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時間管理模型》第四部分《時間管理的支柱》之《要事第一》第4篇文章,敬請持續關注,謝謝!

認識ABC時間管理法

ABC時間管理法由美國管理學家萊金(Lakein)提出,他建議為了提高時間的利用率,每個人都需要確定今後5年、今後半年及現階段要達到的目標。人們應該將其各階段目標分為ABC三個等級,A級為最重要且必須完成的目標,B級為較重要很想完成的目標。C級為不太重要可以暫時擱置的目標。

ABC時間管理的具體步驟如下:

  (1)列出目標:每日工作前列出日工作清單。

  (2)目標分類:對日工作清單分類。

  (3)排列順序:根據工作的重要性、緊急程度確定ABC順序。

  (4)分配時間:按ABC級別順序定出工作日程表及時間分配情況。

  (5)行動實施:集中精力完成A類工作,效果滿意,再轉向8類工作。對於C類工作,在時間精力充沛的情況下,可自己完成,但應大膽減少C類工作,儘可能委派他人執行,以節省時間。

  (6)及時記錄:每一事件消耗的時間。

  (7)歸納總結:工作結束後評價時間應用情況,以不斷提高自已有效利用時間的技能。

詳解ABC時間管理法

ABC時間管理法,就是以事務的重要程度為依據,將待辦的事項按照重要性從高到輕的順序劃分為A,B,C三個等級,然後按照事項的重要等級依次完成任務的做事方法。ABC時間管理法可謂事務優先順序法的「鼻祖」,它不但屢屢為時間管理專家們所稱道,還被許多熱忠於規劃生活的人們所採用。

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的解決因日常事務異常繁亂而陷入混亂的狀況,使學習、工作和生活等活動在有條不紊中進行。根據事務的重要性劃分事務級別、規定優先順序,對每一項工作做如下考慮:「這件事是不是有助於達到我的長期目標或短期目標?」做出判斷之後,再根據判斷確定事物的級別,可以將事務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A類):非常有助於達成目標的事情。

這裡最大的竅門是,不要去做應該做的事情,想做的事情,喜歡做的事情,也不是去做緊急的事情。你要做什麼事情?答案是:必須做的事情。

如果非常有助於達到目標,即為最重要的事項,將其標註為A——必須做的事,是指與實現自己的目標相關的關鍵事務,比如管理性指導、重要的客戶約見、重要的期限臨近、能帶來領先優勢或成功的機會。

A級事物都是必須在短期內完成的任務。一旦完成,A級事務就會產生顯著的效果。而如果沒有完成,那麼嚴重的、另人沮喪的、甚至是災難性的後果就有可能發生。A級事務的關鍵是需要立刻行動起來去做。

第二類(B類):對達成目標有幫助的事情。

如果對於達到目標具有一般的意義,即為次重要的事項,將其標註為B——應該做的事,是指具有中等價值的事務,這類事務有助於提高個人或組織業績,但不是關鍵性的。這類事情的特點是:做了有幫助,不做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B級事務雖說不如A級事務那樣一樣緊迫,但它仍然很重要。這些工作可以在一定期限內相應地推遲。若規定的完成期限較短,就應該將它們很快提升為A級。

對於B類事情,可以進行合併處理、簡化處理和適度授權處理。比如,和朋友逛街,這個對友情的發展會有幫助,而且順便你可以買些需要的東西回來,所以你選擇了逛街。

用更好的處理方式也可以這樣操作:跟朋友商量,請朋友幫忙買東西,回來之後,你請他喫飯,喫飯不屬於浪費時間,同時,喫飯也加強了友情,而且是你請,所以幾個問題一併就解決了。

第三類(C類):對達成目標沒有幫助的事情。

如果對達到目標起的作用不大,即為不重要的事項,將其標註為C——可以做的事,是指價值較低的一類事務,無論這些事務多麼有趣又緊急,都應該拖後處理。C級事務是可以推遲,

但不會造成嚴重後果的工作。

只要可能,就絕對不要去做這類事情,或者無限期拖延。因為人生要把時間浪費在那些美好的事物上,也就是有些事情註定此生不做都無遺憾。

此類事情,你也可以考慮完全授權的方式去做,請別人幫忙去做,這個時候,你可能會支付一定的酬金,這是值得的。因為,你已經開始認定自己的人生是有價值的,也開始計算你時間到底是值多少錢了。

該事務中的有些工作甚至可以無限期的推遲。但其它一些事務,尤其是那些有較長時間限制的事務,也會隨著完成期限的臨近最終轉變為A級別或B級別。

延伸ABC時間管理法

1 從花費時間比例和成效上

總體來說,ABC三級事務在事務總量中所佔的比例及價值是這樣的:

A級事務約佔任務和工作總量的15~20%,這是你必須集中時間和精力完成的事務。

對所有達到的目標而言,它真正的價值高達65~80%。

B級事務約佔事務與工作總量的20~30%,完成事務的價值也就是10~20%。

C級事務佔事務總量的50~65%,你完成此類事務的價值僅為10~15%。

2 在人際交往方面的應用

管理人際交往圈或朋友圈,同樣也可以根據人員的重要性(主要是指血緣關係,和三觀相同等親密程度)和價值量(主要是指對自我提升和自我成長的有益程度)來劃分ABC等級,對於A 類人員需要花更多時間更多精力和更多頻次進行交往和鞏固,而B類要盡量減少時間(如朋友圈裡的泛泛之交),對於C類既不重要又無價值(甚至有負面影響的狐朋狗友)就要最大限度的少花時間甚至不花時間。

當然,我們也不能過於勢利地看待別人,人際關係的重要性和價值量也會在一定條件下轉化,我們靈活處理就好。

3 與四象限法則和二八法則的關係

許多人簡單地將A類事務直接與四象限法則的既重要又緊急的第一象限對應,B類事務與二、三象限對應,C類事務與第四象限對應。這個觀點我不敢苟同,四象限最重要的觀點就是我們應該集中精力做好第二象限的重要但不緊急事項,而不提倡陷入第一象限事務中去,所以劃為ABC法則的次要的B類是不妥的。

對於二八法則,A類事項與重要的20%是高度吻合的,而ABC法則將二八法則的80%進一步又細分出B類和C類事項,算是一種很有意義的細分和補充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