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看上去偶然的成功、運氣,也是在必然之中開出的花朵。

文 / 華商韜略 畢亞軍

早就被稱為「周期郭」的郭廣昌,憑什麼讓復星這艘大船在全球經濟的汪洋中不但行得穩,而且還越走越遠,越行越高?

【逆流而上】

縱然外有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全球化挑戰,內有經濟增長乏力,實體經濟壓力甚大,乃至消費降級的困局,復星依然在激蕩中逆流向上,引人注目。

昨天(8月28日)發布的復星中期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復星國際實現營收435.1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0%;歸母凈利潤達人民幣68.6億元,同比增長16.9%;如按照原金融工具準則HKAS39模擬測算,歸母凈利潤為人民幣82.9億元,同比增長41%。

尤其引人關注的是,在大型企業「貓冬」幾成趨勢的環境中,復星依然在全球範圍內繼續加大投入,並使其產業版圖與時代和產業趨勢更加緊密地同頻共振。

植根中國,圍繞「健康、快樂、富足」,以「C2M」(Customer to Maker客戶到智造端)戰略智造「讓全球每個家庭生活更幸福」的幸福生態系統,服務全球10億家庭,是郭廣昌為復星制定的最新一輪發展戰略。

2018年上半年,復星繼續強化了這一生態布局。

期間,復星完成了多個令外界頗為關注的投資項目:成為青島啤酒第二大股東,收購法國健康塗抹醬品牌St Hubert的98.12%股權,收購法國高級定製時裝品牌Lanvin,完成投資奧地利頂級內衣、絲襪及睡衣品牌Wolford,收購百合佳緣69.18%股權,投資新能源動力企業捷威動力,等等。

復星的生態運營能力也持續強化,並在「C2M」上取得關鍵進步:2018年2月發布的「有叻」客戶忠誠度計劃,目前打通1.48億用戶,並在618率領復星旗下多品牌實現了高達7.5億的銷售額。

郭廣昌在今天的2018中期業績報告會上說:

「2018年上半年,儘管市場波動不斷,我們植根中國,聚焦全球家庭健康、快樂、富足的商業模式還是韌性十足,業績依舊實現了強勁增長……復星將繼續深耕產業運營,繼續堅持全球化布局,實現中國和全球之間的動力、資源雙向驅動。」

重重挑戰中,復星能夠逆流而上,靠的是踏在堅實的「地板」上對成長「天花板」的突破,以及長遠信心之下的務實、前瞻、定力與執行力。

【踩在價值地板上】

26年前,復星的起點是3.8萬元人民幣。

今天的復星總資產超過5600億人民幣,2017年營業收入超過880億人民幣,利潤超過130億人民幣,是民營巨頭中業務和財務最為穩健的常青樹、模範生,也是中國最具全球化基因的民營企業。

目前,復星的產業運營已遍布全球二十幾個國家,員工約6.3萬名。

一種輿論認為,是否搭對了中國經濟大趨勢的電梯,是決定中國企業這些年成功高低的關鍵,這不無道理。復星的成功,首先跟它搭對了電梯有關。

但持續26年滾滾向前,大風大浪中依然堅挺有力,核心還在於郭廣昌始終奉行的發展原則。

郭廣昌有句名言,踩在價值的地板上與周期共舞。具體到投資發展上就是堅守價值底線,發展有長遠價值的產業,以創新創造做強做大價值空間,也就是他常常強調的:行穩致遠。

無論產業布局還是投資項目,復星都堅持以自己既定的戰略和業務的內在價值作為決策的依據,不追風口、不炒概念,無論景氣好壞都量力而行,留有餘地,不把雞蛋放一個籃子里,也不做輸不起的投資或經營。

套用搭電梯的說法,復星對電梯的選擇標準是:別人或許要最快的,我們當然也希望快,但我們更強調要選造得最結實,不會掉下來的電梯。

郭廣昌堅信,只要每個產業都扎紮實實、步步為營,不燒錢,不為大而大,重視人才的任用、選拔並不斷優化管理,尤其注重產品力,產業的耕耘就可以扎得更深、融合得更寬,企業就可以持續創造價值。

