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jpg

526.JPG

聖瓦西里大教堂,或者稱護城河畔至聖聖母代禱主教座堂,這是他教律的全名,在1555年到1561年間建於紅場。教堂名聞遐爾,實至名歸,不僅是莫斯科的地標,而且是全俄羅斯主要象徵之一,如此的榮耀並不僅因為他建在首都的中心,以及紀念至關重要的歷史事件,聖瓦西里大教堂僅僅是他無與倫比的光彩和美麗,就令人嘆為觀止。

在今天絢麗教堂矗立的地方,十六世紀曾經佇立石頭建造的護城河畔三一教堂。17世紀以前一般稱為聖三一教堂,因為最初的木造教堂是獻給聖三一。當時沿著克里姆林宮紅場方向的城牆,的確曾經環繞防禦性的護城河,直到1813年護城河才填平,今天在原來的護城河舊址上是蘇聯墓園和列寧陵寢。

在十六世紀的1552年,聖瓦西里安葬在三一教堂。被稱為「莫斯科基督聖愚」的瓦西里1469年誕生於Yelokhovo村,從青年時期擁有洞悉未來的稟賦,他預言1547年莫斯科將發生幾乎摧毀整個京城的駭人火災。恐怖伊凡敬重甚至畏懼聖瓦西里,聖瓦西里逝世後以崇高的榮譽被安葬在三一教堂墓園,可能是沙皇的意旨。此後不久,這裡開始盛大的建築工程,建造新的代禱大教堂,之後聖瓦西里的聖屍遷葬此地,傳言他的墓地曾經顯現神奇的療效。

聖瓦西里教堂在1555年至1561年間,奉恐怖伊凡命令建造,作為1552年10月初,拿下喀山以及戰勝喀山汗國的紀念,而這天正好是至聖聖母代禱日。新教堂的興建有著漫長的建築史,那是大舉征戰喀山汗國的年代,具有重大的意義,截至當時,所有俄國軍隊對喀山汗國的討伐都是以失敗告終。1552年恐怖伊凡率軍親征,立下誓言,若是戰勝歸來,將在莫斯科紅場建造雄偉教堂,以資紀念。戰爭進行之際,為了紀念每一次重大勝利,在三一教堂旁邊建立一座小教堂,以當日聖人之名紀念勝利的榮耀。當俄羅斯軍隊凱旋回到莫斯科,恐怖伊凡決定在原先三一教堂旁邊建成的八座木造小教堂原址,建造一座高大宏偉的石造教堂,永垂不朽。

關於教堂的建築師流傳幾種說法,爭議頗多,其中之一建築師是普斯可夫著名的大師波斯特尼克‧雅科夫列夫(Postnik Yakovlev, 綽號巴爾馬。另外一種廣為人知的版本,傳統上認為恐怖伊凡委託大師巴爾馬(Ivan Barma)和波斯特尼克‧雅科夫列夫(Postnik Yakovlev)兩位不同的建築師參與建築工程,這個版本如今已經過時。根據第三種傳說,教堂是由匿名的西歐大師所建造。想必是意大利人,正如稍早時期,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大部分的建築。因此結合了如此無與倫比的傳統風格,既有俄羅斯的建築風貌,還有歐洲文藝復興的色彩,但是這個傳說目前沒有尋得任何證據來加以證實。

然而今日許多研究者一致認為建築師只有一人─波斯特尼克‧雅科夫列夫,巴爾馬和波斯特尼克其實是同一個人。還盛行一個傳說,似乎在建築工程完成之後,恐怖伊凡下令弄瞎大師,使他再也無法建造同樣美麗的作品。然而這也只不過傳說而已,因為文史表明,在護城河畔代禱教堂建立之後,大師波斯特尼克曾經建造喀山克里姆林宮。同時在一系列其他文件上,曾提及雅科夫列維奇‧鮑爾馬之人。研究者不僅將聖瓦西里大教堂和喀山克里姆林宮歸為這位大師的傑作,聖母升天大教堂以及位於Sviyazhsk的尼古拉教堂和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報喜大教堂也認為是他的手筆,甚至根據某些可疑的來源,Dyakovo的約翰浸禮教堂也是他的作品。

聖瓦西里大教堂在同一地基上集合九座教堂,走進教堂,沒有環繞整座教堂走上一、兩圈,甚至難以弄清他的格局。教堂中央祭壇上的神座是紀念聖母代禱節慶日,正是在這一天,炸藥摧毀喀山要塞城牆,城市被拿下。

教堂用磚建成,在十六世紀這種材料相當新奇,在此之前教會傳統的建材是白色鑿石和磚薄。中央部分冠以高聳壯麗飾以火燄的穹頂。環繞穹頂的洋蔥頭圓頂各不相似,而且每一個圓頂的圖案各不相同,如果仔細觀察,不難發現每一個洋蔥頭的裝飾都是獨一無二。很顯然的,洋蔥頭圓頂最初狀似頭盔,然而接近十六世紀末期,確實已經是洋蔥狀,今日的色彩則確定是在十九世紀中葉著色上彩。

