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

136.JPG

蘇茲達爾,俄國大自然與古老建築奇妙的諧和,自古以來俄國就是建築的能工巧匠,放眼廣闊大自然,遠處幾座白牆藍頂教堂蘶然聳立,幾間深具俄國風趣的民宅點綴其中,構成一幅鄉間田野與人文藝術的絕美圖畫。

108.JPG

119.JPG

120.JPG

121.JPG

122.JPG

123.JPG

124.JPG

126.JPG

128.JPG

176

177

180

181

183

186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7

201

198

203

204

207

222

蘇茲達爾從東北羅斯最古老的居民地發跡,住著尋找富饒和廣袤土地而離鄉背井的諾夫哥羅德人,該鎮因1024年農民─農奴起義在內斯特(Nestor the Chronicler)編年史中首次被提及。

起義爆發饑荒,巫師術士將天災人禍歸咎於長老和貴族,聲稱部落貴族不讓雨水灑落,延緩穀物的生長。並且慫恿異教人民殺戮強奪,在獲得百姓同意之後,大肆奪取麵包,殺害首領─長老。

蘇茲達爾在其存在的第一個世紀先是基輔公國的屬地,然後是佩列亞斯拉夫公國的采邑,由公爵的地方官管轄統治。1125年在羅斯被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諸子瓜分之後,蘇茲達爾落入尤里‧多爾戈魯基(長手尤里)的手中,並且成為羅斯托夫 - 蘇茲達爾公國的首都。致力一統政權,尤里將公國宮廷單獨興建在臨近蘇茲達爾的基傑克沙,不與權貴為鄰。尤里逝世後,其子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Andrei the God-Loving)將公國首都遷至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因此喪失羅斯政治中心的地位。

隨著莫斯科公國的強大壯盛,蘇茲達爾公爵與下諾夫哥羅德公爵聯合,組成下諾夫哥羅德─蘇茲達爾公國,定都下諾夫哥羅德,然而,蘇茲達爾未能保持獨立,並且在1392年併入莫斯科的管轄。1565蘇茲達爾在其他城市之列,併入恐怖伊凡的直轄區。17世紀的城市處於困難時期,蘇茲達爾還沒來得及從波蘭立陶宛侵略者鐵蹄下喘息,1634年克里米亞韃靼人的襲擊接踵而至。城區只剩78個院落,10年後的大火燒毀與城鎮毗鄰城堡的部分,1654-1655年間瘟疫的流行,超過1000人喪命,摧毀近一半的城鎮人口。然而在所有的困境之後,蘇茲達爾浴火重生,在18世紀末葉變成弗拉基米爾省寧靜的縣城。

蘇茲達爾將在2024年8月10日慶祝建城一千年,這座實至名歸的城市─博物館擁有200座古蹟,呈現羅斯國家800年的歷史。蘇茲達爾克里姆林宮(蘇茲達爾城堡)和蘇茲達爾5處修道院之一的聖葉夫菲米救世修道院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蘇茲達爾的魅力,在漫步僻靜街巷,驚嘆19世紀木屋的巧奪天工,觀賞卡緬卡河沉靜水上白色鐘樓、金色圓頂和藍天白雲的倒影,聆聽悠揚連綿的鐘聲。

218

219

220

227

228

231

235

237

238

241

243

244

247

248

250

253

255

256

蘇茲達爾克里姆林宮(蘇茲達爾城堡)─白石城堡展現所有的風華,用雪白柔美的石頭建造,猶如新娘的婚紗,聖潔出塵,而藍色穹頂像是古羅斯少女頭上華美的盾形頭飾。

正是在今日蘇茲達爾克里姆林宮原址上,12世紀的時候開始建立蘇茲達爾,這裡,在卡緬卡河灣初建城牆和土堤,阻絕敵人道路,興建第一座教堂。在土堤上曾經修築原木城牆、塔樓和大門,所有的木製工事在1719年燒毀。今日蘇茲達爾克里姆林城堡倖存數座教堂,和主教宮建築群以及其中古老的聖母聖誕大教堂。

聖母聖誕大教堂是蘇茲達爾克里姆林宮建築群的中心,也是城市最古老的石造建築。屹立在11世紀末葉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奠基、後來坍塌的教堂的遺址上。12世紀中葉尤里‧多爾戈魯基的羅斯托夫 - 蘇茲達爾公國定都蘇茲達爾,決定以白石教堂妝點首都,在莫諾馬赫教堂的遺址上,以白石建造教堂,以聖母聖誕之名聖化大教堂。

