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英外相拉布代理首相 約翰遜仍在重症監護 歐洲各國“第一波”疫情 已到達或接近峰值

  全球“戰疫”

  46歲的拉布在臨危受命後表示,英國政府與新冠病毒的鬥爭將繼續下去,部長們將致力於執行約翰遜所製定的抗疫行動計劃,誓言政府將使整個國家擺脫這場大流行。拉布本人已做過兩次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在與新冠病毒搏鬥11天后,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因病情惡化,出現呼吸困難,4月6日晚7時進入倫敦聖托馬斯醫院重症監護室,至截稿仍處於重症監護狀態。首席大臣兼外交和聯邦事務大臣拉布(Dominic Raab)已開始代行首相職務,7日在唐寧街首相府主持內閣有關新冠病毒的疫情例會。

  當地時間4日7日午後召開的記者會上,面對記者關於約翰遜是否已患上新冠肺炎的問題,首相府發言人稱“這不是事實”,並強調約翰遜情況穩定。發言人稱政府已確立代替首相職務優先次序,一旦拉布染病,財政大臣薩納克(Rishi Sunak)將接任,發言人強調政府在整個過程中會保持透明度。發言人說,代理首相可以授權採取軍事行動,無權任命和解僱現有政府人員;不過他拒絕回答政府何時將宣佈是否延長當前的禁足措施。此前宣佈的為期三週的禁足令將在下週一結束。

  當天早上就首相病情接受媒體採訪後不久,英國政壇另一位重要人物——內閣辦公室大臣戈夫(Michael Gove)也確認自己因家人自週日(5日)出現感染症狀,決定按規定進入自我隔離狀態。他澄清自己並無症狀。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衛生計量與評估研究所(IHME)同日發佈的最新數據模型推演報告預測顯示,整個歐洲在“第一波”疫情期間將有大約15萬1680人死亡,超過美國(預計8萬1766人死亡)。

  在最早暴發疫情的意大利和西班牙,大部分地區已越過其死亡人數峰值;即將見頂或正在迅速接近峰值的包括荷蘭、愛爾蘭、奧地利和盧森堡;捷克和羅馬尼亞預計將在本月中旬達到峰值;英國、德國、挪威和希臘的峰值可能在4月第二和第三週出現。

  該報告將“第一波”疫情結束的指標設定為每100萬人中有0.3例死亡。IHME主任默里博士(Christopher Murray)警告說,疫情“第一波”後過早緩解社會隔離措施可能會導致出現新一輪感染、住院和死亡。他建議各國政府需要考慮對受感染者進行大規模測試、對接觸者追蹤和隔離,直到疫苗可以大規模生產和廣泛接種為止。

  約翰遜病情惡化 拉布接替

  4月5日13:20,約翰遜還更新了自己的個人社交媒體賬號,提到他因為持續有新冠病毒感染症狀,在此前一晚接受醫生建議,進入醫院進行常規檢查,他說自己精神很好,跟團隊保持聯繫,一起工作與病毒鬥爭,他還感謝NHS工作人員,提醒人們待在家裡。

  6日晚8時,首相府發言人發佈聲明,證實約翰遜已進入重症監護室。發言人稱有關做法只是預防措施,約翰遜本人仍處於清醒狀態。有來自院方的消息稱,約翰遜被移送重症監護室後尚未進行有創的插管治療,依靠面罩式呼吸機吸了4公升氧氣,狀況比平均需要吸氧15公升的一般重症監護患者稍好。據瞭解,約翰遜目前所在的醫院是英國少數幾個配備了葉克膜(人工肺)的醫院之一。

  按照NHS數據,當前接受重症監護的新冠患者中,約有三分之二在進入ICU後24小時內需要鎮靜劑並上呼吸機;平均而言,當前重症監護的新冠病毒患者的搶救生存率是46%。

  現年55歲的約翰遜與41歲的衛生大臣漢考克同在3月27日出現輕度症狀並檢測確診感染進入自我隔離,後者在7天后結束隔離重返疫情指揮一線,約翰遜則持續出現發燒、咳嗽症狀,連日來,他仍堅持領導英國政府的抗疫行動,直到上週六還在通過視頻會議聽取內閣官員有關抗疫工作的每日彙報。

  英國政府對出現這一緊急情況已有準備。早在3月23日,約翰遜已簽署相關文件,一旦自己不能履行首相之職,將由拉布暫代。

  46歲的拉布在臨危受命後表示,英國政府與新冠病毒的鬥爭將繼續下去,部長們將致力於執行約翰遜所製定的抗疫行動計劃,誓言政府將使整個國家擺脫這場大流行。拉布本人已做過兩次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拉布出生於1974年,他的父親在1938年6歲那年為了躲避納粹迫害,和家人作為捷克難民逃往英國。父親在他11歲時因癌症去世,母親後來自殺。拉布早年在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學習,畢業後成為律師,後來進入外交部工作。

