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找方法,學習方法論。

之前閱讀一直是靠興趣,還有隨機性。現在發現看《瓦爾登湖》這樣的書,我一天只能看二十五頁(每日最低限度)。而看植物學,天文學的科普,我卻能迅速的愉快的看完一本。我知道書之間有差別。我想要更加有效的正反饋。

我現在的方法是,無論看什麼都有最低限度,(即使是古文繁體版的明史這樣的,也要看二十五頁)我不僅僅是看,每句話每頁我都會思考總結。奈何,《瓦爾登湖》,看的雲山霧裡的。

其他的積極事物有哪些能快速的獲得正反饋呢?


因為讀的書比較少,無法準確的回答這個問題,說一些自己的看法

我一般只讀自己感興趣的書,最開始是小說(大約是從初中開始),然後偶然看到一篇科幻小說三體(因為對物理之類的比較感興趣),瞬間驚為天人,然後轉戰科幻小說,之後各種科普類讀物,讀到人類科普,覺得有地方不太懂,轉戰心理學讀物,目前正在看一些與心理學有關的書。

可能會比較啰嗦(我文科都不太好,所以表達能力。。。。),我想說的是:你的興趣線會隨著你看過的書發展出不同的分支,如果你真的特別想看一些毫不感興趣的書籍比如文學,可以多看一下目前感興趣的並且與文學有那麼一點點關係的,逐漸引導自己的興趣(這個時間會有點長,因為可能會需要看不止一本書),如果你就是想馬上看或者弄懂那些文學性很強的書,我沒有什麼太好的建議,只能建議你 不要管看沒看懂,就是讀一遍,有個印象,之後讀到相關書籍的時候你可能會突然意識到,之前看的那本書沒看懂的地方,突然就懂了,(我有過類似這種情況)

正反饋的問題,對於我來說就是聯繫生活,看完書之後對一些事情發生的原因,某些社會現象的機理會明白一些,瞬間就覺得自己變優秀了呢,哈哈哈哈,我很享受這種感覺。

可能表達的不是很明白,但意思就是這個意思,希望可以對您有些幫助。知乎小白,第一次回答問題 還有些小激動呢 哈哈哈哈 一起加油哦(? ??_??)?


看書也是我一直想堅持的一種生活方式,但是目前而言只是時不時跨入它的門檻,懶的時候便不去看。

看書的話其實很多時候真的看個人興趣,你對有興趣的書自然而然很容易的就給帶入書中,然後便可以很快地看完一本,對於並不是特別感興趣的書自然的看的就多少會有點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感覺。

但如同一樓所言,不喜歡的書每天規定個時間,每次看上多久,堅持看上一段時間,那麼你便會對這種類型的書產生興趣。

順便一提:我個人目前在看書籍基本是村上春樹的 已看了 且聽風吟 挪威的森林 舞舞舞

個人比較喜歡村上春樹的隨性而為,喜歡村上春樹的 為了寫作而去寫作。

其實有很多書,很多經典的電視劇(例如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海上鋼琴師、了不起的蓋茨比)等等...... 看了之後都無法深刻的理解所要講解的是什麼,所以沒看完一本書看完一部經典電影都得百度尋找一下書評影評,看看他人是如何評價如何看待這部作品的。


我看一些書感覺難懂時,是因為自己沒有去思考而單單是理解。如果在書上圈圈畫畫寫一些自己意見的話,不僅可以加深理解,而且看書會更加愉快的。


個人覺得培養閱讀興趣很重要,有時候一本書,一個人,一杯茶,很安靜。這種氛圍就出來了。


很奇怪樓主看《瓦爾登湖》怎麼會雲里霧裡?在我的閱讀經驗里,《瓦爾登湖》就是描述了一種簡單樸素的生活方式,追求心靈的平靜與純潔……好吧,可能是我自己水平太低了……

從閱讀獲得正反饋的話,就看你想獲得怎樣的正反饋了。比如,你想提高自制力,你可以看《自控力》;你想提高邏輯思考能力,就去看邏輯學相關的東西;你想成為藝術家,可以先看看《月亮與六便士》;對音樂家有興趣的話,先看看《貝多芬傳》和《莫扎特傳》;如果你還很年輕,希望身邊有許多純潔的女生,那就去看《紅樓夢》;想成為有深度的人,可以從閱讀《戰爭與和平》《復活》等開始;想對性形成正確的觀念,除了看性學雜誌,可以看《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如此等等!


首先,謝謝邀請,原來給的通知都是邀請,我回答知乎問題時間太少,才知道,還是糾結了許久,回答吧!

其實我也是按興趣看書的,各種小說都喜歡,更傾向與情節、劇情、文學,故您說,可以看植物學和科技文那麼大興趣時,我真箇佩服。

經典文學,可以先從簡單一點的著手,比如《傲慢與偏見》,我最喜歡的小說之一,不過不知道您感興趣不;或者《了不起的蓋茨比》。

我覺得《未來簡史》也是一個突破口,畢竟也是國外寫作風格,雖然它不是經典文學。

可以先熟悉歐美文學的給自己的感覺,在挑戰難一點的。

還有一個方法是,你不喜歡的類型的書,每天規定個時間,慢慢看,強制性的看上10本,你會習慣它的風格,自然而然不會討厭了,也容易看的。

《瓦爾登湖》,是哲學範疇,是比較難的,我也沒看啦。

回答得有點忐忑。哈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