1222-1225年間大教堂雕飾華麗的石雕,今日倖存只有片段。大教堂的立面、牆壁和正門裝飾遮獅子、植物圖案和女人形象面具的石雕。1230年代,在聖母聖誕大教堂南邊和西邊的主要入口建造「金門」,保存至今。高懸門上銅片的圖畫,以黃金繪成,描繪福音書的情節和天使的事蹟,尤其是天使長米海伊爾─公爵及其軍事事業的守護神。在銅片黑色絲絨般背景的襯托下,金色光芒閃爍。金門神奇的雕飾令人歎為觀止,和諧的表現每一個單獨的情節和每一個精緻的體形。

聖母聖誕大教堂是城市的第一座教堂,不僅為公爵家族禱告而服務,同時還兼顧多數教民的信仰和精神寄託,因此它的裝飾體現俄羅斯民族風格的元素。

大主教宮及主教教會食堂,大主教宮建築群佔據蘇茲達爾克里姆林宮西部,今日的大主教宮,是17世紀宏偉的大主教宮殿建築群中住房和農務建築的一部分。大教堂的鐘樓,1635年奉主教之命,在聖母聖誕大教堂南邊建起高聳的八角形鐘樓,冠以幕形頂蓋,在塔樓的頂部有懸掛鐘的拱弧。17世紀設置時鐘,17世紀末葉在鐘樓興建教堂,以走廊與主教內室連接,1967年,在鐘樓上恢復自鳴鐘。

130.JPG

132.JPG

139.JPG

146.JPG

148.JPG

151.JPG

172.JPG

175.JPG

257

260

波克羅夫斯基女子修道院 (聖母帡幪日修道院) 位於蘇茲達爾北部卡緬卡河右岸,以拘禁落難失寵的貴冑女子而聞名於世,是16、17世紀羅斯龐大的修道院之一。

修道院的出現充滿奇蹟,據傳安德魯‧康斯坦丁諾維奇公爵在遠征伏爾加期間,由下諾夫哥羅德前往蘇茲達爾,途中遭遇恐怖風暴,船隻顛覆,命在旦夕。公爵發誓若能倖存,做為感恩回報,將在蘇茲達爾興建聖母帡幪日修道院。安德魯‧康斯坦丁諾維奇信守諾言,1364年在卡緬卡河右岸為聖母帡幪日修道院奠基。然而今日建築群的面貌則完成於16世紀,彼時修道院化身監獄,失寵或是觸法的貴族女子被發配此地,成為修女,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修道院的奠基雖然溯及1364年,最初的木制建築已經蕩然無存。今日修道院的面貌完成相當的晚,於16世紀初期,莫斯科公爵瓦西里三世在位期間,修道院的繁華興盛與瓦西里三世息息相關,瓦西里三世奉獻巨款,大興土木興建修道院,其中有保存至今的波克羅夫斯基大教堂、聖門及坐落其上的聖母報喜教堂,和鐘樓,以及今日已經了無痕跡的參道小室和圍欄。1551年恐怖伊凡在一歲女兒逝世後,重建食堂,取代了14世紀的木質結構。17世紀連接食堂增建半圓行拱殿,彼時出現廚房,並且繼續始於16世紀的圍欄工程。1923年修道院被關閉,滿目瘡痍。自1992年以後,古老的修道院恢復舊時風貌,過著與世隔離的清修生活。

瓦西里三世慷慨解囊的心血並沒有付諸東流,1525年,他指控自己的第一任妻子所羅門尼婭‧·薩布羅娃(Solomonija Saburov)不孕,強行將她關在修道院。

瓦西里三世的妻子所羅門尼婭‧·薩布羅娃以不孕的罪名在1525年出家為尼,法號索菲亞,成為修道院首批女囚之一。所羅門尼婭‧·薩布羅娃在500位新娘候選人中雀屏中選,於1505年嫁給大公瓦西里三世。夫妻琴瑟和鳴相處20年,所羅門尼婭‧·薩布羅娃未能生育王位繼承人。指責妻子不育,瓦西里三世決定打破婚約誓言,與其離婚,另結新歡。1525年瓦西里三世下詔,所羅門尼婭‧·薩布羅娃被強行剃度,流放聖母帡幪日修道院,淪為修女,法號索菲亞。

瓦西里三世逾越所有法律,不論是神性還是人性,藐視王法,決定二婚。兩個月後,娶埃倫娜‧葛林斯卡亞為妻。

東正教總主教譴責大公解除婚約,惱羞成怒的瓦西里三世剝奪Varlaam都主教的教職,這在俄羅斯的歷史史無前例。大牧首耶路撒冷的馬克曾預言,大公若是二婚,將會誕生罪惡之子,此子將以慘絕人寰的殘酷人格震撼世界。預言應驗,二婚四年半後,瓦西里三世的妻子產下恐怖伊凡。據傳,在伊凡誕生的時刻,驚雷滾滾,閃電劃破天際,天搖地動。恐怖伊凡以血腥的殺人凶手在歷史上遺臭萬年。