他說:「這就是復星的立業之本。」

如今,復星擁有超過600多位投資與產業專家,40多個專業團隊,放眼全球在三大生態內尋找產業價值機會並把機會變成現實,同時還設立「紅黃綠燈」等系列管理機制與系統,對所有項目動態管理,並將團隊利益綁定,將價值不斷紮實,也最大釋放。

這也是過去5年,復星能夠凈利潤複合增長率高達29%的核心原因。

更與眾不同的是,在過去幾年相對寬鬆的形勢下,復星就主動縮減槓桿,目前,已將凈債務比率從2013年的86%下降到53.6%。財務穩健性在民營企業中相當亮眼。

對比今天的環境,不得不佩服「周期郭」的遠見。

依靠價值紀律的堅守,復星不但可以站在價值的地板上與周期共舞,還常常能夠與市場「反向共舞」,也就是踐行郭廣昌一直強調的「反周期理論」——別人貪婪時恐懼,趁高退出;別人恐懼時趁低抄底,並在低谷中強化競爭力,等待好景氣再來時再加倍賺。

踩在價值的地板上,也讓復星的投資者分享到更具確定性的回報。上市10年來,復星每股賬麵價值及股價漲幅都同期大幅跑贏恒生指數。

【全球創新,突破天花板】

無論生態布局,還是運營能力的強化,科技創新都是復星這兩年最重要的亮點之一,這一重要性也在今年上半年進一步加強。

中期業績顯示,復星上半年科技總投入40億,其中研發佔比44.7%,投資與孵化佔比55.3%。未來兩三年,復星的三大生態有望持續有成員企業上市,其中相信不乏新興獨角獸科技企業。

在海外,高科技和新興產業也在復星的產業布局中分量越來越重,並以全球整合為視野和策略,推動著整個生態的科技化升級。

強化科技創新,是踩在價值地板上的復星對天花板的突破。也正是這種突破,讓復星繼續贏在了國內經濟轉型升級,世界經濟日益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的新時代。

復星醫藥就是一個成功的例證。啟動全球化以來,復星整合全球創新資源,加大對醫藥研發的投資,在中國(上海、重慶、台灣)、美國、印度等多地建立了24小時不間斷的藥品研發體系,並快速切入多個前沿領域,成就卓越。

2016年WHO《世界瘧疾報告》指出,自2010年以來,全球特別是非洲地區的瘧疾發病率和死亡率持續下降,全球各年齡組的瘧疾死亡率降低了29%,5歲以下兒童的瘧疾死亡率降低了35%。復星醫藥抗瘧葯注射用青蒿琥酯在全球範圍內的使用,每年可多挽救近10萬人的生命,其中大部分是非洲兒童,被評為「21世紀最經濟有效的改善非洲兒童生命質量的措施」。作為新型抗瘧疾特效藥,已有80個國家將青蒿素為基礎的聯合療法作為瘧疾的一線治療方法。

如今,復星醫藥深度布局的具有全球領先水平的醫療科技還包括:單克隆抗體生物葯平台,Car-T細胞免疫療法,微創外科手術系統如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等。

除加大對新興科技產業的投資,復星也正加強以全球創新整合提升產業生態的運營水平,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推動商業模式和管理創新。

復星正立足三大生態,將所有成員企業和成員企業的家庭客戶鏈接,最終形成一個內生外延並協同賦能的更大生態——ONE Fosun。而支持其整個生態的核心,以「C2M」為導向的復星「有叻」就是一個經典的商業和科技創新產物。

「有叻」通過統一的會員積分權益體系將復星生態內所有成員企業與顧客融為一體,讓所有成員企業都可分享ONE Fosun的顧客價值,所有成員企業的顧客也都可以享受到ONE Fosun的會員權益,進而形成閉環的價值網。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先進科技,都被應用其中來確保大網的高效。

