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jpg

從涅瓦大街往北看,格里博耶多夫運河上游亮麗的景色展現眼前,吸引眼光的是基督復活大教堂,更常被稱為救世主浴血大教堂,繽紛斑斕的圓頂群,美麗的剪影,燦爛多彩的裝飾以及迷人的古俄羅斯風貌,獨樹一格,與周遭古典建築形成尖銳的對比和意想不到的和諧。教堂圓錐頂高達81公尺,這座九個圓頂的教堂,可容納1600人。

基督復活浴血大教堂,或者稱救世主浴血大教堂,位於聖彼得堡。教堂的建立是紀念1881313日(俄曆31日),俄皇亞歷山大二世的馬車途經此地,遭到民粹黨人,無政府主義者投躑手榴彈,俄皇血濺當地,送回冬宮後,不治死亡。為了紀念沙皇受難者,來自俄羅斯全國各地捐獻建造浴血教堂。

閃耀古俄羅斯建築風采的浴血大教堂

浴血教堂是奉亞歷山大三世的命令1883年至1907年間188131沙皇─解放者亞歷山大二世遇刺的地建造展現俄羅斯建築風格,某些瞬間讓人想起莫斯科的聖瓦西里教堂,建設工程歷時24年,到了1907819日才落成完工。

188131日在今天的格里博耶多夫運河河堤,民粹黨恐怖份子突襲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的馬車,沙皇嚴重受傷,命在旦夕,送到冬宮搶救,回天乏術。旋即於32日在市杜馬的緊急會議上,請求登基的亞歷山大三世同意以城市的資金建造小禮拜堂或者紀念碑以茲紀念。沙皇回以:「希望是教堂...而不是小禮拜堂。」最後還是決定興建一間臨時的小禮拜堂。

建築方案委託建築師汴努阿設計,工程進展迅速,在1881417日小禮拜堂竣工落成,並且在此舉行追荐會。

小禮拜堂的建造杜馬幾乎不費分文,工程所需經費由商賈包辦。小禮拜堂站立在運河畔一直到1883年春天,直到開始興建教堂的那一刻。之後被搬遷到馬厩廣場,在此安身立命九年,最後終於遭到拆除。

在沙皇遇刺身亡之後,隨即成立亞歷山大二世萬古流芳委員會,並且舉辦最佳教堂設計競賽,截止日期18811231日正午,一共26件匿名作品參賽,競賽吸引當時許多知名的建築師。委員會挑選其中8件佳作,於1882323日在加特契納向亞歷山大三世展現,但是沒有一件作品獲得沙皇贊許。沙皇決定教堂的建造必須具有俄羅斯建築的特色,有如十七世紀教堂的風格,尤其嚮往彼時雅羅斯拉夫爾教堂建築的俄國風貌。除此之外,先皇浴血的一段街道必須封閉在教堂之內,在亞歷山大二世遇刺的地點另外設計一個獨立的寶蓋

第二次競賽在1882428日舉行,雖然出現一些大名鼎鼎的新的設計師,也從中選出31件佳作,然而亞歷山大三世仍然拒絕接受。在對新設計精挑細選之後,終於在188751日確定教堂的設計方案。

188310月舉行隆重的教堂奠基儀式,全部工程耗資4,600,000盧布。

基督復活大教堂是彼得堡唯一與聖以撒大教堂並列,由國家出資維護的教堂。它從來不是教區教堂,並不以廣大參觀民眾作為訴求,隸屬內政部管轄,必須憑通行證才能進入教堂。在此完成紀念亞歷山大二世的個別宗教禮拜,並且曾經每天頌經佈道。

c2.jpg

11855722_884534468248970_3758702047313026514_n.jpg

11896091_886318164737267_5322401910311868691_n.jpg

11952993_886318214737262_939708981620795106_n.jpg

19301030日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團決定關閉教堂。

193111月,區祭祀委員會做成決定拆除浴血教堂,然而關於此一問題的決議卻被無限期的推遲。1938年問題再度被提出,並且做成肯定的決議,然而隨著二次大戰的展開,市領導面臨的完全是不同的任務。在圍城年代,教堂作為停屍間,死亡的列寧格勒人屍體被運送到這裡。戰爭結束後,小劇院租賃教堂,作為道具倉庫。

1961年在教堂的中央圓頂發現德軍的爆破彈,它在飛行之際穿透圓頂,並且卡在圓頂的樓板之間,無人發現。炸彈擱置在桁架之間長達18年之久,才被攀登圓頂的科研修復人員無意中發現。將炸彈取出觀察,發現彈身長24公分,重達150公斤。19611028日清晨,六人組的拆卸大隊着手解除炸彈爆破的危險。這是一項獨特的工作,不僅要求工作人員精準的技巧,並且具有非凡的自我控制以及超人的膽識。利用絞車取出炸彈,然後運離城市,在普爾科沃高地將之毀滅。

1970年代初期,教堂處於危險狀況,需要緊急修復。1970年代完成工程以及公共建設,為內部裝潢的修復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教堂本身的修復開始於80年代初期,第一階段工程在1997年結束。1997819日在教堂聖化整整90年之後,浴血教堂紀念博物館向公眾開放。而2004523日在經過70多年的中斷,在教堂內首次再度舉行彌撒。

教堂展現俄國東正教教堂建築的風貌,以16-17世紀莫斯科和雅羅斯拉夫爾的建築美學為典範。對浴血教堂外觀影響鉅大的是位於莫斯科的聖瓦西里大教堂。
教堂的外部立有碑文,強調俄羅斯在亞歷山大二世統治期間的豐功偉業。建築物的裝飾採用各式各樣的裝修材料─磚塊、大理石、花崗岩、珐瑯、鍍金銅以及馬賽克。

教堂內部占地7065平方公尺,展示名副其實的馬賽克博物館。馬賽克根據30多位藝術家的手稿製作而成,其中不乏鼎鼎有名的藝術大師。浴血大教堂的馬賽克展覽品是歐洲最大的收藏品之一

可以如此說,浴血教堂是彼得大帝之前莫斯科羅斯教堂建築在涅瓦河畔的化身純俄國風的基督復活大教堂,是依據Parlanda的設計建成,採用大量的結構技巧以及十七世紀的莫斯科和雅羅斯拉夫爾教堂的風格

該建築是俄羅斯最瑰麗的馬賽克藝術紀念碑,依照藝術家VasnetsovBruni等人的手稿,用馬賽克鑲嵌成美麗圖案。教堂內部馬賽克鋪滿牆壁、柱子以及拱門。室內的裝飾採用豐富的寶石收藏。亞歷山大二世受傷的地方被細心修復,並在其上建立圓錐形寶蓋。

浴血教堂所有建築裝飾的輝煌成果,猶如鏡子一般反映出新俄羅斯風格的建築精華。

大教堂嘆為觀止的裝飾引人入勝,放眼盡是美輪美奐的馬賽克。鑲嵌寶石琺瑯的五座圓頂,面積一千平方公尺,尤其趣味盎然。教堂內部讓人流連返,外觀也不遑多讓,是俄國建築史上第一個在建築物的外牆上廣泛使用馬賽克裝飾的建築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