而早在索菲亞流放流放聖母帡幪日修道院,成為修女幾個月之後,全羅斯流言散布,聲稱所羅門尼婭‧·薩布羅娃在剃度之時已經懷孕,並且在修道院產下皇子喬治。據傳,男孩在森林隱修院秘密教育成長,後來成為著名的土匪。

所羅門尼婭‧·薩布羅娃害怕瓦西里第二任妻子遣來殺手,宣布新生兒死亡,並且上演了一場葬禮。四百年後,在1934年,當聖母帡幪日修道院重建的時候,發現一塊墓碑,其下躺著一個身著繡有珍珠襯衣的布娃娃。

今日這個發現 (布娃娃) 保存在蘇茲達爾博物館歷史展覽館。根據一些研究員的意見,繡著珍珠的襯衣間接證實所羅門尼婭‧·薩布羅娃曾經孕育嬰兒,然而嬰兒的命運無解,恐怖伊凡的長兄、合法的王位繼承人,下落不明。索菲亞修女在剃度17年後去世,葬於的聖母帡幪日大教堂的地下室。

恐怖伊凡之子,沙皇費奧多爾‧伊凡諾維奇在位時期,索菲亞被尊為聖人。時至今日,香客從四面八方前來聖母帡幪日修道院,膜拜索菲亞的聖尸,祈求聖人治癒疾病,贈與孩兒。

追隨瓦西里三世先例,公爵和大臣也將妻子流放到聖母帡幪日修道院。在聖母帡幪日大教堂塋地發現長眠於此的有恐怖伊凡之妻安娜Vasilchikova、彼得大帝的元配伊芙朵吉雅‧盧普金娜、弗拉基米爾‧安德烈耶維奇公爵的第一任妻子,以及其他名門女子。

彼得大帝的元配,皇后伊芙朵吉雅‧盧普金娜,於1698年被囚禁在修道院,出家為尼,法號埃倫娜,在此度過將近20年的人生。由於羅斯托夫主教的庇護,埃倫娜享有很大的自由,她不須穿著修女衣袍,可以會見所有前來探望的人。當埃倫娜愛上近衛軍少校斯捷潘‧格列博夫,朝廷展開調查。彼得大帝親臨修道院,並且在他的命令下,格列博夫和羅斯托夫主教遭到凶殘屠殺。修女埃倫娜發配到Schlisselburg要塞,只有在凱瑟琳一世執政的時候才重獲自由。

390

395

398

400

401

406

408

410

412

415

418

421

425

428

429

葉夫菲米救世男修道院矗立在蘇茲達爾北邊,卡緬卡河左岸陡峭懸崖上,修道院土地環繞高大堅固的要塞城牆,和12座強力戰略塔樓。石牆在1670-1680年間建造,取代老舊的木頭圍牆,延伸1200公尺。

原名主易聖容救世修道院,後來改稱葉夫菲米救世修道院,用以紀念首任住持聖葉夫菲米。葉夫菲米救世男修道院奉蘇茲達爾─下諾夫哥羅德公爵鮑里斯‧·康斯坦定諾維奇之命於1352年奠基。修道院同時是禦敵防寇保衛蘇茲達爾的要塞。還在首任院長蘇茲達爾葉夫菲米主事時期,修道院居住約300名修士,因此訂立社群生活規章。早在十五世紀時,修道院名下擁有許多村落和鄉村,以及鄰近的優惠村鎮“Skuchiliha”,住著由世襲領地運送而來農奴。

1766年葉卡捷琳娜二世懿旨,創立監獄,羈禁精神錯亂的囚犯。

修道院原始的木製建築沒有被保存下來,眼前完成於16、17世紀宏偉的建築群,猶如傲世城堡一般,成為卡緬卡河岸一道壯麗的風景。恢宏的修道院工程能夠呈現今日卓然面貌,瓦西里三世、恐怖伊凡等多位公爵和大臣的捐獻功不可沒。從卡緬卡河對岸的聖母帡幪日修道院放眼葉夫菲米救世修道院,曠世景色令人贊歎不已。

264

266

267

268

273

275

276

277

278

283

285

292

297

298

301

303

304

313

314

317

318

322

325

326

327

334

340

342

347

349

350

353

355

358

362

370

371

377

38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