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問題被收錄至活動「十萬個是什麼」中。

活動時間:2019/01/21 - 2019/02/20

活動規則:大於 300 字的客觀事實定義,且註明可信來源,創作時間在前的優先採納。

活動內容:進入活動頁面回答問題,優質內容將有機會被收錄在《十萬個是什麼》電子書中,同時還有機會獲得特別定製的榮譽獎盃。更多相關問題請進入活動頁面瞭解。

歡迎你把家鄉寫進百科全書,分享你的家鄉美好。


很多人初識襄陽,好像都源於金庸,「射鵰三部曲」中260多次提到襄陽,郭靖、黃蓉夫婦堅守襄陽城的故事成為襄陽遠名的主力。

襄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主要發源地,已有2800多年建制歷史,歷代為經濟軍事要地。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

提到三國文化就不得不提到諸葛亮先生,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襄陽古隆中隱居。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

上承漢末,下啟魏晉,在近百年羣雄爭戰、風雲際會的三國時期。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謀劃《隆中對》,襄陽成為三國鼎立格局形成的源頭;以羊祜鎮守襄陽、杜預上表滅吳方略為標誌,襄陽成為晉滅吳、完成統一大業的策源地。東漢末年,北方戰亂,劉表領荊州牧(公元190—209年),「愛民養士,從容自保」,把襄陽治理得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成為亂世中一片安寧的「綠洲」,數以千計的士人紛紛來到襄陽,諸葛亮、司馬徽、龐德公、龐統、徐庶、崔州平等一批謀略精英,經學家宋忠、文學家王粲、書法家梁鵠、音樂家杜夔等一批傑出人物匯聚襄陽。東晉史學家習鑿齒著《漢晉春秋》、《襄陽耆舊記》等,對中國史學發展影響深遠。

襄陽是「中國三國文化之鄉」,三國文化遺產豐富,《三國志》86卷中有18卷寫到襄陽,《三國演義》120回中有32回故事發生在襄陽,現存有50餘處三國歷史文化遺址遺跡,司馬薦賢、三顧茅廬、馬躍檀溪、水淹七軍、刮骨療毒等發生在襄陽的三國故事。諸葛亮「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和品格。

古隆中

牌坊

古隆中位於湖北省襄陽市以西13公里的西山環拱之中。據《輿地誌》記載:「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聲。」隆中因此而名之。隆中是諸葛亮青年時代(17-27歲)隱居的地方。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隴畝長達10年之久。諸葛亮本是山東琅琊人,幼年失去了雙親,後隨叔父至荊州,17歲叔父亡,來到襄陽隆中,躬耕苦讀,留意世事,「每自比於管仲、樂毅」號稱「臥龍」 。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全面分析了天下羣雄割據局勢,提出了三分天下,而後一統天下的謀略,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羅貫中曾這樣描寫襄陽古隆中:「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鶴相親,松篁交翠。」

晉永興年間(公元304年――公元306年),鎮南將軍劉弘到隆中憑弔諸葛故宅,並命參軍李興作《諸葛亮故宅銘》成為隆中第一篇紀念諸葛亮的碑記

酈道元《水經注·沔水注下》中「沔水又東逕隆中」條註:「歷孔明舊宅北。亮語劉禪雲,先帝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即此宅也。車騎沛國劉季和(之鎮襄陽也,與犍為人李安(李興一名安)共觀此宅,命安作宅銘。」

南北明劉宋元嘉十四年(公元437年),盛弘之撰《荊州記》載:「襄陽西北十許裏,名為隆中,有諸葛孔明宅。」又載:「「有井深五丈,廣五尺,曰葛井。堂前有三間屋地,基址極高,雲是避暑臺。宅西面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瑟為《梁父吟》,因名此為樂山。」諸葛亮一家離開隆中後,曾有一戶姓董人家在草廬住過,因「家殄衰亡,後人不敢復憩焉」。

唐宣宗大中十年(公元857年),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使李景讓維修隆中祠,並立「蜀丞相武鄉忠武侯諸葛公碑」。南宋王象之《輿地碑記目》載:「唐蜀丞相諸葛公碑,大中三年(應為大中十年――引者注)李景讓撰,今在隆中。」。