教堂本身象徵天上的耶路撒冷,但是圓頂顏色的意義,至今仍是未解之謎。還在上個世紀作家查也夫認為,教堂圓頂的顏色可以透過聖愚安德烈的夢境來解釋,他夢見天上的耶路撒冷,那裡花園無數,園中樹木參天,樹頂搖曳......一些樹木花開,其他的葉子被塗成黃金般的金黃,另外的是碩果櫐櫐,不可言喻的美麗。

教堂的主要面貌是缺乏明確表現形式的立面外牆,無論從任何一方接近教堂,似乎每一面都是主要門面。聖瓦西里大教堂高達65公尺,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十六世紀末期,曾經是莫斯科最高的建築。原本教堂被漆成磚色,後來重新粉刷,研究人員發現圖紙遺跡,上面繪有假窗和通氣口,以及以油漆製成紀念碑文。

1680年大教堂大幅修復,在此前不久,在1672年,大教堂附近,在另一位備受尊崇的莫斯科聖者約翰的墓地上建造小教堂。1680年的修復表現在於,木頭迴廊改成磚砌,原先的鐘樓改建成圓錐形,並且裝設新的屋頂。教堂底層從紅場護城河畔十三或十四座教堂搬來神座,那些教堂的所在地曾經是公開進行處決的地方(所有這些教堂的名稱都前綴“血”字)。1683年在教堂的檐壁砌裝瓷磚,勾勒出建築的全部歷史。

18世紀下半葉教堂稍事重建,在1761-1784年間奠立地下室拱門,拆除陶瓷檐壁,教堂的牆壁繪飾花草裝飾圖案。

如此輝煌宏偉的外觀,聖瓦西里大教堂內部這是相當的侷促狹窄,在舉行宗教活動的時候,教堂內部僅能容納少數民眾。因此在大型的宗教節日,莫斯科居民以及神職人員聚集紅場,讀經台設立在宣諭台上,神甫也在台上,而教堂本身則擔任巨大的露天神壇。

1812年戰爭期間,聖瓦西里大教堂首次遭遇到拆遷的危機。根據傳說,拿破崙帶領軍隊佔領莫斯科之時,曾經想要將教堂的建築搬遷到巴黎,當他得知實現這個想法技術上無能為力,他就命令將教堂連同克里姆林宮一起炸毀。在離開莫斯科時,法國人在教堂埋設炸藥,當炸藥的導火線被點燃之際,適逢雨水從天而降,澆滅火苗,未能引爆炸藥,法軍於是將教堂搶劫一空。戰爭結束後,莫斯科人最喜愛的教堂之一隨即修建。而1817年着手修復大火之後的莫斯科,鮑韋重建紅場,鞏固、並且以鐵欄桿裝飾教堂護牆(初時沿著莫斯科河街,1834年則是在教堂南側)。

20世紀初期教堂命運多舛,不幸事件接連發生。關於教堂的存亡,不少傳說流言。最廣為人知的是,關於卡岡諾維奇的故事。卡岡諾維奇從事莫斯科重建計劃,將莫斯科打造成帶有無產階級精神的首都。卡岡諾維奇呈獻給史達林的紅場改造計劃案,為了便於舉辦閱兵和遊行,在紅場的格局模型中拿掉聖瓦西里大教堂。對此史達林看了之後,稍作沈思,然後說慢慢地說出那句名言:「拉撒路,到位!」如此似乎就決定了無與倫比教堂的命運。

無論如何,教堂堅挺矗立,對此建築師巴拉諾維斯基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位保存俄羅斯文化真正的的奉獻者和熱愛者,1936年彼得‧巴拉諾夫斯基被傳喚,並且命令他着手測量護城河畔代禱大教堂,準備拆遷。根據當局的說法,教堂影響紅場的交通流動。巴拉諾夫斯基的表現出人意料,他決然拒絕此舉,並且致電上位者一封言詞相當犀利的電報。巴拉諾夫斯基直接對官僚宣稱,拆遷教堂是瘋狂且犯罪的行為。他發誓教堂若是遭到拆遷,立即自殺,在這樣的誓言之後,巴拉諾夫斯基隨即遭到逮捕。當他被釋放的時候,大教堂仍然站在自己的地方屹立不搖。

無論如何,聖瓦西里大教堂經歷所有試圖將他毀滅的困境,依舊蘶然的屹立在紅場上。

聖瓦西里大教堂的小花園中矗立一座銅像,用來紀念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俄國混亂時期,號召民軍抵抗波蘭,保持俄國獨的愛國志士德米特里米哈伊洛維奇‧波扎爾斯基和庫茲馬‧米寧。這座雕像是1818年由著名雕塑家馬爾托斯雕刻而成,最初立於紅場中央,蘇聯政府認為雕像妨礙閱兵進行,於是在1936年將其移至教堂

023.JPG

171.jpg

172.jpg

173.jpg

174.jpg

175.jpg

176.jpg

139.JPG

505.JPG

513.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