤,希望知乎大神們可以幫忙指正)。開頭提到了「捲簾快門」和「全局快門」的概念,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捲簾快門和全局快門的概念

前面說過,「捲簾快門」是感光元件上的感光小單元從上至下逐行感光實現的。而「全局快門」是感光元件上所有的感光小單元同時感光實現的,因為其製作工藝比較高,且普遍用在以CCD為感光材料的設備上,而大部分設備都是使用的CMOS作為感光材料,所以使用「全局快門」的設備很少。以下是我從網上找的兩種快門原理示意圖。

兩種快門原理示意圖

逐行曝光後成像示意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