北宋蘇軾(公元1037年――1101年)在嘉佑五年(公元1060年)從湖北荊門去開封,路經襄陽遊隆中,寫下了著名詩篇《隆中》詩:「諸葛來西國,千年愛未衰。今朝遊故里,蜀客不勝悲。誰言襄陽野,生此萬乘師。」

光緒十四年至十九年(1888-1893)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使、湖廣總督裕祿和湖北提督程文炳重修隆中武侯祠,另新建抱膝亭,新立「古隆中」牌坊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蔣中正到訪隆中,舉行祭祀儀式並拔款維修古蹟,新建中正亭、中正堂,重修荷花池、銅鼓臺等並立碑。

1964年郭沫若為隆中題詞:「諸葛隱居隆中時,躬耕自食,足與陶淵明先後媲美。然陶令隱逸終身,而武侯則以功業自見,蓋時會使然。苟陶令際遇風雲,未必不能使桃花源實現於世。如武侯終身隱逸緻力於詩,諒亦不遜於陶令也」。


隆中古蹟

「隆中十景」即草廬亭、躬耕田、三顧堂、小虹橋、六角井、武侯祠、半月溪、老龍洞、梁父巖、抱膝石。

三顧堂

三顧堂

建於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是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的紀念堂。其外澤清荷香,茂林修竹。傳說,當年劉備三顧茅廬時拴馬的古柏至今聳立門前。其內金匾銀對,古碑林立,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和書法藝術研究價值。

武侯祠

武侯祠

隆中武侯祠始建於晉朝。明初,荊南道觀察使吳綬對隆中武侯祠進行了一次全面維修。清康熙三十八年,觀察史蔣興芑將武侯祠從東山窪裏移建到東山樑上,即三顧堂的東側。隆中武侯祠為四進三院的層臺建築,各殿依山勢逐次升高。祠堂正前方的臺階下有一塊空地,兩旁各有一尊石獅。西側豎著一塊碑,刻著歷史學家譚其驤關於諸葛亮躬耕地的論斷:「諸葛亮躬耕於南陽郡鄧縣之隆中,在襄陽城西二十里,北周省鄧縣,此後隆中遂屬襄陽」。

隆中書院

隆中書院

據《襄陽府志》載,「隆中書院在城西三十里隆中山」,「元建書院以祀」。有人說隆中書院建於元至正年間,不知何據。到明代成化年間,吳緩視師荊南,重修武候故居時,寫了一篇《隆中書院記》,但記中未言及教學事宜。後毀,1987年重建,有靜礪堂、致遠堂、古隆中陳列館等建築。隆中書院的主體,是諸葛亮與襄陽古隆中陳列館,館外懸掛著李先念手書的「諸葛亮紀念館」牌匾。

臥龍深處

臥龍深處

臥龍深處建於清雍正七年(1729),是諸葛亮和他的親朋密友聚會暢懷處所。這裡隆山懷抱,松鶴常鳴,庭園幽深清靜。其內龐德公、黃承彥、龐統、少年諸葛亮等名人志士的塑像栩栩如生。兩旁迴廊裏鑲嵌著8塊蒼勁有力的石碑,一塊飽經風霜的清雍正七年重修記事碑,傲然挺立在庭園中央。

騰龍閣

騰龍閣

騰龍閣位於古隆中山頂,處於隆中山頂的騰龍閣是隆中遊客最後將到達的景點。總共高十層,是隆中旅遊必去的地方。騰龍閣的底層是供遊人休息和喫飯的,第三、五、七、九層是瞭望臺,隨著一層層的登高,所看的風景不同,感受也自有不同。而第二、四、六、八層則是介紹諸葛亮的。

草廬亭

草廬亭

草廬亭建於清康熙年間,傍依明襄簡王墓。此處本是草廬故址,明襄簡王朱見淑仰慕隆中山水,於弘治二年(1489)毀草廬建陵墓。清康熙五十九年(1794),鄖襄觀察使趙宏恩為了紀念諸葛亮於草廬故址修建了此亭。《隆中武侯草廬詩》原文是:「漢季羣奸探赤符,獨吟梁父獨扶孤。扇搖戰月三分鼎,石黯陰雲八陣圖。泣鬼文成何有魏,隕星人去失吞吳。至今不泣英雄氣,襄水纏綿曉夜呼。」

