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檔由大張偉、於曉光、董思成和劉宇寧爲主要嘉賓的綜藝《我們的師父》開播了,主要是讓這四個大小夥子去拜訪一些德才兼備的老前輩,第一期節目中就有演技常青樹的牛犇老師參加。很多觀衆並不瞭解他,其實牛犇是童星出身,在演藝圈已經演戲75年了,並且獲得3次終身成就獎。

  牛犇,原名張學景,1935年出生於天津,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在6歲時牛犇失去雙親,於是他便跟隨在電影廠當司機的哥哥生活。牛犇小的時候機靈勤快,也常常幫演員們跑腿。

  1946年,抗日影片《聖城記》需要一位飾演村童的小演員,在片中飾演金神父的謝添就嚮導演推薦11歲的牛犇。從此,牛犇和演藝圈結下了不解之緣。又在1948年,他被挑選去香港拍攝電影時,師父謝添說:“現在大夥都叫你小牛子,你又屬牛,那就再添三隻牛吧!”。從此,“牛犇”這個名字便成爲了他的藝名。

  進入演藝圈後,牛犇出演了大大小小上百部影視劇和電影。在電影《牧馬人》中,牛犇憑藉角色郭子,斬獲了1983年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和第六屆大衆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並在多年的演繹生涯中,拿到了各大電影節的3次終身成就獎。

  小8覺得牛犇真的很是讓人敬佩,在電影《海鷗老人》中,已經80歲高齡的牛犇老師,被導演爆料在拍戲時堅持不用替身表演跳湖戲。一個80歲的滿頭白髮的老人家對自己的演技要求之高,真的讓演藝圈中那些摳圖、不背單詞、找各種替身的演員羞愧呀。

  在《我們的師父》綜藝裏牛犇老師還表達了對演藝圈某些演員戲不好好演,卻帶着好幾個助理來享受劇組生活壞現象的不滿,注重排場倒不如注重演技。希望各位演員都像老前輩學習一下藝德。

  在節目一開始,當大張偉等嘉賓得知牛犇獨自一人居住養老院,十分驚訝,畢竟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老人就應該跟孩子一起養老。但是,當他們看到牛犇老師在養老院的生活後,又改變了自己的想法,看起來牛犇老師在養老院的生活很豐富多彩,開心快樂呀。

  在養老院裏,牛犇老師一人居住一個一室一廳,房間佈置得很溫馨,光線充足,通風順暢。他還戲稱自己的家是個“豬窩”。俗話說的,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可以看出,牛犇老師對於自己的居住條件還是很滿意的。

  而且養老院裏面,還有各種活動室,像檯球室,健身房,學習區,一切娛樂設施應有盡有,還有醫生助陣。

  養老院飯堂的伙食也看起來營養均衡,多種多樣,可以滿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像生日的老人就有長壽麪喫,想要另起小竈加菜也可以和廚房商量。牛犇老師還苦口婆心告訴幾個年輕人,喫東西不能浪費糧食,要光盤行動。

  飯後呢,牛犇老師和幾位嘉賓跟三五好友一起唱唱歌,做些輕量的運動消消食。畢竟年紀大了,運動也要小心,免得扭傷了自己,那就得不償失了。小8覺得牛老師真的太可愛了。

  到了晚上,幾位嘉賓跟牛犇老師聚在一起包餃子時,小夥子們紛紛向這位老前輩提出他們自己心裏的困惑。對於自己的養老生活愉快程度,老爺子滿意嗎?爲什麼選擇養老院呢?老爺子表示住自己家裏沒有在養老院舒服,第一如果在家裏,就得自己搞定喫飯問題,要自己出門去買菜做飯。

  有位嘉賓提出疑問,那爲什麼不請個保姆在家裏照顧自己呢?牛犇老師表示保姆的流動性太強,往往都做不久,每換一個新保姆就得重頭交代生活起居,非常麻煩。最後還是於曉光說出養老院裏每個功能區都有專人照顧,方便省事,對於老年人來說省去了溝通交流的麻煩。

  看來養老院的生活並沒有普羅大衆想象中那麼淒涼,光看牛犇老師的精神面貌就可以感受到他在養老院生活得很開心快樂。有好友在身邊陪伴,有專業的護理人員照顧,還有自己獨立的小空間,這樣的晚年生活也是很幸福美滿的。

  牛犇老師子在節目中表現出的精神面貌,讓人覺得精神抖擻,充滿快樂,並沒有因爲一個人跟老朋友住在養老院而變得消極低沉。他用自己的親身經驗告訴我們這些“小朋友們”,人要懂得取悅自我,不斷創造人生價值,這樣無論在什麼時候,都可以保持幸福快樂的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