  他是英國脫歐的堅定支持者,曾擔任約翰遜前任特雷莎·梅(Theresa May)政府的脫歐事務大臣,但上任幾個月後與梅就脫歐協議產生分歧而憤然辭職。在去年6月保守黨領袖競爭中,他雖較早敗下陣來,但7月約翰遜上台後,拉布獲得重用。

  一夜之間,約翰遜個人社交媒體上最後一條更新下的留言增長了足足一倍。人們從世界各地向他表達支持與祝願。

  世界各國領袖也紛紛為約翰遜打氣。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意大利總理孔特、澳州總理莫里森、愛爾蘭總理瓦拉德卡、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俄羅斯總統普京等紛紛在個人社交媒體上祝約翰遜早日康複。美國總統特朗普稱讚約翰遜堅強果斷、從不放棄,“美國人都在為他的康複祈禱”。

  昔日對手們也放下各自成見,為了脫歐問題放過不少狠話的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尚在感染康複過程中的歐盟首席脫歐談判代表巴尼耶、有過恩怨情仇的約翰遜前任卡梅倫和特雷莎·梅以及英國反對黨領袖也都第一時間發聲為約翰遜加油。

  與約翰遜親近的黨內資深同僚鄧肯·史密斯在被問到約翰遜是否應當早點移交權力專心養病時表示,約翰遜首先想的不是自己,而是英國民眾的感受,他不希望公眾對他的病情感到擔憂。

  約翰遜的懷孕未婚妻西蒙茲也被感染,單獨在首相官方鄉村別墅隔離,她上週六在社交媒體上稱自己已連續7天出現症狀,但未做測試,目前自我感覺通過休息已有所好轉。

  目前英國仍執行輕症不檢測、居家自我隔離的政策。埃克塞特大學醫學院高級臨床講師潘哈尼亞博士(Bharat Pankhania)呼籲應對在家隔離的人進行有效監測。他認為,全民醫療保健體系(NHS)目前缺乏針對懷疑患有新冠病毒者的適當監控系統,這導致在家中隔離的人一旦進入病程第二階段並未及早尋求醫療救助,可能會降低其生存機會。

  “對於在家中康複的人們來說,也要有一個監控系統,這樣就能在出現呼吸困難的最初跡象時,儘早入院,這非常重要。”他說。

  根據NHS初步數據,大多數感染者會在一週之內康複,但是有約15%的病人需要呼吸機支持,還可能需要幫助心臟、肝臟或腎臟正常運轉的醫療設備支持。

  一些歐洲國家考慮逐步解除封禁

  當地時間7日下午4:18,英國衛生部發佈最新疫情數據:截至6日下午5時,英國單日新增死亡人數786人,醫院累計死亡人數增至6159人;截至7日早9時,單日新增確診3634例,累計55242例確診陽性。

  而更早暴發疫情的西班牙,目前每日新增死亡數字已連續4天下降。西班牙週一宣佈,過去24小時內新冠病毒死亡人數為637例,是近兩週以來最低水平。

  目前西班牙總死亡人數13055人,僅次於意大利(16500人)。

  意大利上週日新增死亡人數也是自3月9日以來最低的。但週一的數據再次加速增長——636人死亡,比此前一天多111人。不過,當天新增感染人數是1941,比週日增加2%,是自3月30日以來最低每日增長。

  意大利衛生大臣稱,政府接下來有意逐步解除封城,不過解除封城後民眾還需要“維持社交距離”,並注意戴口罩等防護裝置。

  法國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死亡人數,從週日的8078人上升至8911人,一天增加10%。法國衛生部長韋蘭(Olivier Véran)說,這包括部分在養老院中死亡人數的不完全統計數據。

  丹麥已準備放鬆封禁措施,該國總理稱,如果新冠病毒確診和死亡病例保持穩定,將從4月15日開始為小學一年級至五年級的兒童開設日托中心和學校;其他限製措施將一直保持到至少5月10日,大型聚會的禁令將一直持續到8月。

  奧地利也打算解除封城,讓部分商店下週起恢復營業,5月1日全部商店恢復營業,酒店、餐廳等有望5月中逐步恢復營業。

  英國智庫經濟與商業研究所最新報告指出,目前英國政府實施的全面封閉措施,每天使英國經濟損失24億英鎊,國民生產總值暴跌31%。其中工廠、商店、餐廳、酒店和建築業受疫情衝擊最為嚴重,報告質疑封閉措施造成巨大經濟損害,是否值得持續下去。

  德國總理默克爾週一下午在歐元區財長會議上為歐盟製定經濟救助計劃時說,新冠病毒大流行是歐盟曆史上面臨的最大考驗。

  默克爾重申了支持激活歐洲穩定機製救助基金的立場,德國財政部長舒爾茨表示,可以“無條件觸發”以幫助陷入困境的成員國。默克爾還說,從大流行中可以吸取的教訓是,歐洲需要在製造口罩等重要醫療器械方面發展“自給自足”。

  “不管目前這個市場是不是在亞洲建立的……我們都需要一定的自給自足,或者至少是以我們自己的製造業作為支柱。”默克爾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