抱膝亭

抱膝亭

抱膝亭位於隆中山畔一高阜之上,是三層六角亭,「高四丈有奇,周七丈餘」。它是湖北提督程文炳於光緒十四年(1888)所建。建造此亭目的在於後人來遊來歌時聯想到諸葛亮在隆中抱膝長吟時的情景,從而「慨然思巾扇之度,雖在小隱,未嘗須臾忘天下事焉」。何晏《景福殿賦》:「爾乃建凌雲之屈盤。」

老龍洞

老龍洞

老龍洞位於隆中山腳下,是一口歷史悠久的泉水古洞,當年諸葛亮躬耕隆中時就是利用此洞泉水灌溉農田。明吳綬有詩曰:「泉深巖穴古,時有老龍眠。門掩雲中石,功成澗下田。一溪青草合,千古碧蘿懸。欲覓英雄跡,高風尚宛然。」


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又名三顧草廬,典出《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建安六年(201年),劉備為曹操所敗,投奔荊州劉表同時,積極聯絡當地的豪傑。劉備聽徐庶和司馬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希望徐庶引亮來見,但徐庶卻建議:「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南陽郡隆中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

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喫了三天素之後,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請諸葛亮。當他們到諸葛亮家前,已經是中午,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隆中決策

劉備第三次到隆中,正遇諸葛亮在家。兩人相見,談得十分投機,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諸葛亮又命小童取出畫一軸,掛於中堂。他手指著說道:「這是西川五十四州之圖。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後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

這篇論說後世稱之為《隆中對》。劉備聽後大讚,力邀諸葛亮相助,於是諸葛亮便出山入幕。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係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般,希望諸位不要再說了。」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是此後數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諸葛亮時年27歲。

隆中對(文學作品)_百度百科

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志見出師表,好為梁父吟。 ——郭沫若題武侯祠

此聯落款署有:「一九六四年歲首題為襄陽隆中諸葛草廬,寄自北京什剎海,郭沫若」。

垂功劉氏業,遺範漢家風。 ——李鐸題武侯祠

落款署有「湘醴李鐸為襄陽隆中諸葛故居撰聯,甲子孟夏於隆中」。此聯刻木懸掛於武侯祠內正廳。

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董必武題武侯祠

1965年1月題武侯祠,此聯刻木懸掛於武侯祠內正廳。

問鼎三分三顧地,出師兩表兩朝心。——閻鈞天題武侯祠

此聯落款署有「壬戌七月,閻鈞天八十三歲時書」。現刻木懸掛於正廳兩側楹柱。

兩表一對,鞠躬盡瘁酬三顧;鼎足六齣,威德鹹孚足千秋。 ——曹立庵題三顧堂

此聯落款署有「壬戌歲之初夏,曹立庵書於襄陽古城」。

隆中對、出師表,壯志未遂,長使英雄淚;三顧堂、梁父吟,遺址尚在,想見古人心。 ——沈鵬題三顧堂

此聯落款署有「沈鵬壬戌端午後三日客次襄陽,為隆中諸葛武侯故居書」。

楚國離騷興廢鑒;南州多土棟樑才。 ——李國平書臥龍深處

此聯落款處署有「甲子冬十月,李國平並書」。

自古宇宙垂名,布衣有幾;能使山川生色,陋室何妨。 ——單家駒題臥龍深處

此聯落款署有「光緒十中年七月既望,山陰布衣單家駒」。

讓彼蒼松翠竹,共繪人間美景;得此古洞幽泉,盡銷眼底俗塵。 ——劉鳴岡撰、王樹人書題老龍洞

等。


《草廬·諸葛亮》

大型實景影像話劇《草廬·諸葛亮》是由中國實景演出創始人梅帥元先生的主創團隊精心創作編輯的,是目前國內第一臺以草廬形態演出的實景話劇。全劇共分《隆中對》、《賢妻吟》、《赤壁賦》三幕。通過採用現代多媒體影像技術和先鋒話劇交叉融合的展現形式,從細節入手,重現了劉備「三顧茅廬」踏雪尋才、黃月英入嫁、赤壁火燒連營等多段三國歷史,再現了「智聖」諸葛亮傳奇的一生。