「智造」生態將給復星帶來爆發力,不只體現在對已有成員企業賦能,對M端和C端的重構,也體現在它可以憑藉此獲得更好的機會,甚至用更低的成本更快速地併購擴張,幫助一些企業成為復星生態的一員,獲得整個生態的力量。在今天注重協同整合的時代,復星生態體系的資源,對眾多企業來說,都堪稱是比資本還要重要的要素資源。

這種模式的貫徹,讓復星可以不斷實現1+1>2的良性擴張,越大越強:規模越大,生態力就越強;生態力越強,就越能更好更快地併購擴張,進而推進發展的良性循環。

三大生態的全球創新整合,讓郭廣昌敢於在低迷中持續擴張,也讓復星找到了踩在價值地板上、持續突破成長天花板的真正槓桿。

在生態系統之下,「讓全球每個家庭生活更幸福」成了復星新的使命。以家庭客戶為中心、C2M模式、科創引領、中國與全球雙向驅動、產業運營+投資,這五個關鍵詞由戰略濃縮而來,互有關聯彼此交織,也就成了郭廣昌打通「地板」和「天花板」的密碼。

有了這個槓桿和密碼,復星就可以把26年的積累當作支點去撬動未來。

【抓住本質追求必然】

腳踩價值地板,依靠全球科技整合拓展價值空間的天花板,郭廣昌追求長遠而必然的成功。

這一目標的背後,是他對時代和產業趨勢的前瞻,堅定信念和貫徹執行。

從諮詢服務到房地產代理,再到生物製藥、房地產開發,創業6年沖成上市公司;從進軍鋼鐵、礦業,分享基礎建設的蓬勃,到衝進零售、消費、高科技,前瞻布局轉型升級新時代;從參與國企改革,到「走出去」,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從投資補強產業,到產業運營+投資,構筑前後左右協同,上中下游閉環的生態系統,以「健康、快樂、富足」解決全球10億家庭的痛點……復星始終在與時代和產業趨勢緊密合拍。

郭廣昌在復旦大學是學哲學的,這是他自己認真思考後的第一選擇。

他說:「在哲學系的學習教會了我思考和學習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哲學學習要求多讀書,而且是沒有限制的閱讀,這讓我對社會、對生活有了更多的涉獵和理解……讓我有了更多對個人、對社會以及對國家未來的思考。」

復星總能踏准節拍的根本,或許正因於此。

踏准趨勢後,能始終堅持價值投資紀律與周期共舞,甚至與市場「反向共舞」,並不斷突破成長的天花板,則離不開對長遠未來的堅定信念和執行力。

而這些的核心來自郭廣昌不斷強調並帶領復星集體修鍊的:心力。

郭廣昌認為智商不是成敗的關鍵,關鍵是心力。「有些人做了錯誤決定,並不是因為他們智力不行,而是因為他們抵擋不住心裡的誘惑,心魔。」

這方面,巴菲特是郭廣昌推崇的對象。「我覺得他的成功並不是因為他比別人聰明。更多的是紀律性、對市場的敏感性和長遠的眼光,那些就是心力。」

什麼是心力?或許可用《大學》中的一段話概括: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而中國傳統文化,也正是郭廣昌尤其重視的部分。

他說:「我相信中國的文化,包括佛教、道家和儒家,是很平衡的。它會引導大家回到內心,回到真實所需要的東西。」

回到真實所需,也就是回歸本質。這種抓住本質而行的心力,也可以從復星最新一輪對挑戰的化解,對機會的把握中窺見一斑。

去年的海外投資風波,一度令中國民營企業的走出去陰雲密布,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也令全球化備受挑戰。但郭廣昌堅定地相信,中國融入世界是大勢所趨,並在挑戰中總結出一套新的全球化策略,包括:從靈魂深處遵守全球化規則;追求互惠互利,合作共贏;致力於全球化的人才和業務策略在海外的本土化;以科技提升全球化管理水平;承擔全球化企業社會責任,比如在全球啟動青年創業計劃,將商業和公益結合,幫助非洲消滅瘧疾……

今年以來,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在郭廣昌的堅定推動下,復星的全球化戰略得以繼續。而今年亞洲博鰲論壇上,國家領導人特彆強調的就是,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曾被認為是頂風而行的復星,再一次看準了並抓住了新形勢下發展機遇的本質。

