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9日,當一列滿載着筆記本電腦產品的貨運列車從重慶鳴笛啓程,駛向萬裏之外的德國杜伊斯堡,27歲的王璽正在重慶一家酒店管理公司上班。

  他並不知道,幾年後,自己的人生會和這條新開通的貨運線路產生多麼密切的聯繫。

  酒店管理是王璽早就想從事的職業。爲此,他去瑞士留學了5年。

  2010年學成回國,一切似乎和原先設想的一樣,學以致用,每天忙忙碌碌。但幾年下來,這名生在四川的東北小夥總覺得“整個世界變化很小”,擔心“一輩子可能就這麼平平淡淡過去”。

  而就在這段時期,橫跨亞歐的鐵路貨運正變得越來越繁忙。

  不僅是重慶,鄭州、成都、武漢、西安等中國內陸地區紛紛開行通往歐洲的列車。對中國腹地來說,走向國際市場,不再只有向東去沿海這一條路。

  2014年,王璽30歲。而立之年,決定做個改變:入職渝新歐(重慶)物流有限公司,從事班列運營工作。

  “半路出家”並沒有給他帶來太大障礙。王璽回憶,由於中歐班列當時是一個新興事物,沒有先例可循,大家都在摸索中前進,這恰恰給了他這個門外漢一個快速學習入門的機會。

  那是大家都在探索的一段時期。“渝新歐”“漢新歐”“義新歐”“鄭歐”“蓉歐”“長安號”“蘭州號”……隨着開行城市的增多,各種名稱的中歐貨運列車線路不斷湧現。

  至2016年5月,中歐班列已成功開行1500多列。與此同時,發車數量的增長越來越快。有業內人士提供一組數據:中歐班列從第1列到第500列歷經4年時間,從501列到第1000列用了7個月,從1001列到第1500列僅用5個月。

  2016年6月,爲便於品牌宣傳、集合各地力量、增強市場競爭力,中國鐵路正式啓用“中歐班列”統一品牌。自那之後,中國開往歐洲的所有貨運班列全部採用這一品牌。

  這一年,爲更好服務海外客戶,渝新歐(重慶)物流有限公司開始在杜伊斯堡設辦公點。王璽被外派德國工作。

  “回想起來,中歐班列的快速發展給我的人生帶來了一個重大契機和轉折。”王璽說,中歐班列的工作讓他有機會與外商深入接觸,直觀瞭解客戶需求。與德國當地有關部門、尤其是海關打交道也讓他能夠瞭解對方的工作思路,爭取快速、高效地解決各種問題。

  如今,王璽已經是公司的運營部主管。“渝新歐”往返中歐的班列數量從2011年的17班增長至2018年底的1442班。包括“渝新歐”在內的所有中歐班列開行數量達到6300列,連接起中歐間近百個城市,形成貫通歐亞大陸的國際貿易大動脈。

  “我現在覺得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工作都充滿意義。”王璽說,中歐班列業務量的不斷增長,讓他從一線切身感受到德國方面對中國市場和中國的日益重視和尊重。

  他發現,堆滿“中歐班列”集裝箱的杜伊斯堡DIT貨運場站專門招聘了懂中文的德國人來負責與中方相關的接待和商業洽談,之後還安排了中國僱員。

  DIT是杜伊斯堡9個貨運場站中最大的一個,也是當地主要的鐵路集裝箱集散地。

  三四年前,每週只有七八趟中歐班列停靠此處,現在每週的班列已經超過30趟。中歐班列已經佔到場站業務量的約40%。業務量在激增,貨場也變得越來越擁擠,爲了不斷擴容的業務,場站特意新購了十餘萬平方米的土地。

  王璽還發現,德國人的辦事風格也在發生改變,從死板的循規蹈矩、公事公辦到有意願隨時對接、儘可能靈活處理突發疑難問題,這些都讓他十分開心。

  “這說明人家重視你,思路從以往的以辦事程序爲導向,轉變爲以辦事結果爲導向,願意想辦法幫你解決問題。”

  2017年,在杜伊斯堡一個物流園區,“渝新歐”購置了屬於自己的地皮,並設置了物流倉庫。王璽的工作也變得更加忙碌。一年中,他有半年以上的時間在國外出差。雖然有時會想家,但他認爲,一切是值得的。

  “這份工作讓我對內對外的溝通能力和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現在,我對自己有了更高的期待。”

  王璽說,中歐班列、“一帶一路”倡議給年輕人提供了個人發展的廣闊平臺。對他個人而言,能夠作爲親歷者在一線見證變革,“倍感此生充滿價值”。

  -END-

  記者:朱晟 李萌 連振 單宇琦

  編輯:唐志強 王玉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