劇目演出實景位於襄陽古隆中風景區草廬展示館內,首創國內最大的草廬形態的展示館建築,是目前國內首個竹木結構半露天劇場。建築面積4000平米,可容納1500名觀眾。劇場北面青山為屏,西、南兩面毗鄰大小兩座湖泊,並引水環繞劇場。劇場呈圓形,設計延續草廬建築的概念,呈現出獨具特色的舞臺效果。中央舞臺直徑70米,中間設「陰陽魚」分割,呈太極圖造型,暗合中國古代「天人合一」和「圓滿」的哲學思想,同時力圖還原當年諸葛草廬的情景。而每一組草廬建築都能隨著圓弧移動,並能組成一幅180度的巨大環幕。同時,中央舞臺亦能升降,形成流水環繞、舟行其間的動感場面。


圖片源於網路,參考資料如下:

襄陽_百度百科

古隆中_百度百科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_百度百科

三顧茅廬(《三國志》中的典故)_百度百科

出師表(諸葛亮作品)_百度百科

諸葛亮故宅銘(習鑿齒作品)_百度百科

草廬·諸葛亮_百度百科


和三國演義、射鵰英雄傳的淵源

劉皇叔馬躍檀溪之地,諸葛亮躬耕地和水鏡先生家等等

一條漢江穿城而過,南面是山,山下是歷史悠久號稱鐵打的襄陽城,全國最寬護城河前面還攔了一道漢江天塹,對面纔是樊城所以早年合成襄樊市,最近改回來了還是管襄城和樊城但是叫襄陽

不得不說有鐵打成就的城就是不一樣,樊城古城牆……被……拆……啦!!!!!歷史遺跡不復存在,但是襄城相對保存的好一點,你就當蒙古鐵騎又過了一遍吧

總的來說個人感覺來襄陽玩的是情懷,畢竟漢江南岸劉皇叔馬躍檀溪之地你不來沾沾王氣?

習家池習鬱、習鑿齒習家祠堂你不來沾沾王氣?

昭明臺,南梁昭明太子蕭統大型紀念性建築你不來登臺遠眺吟詩對酒?

昭明臺下就是北街,一條長度不短的仿古街喫喝玩樂一應俱全,當你喫飽喝足走到北街盡頭就是源遠流長的漢江和夫人城,襄陽人民於此紀念女中豪傑韓夫人

一次紀唸了兩位著名歷史人物,站在臨漢門上你的面前是奔流不息的漢江,它是長江最大的一條支流它和長江一樣在悠久的歷史中、悠長的江岸邊留下了許多故事

南梁才子、東晉女傑的對岸就是書法家米芾的紀念性建築米公祠,它同樣緊鄰漢江坐落和對岸的襄陽古城兩相呼應,此刻站在臨漢門上的你前後都是時空的遺跡,歷史的沉澱啊!!!!!逼格爆表有木有?

不過癮的話往東走習家池對面就是唐城,往西走水鏡莊、古隆中,基本都是一次性雙份情懷大餐

此處專門緬懷一下被拆的樊城

有機會再聊吧


2018年四月休假的時候,去襄陽找大學同學玩,去了那裡。

從襄陽下面的縣級市去市區的路上,有這麼個景點,就進去參觀一下。首先門票,80塊一個人,略貴。不過來了還是有這個覺悟滴,就爽快地買票進入。然後就是坐車進入景點,途中會經過湖北文理學院的校區。然後就到了一座牌坊。

走進去就是一系列的仿古建築。

仿古建築覺得這就是那一回事,不過這花倒是挺漂亮的?接著就是爬山。。。。。。爬到了草廬舊址,舊址已被明朝的藩王佔去修成墓穴。對著墓穴拍照是不禮貌的行為,所以就沒拍了。下山之後就是躬耕田

被我發上朋友圈說是看看諸葛村夫耕的田 然後就出來了。

去到市區剛好欣賞漢江日落

襄陽古城牆總的來說,襄陽之行還是挺不錯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