【產品,產品,還是產品】

抓住本質、追求必然的郭廣昌,在最近一次企業家論壇上大聲說了三遍「產品」二字。

他說:好產品始終是一個企業的靈魂,好的企業都是因為好的產品而發展。「反過來,如果企業遇到問題了,其實應該首先反思是不是產品、產品力有問題了。怪銷售,怪戰略,怪品牌,其實核心還是產品力的問題。復星在未來,最關注、花時間最多的,將是在產品上。」

復星當年真正的騰飛就是從有了好產品——PCR乙型肝炎診斷試劑開始的。

從那時到今天,無論是自主創新和發展,還是對企業的收購兼并,郭廣昌說他花時間最多、投入最多的就是看產品,研究產品。近年來,郭廣昌更是親自做起首席產品體驗官,對集團及其旗下的產品服務一一體驗。

三亞·亞特蘭蒂斯開業前,郭廣昌就把所有標杆項目都親自體驗了一遍,包括很多年輕人都不敢玩的最刺激的項目——「海神之躍」。開業時,他大談對這些產品的感受,並順勢將復星旗下眾多消費品牌,包括復星剛剛成為第二大股東的青島啤酒一併引入,讓全球消費者體驗共同品鑒。

郭廣昌說,做好產品,要耐得住寂寞,不斷創新研發,這也是20多年來複星堅持投入科研創新的原因。而一旦做好,一定會有很好的收穫。

復星通過與海外科學家團隊合作孵化的「獨角獸」生物葯平台復宏漢霖就是一個例子。經過十年磨一劍,該公司第一個生物類似葯產品利妥昔單抗已向CFDA遞交上市申請並獲受理,有望打破國產生物類似葯市場空白;進度前四的生物類似葯已全部進入III期臨床研究,新的產品仍在不斷加入。隨著新產品的陸續推出和上市,未來將造福眾多中國腫瘤病患。

除了耐得住寂寞,郭廣昌還強調,做好產品,要精益求精,敢為人所不為,並且要Be Smart。「好產品是會說話的,而且全球共同的,做好產品要敢為人所不為,創造獨特的價值。很多不錯的產品,叫好不叫座,核心還是不夠獨特。」

「所有,任何事,Be Smart很重要。該花的錢絕不省,不花的錢一分也不浪費,爭取一分錢花出幾分錢的效益。」

喬布斯曾在接受訪問時將微軟或IBM越來越淪為平庸的原因歸結為:當它們接近成為或成為某個領域的壟斷者後,他們對產品就變得不那麼重視了,改而更重視優秀的銷售人員,以及產品之外的很多其他運作……

郭廣昌顯然與喬布斯這一精神有著高度的共鳴。

現在形勢變幻,充滿挑戰,很多人向郭廣昌問詢,要如何應對?他的回答是:「我覺得作為企業家,無論什麼環境,想要解決焦慮,一定得回歸初心,做好產品。」

因為抓住了產業演變的本質,也抓住了產品這個關鍵本質,無論是築實價值的地板,還是不斷升級價值空間的天花板,復星的成功都更加必然,即使看上去偶然的成功、運氣,也是必然之中開出的花朵。

比如,復星旗下的英國足球俱樂部狼隊提前四輪從英冠沖入英超,創下奇蹟。有人問原因,郭廣昌說:競技充滿了不確定性,跟做商業一樣,但成功失敗終究還是綜合實力的較量,是可以根據其本質,科學預測和配置的輸贏。

「就一場球來說,輸贏有不確定性,但一個賽季踢下來,如果你能贏46場球,這背後就是你抓住本質之後的科學因素在起必然的作用。」

9月7日,復星旗下的好萊塢影視公司Studio 8用時4年,反覆修改打磨的一個好產品——由艾爾伯特·休斯執導的史前冒險巨制IMAX 3D影片《阿爾法:狼伴歸途》即將在中國亮相。而其在北美上映時,已被稱讚為「今夏最大驚喜」。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