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是場馬拉松,不求一夜暴富,但求跬步千里。本欄目自帶發掘八卦的熱情,探討有趣的基金話題,“基”少成多,積精華乾貨,行財富自由。

市場一轉好,股神滿地跑。幾乎每一個股指快速上漲的階段,主動型基金的基金經理都會成爲散戶們diss的對象。原因無它,執掌的基金漲幅連指數都比不上,怎麼體現出專業水平和擇股能力!

這一波的行情似乎也不例外。就在剛剛過去的2月,就有媒體統計了2027只業績基準以滬深300指數爲主要基準的權益類基金今年以來的收益表現。數據發現,超九成的主動型基金經理在今年前兩個月的單邊上漲市中跑不贏大盤。

“爲什麼你們連指數都跑不贏?”事實上,作爲一家專業資產管理機構的小編,這兩個月來我在後臺偶爾也會收到這樣的質問。

不是推諉、更不覺得要爲短期快速上漲中跑不贏指數這件事而推諉。在回答“爲什麼你們連指數都跑不贏”這個問題以前,我倒想先說另一個問題,投資何所求?——你希望賺的是什麼錢,以及怎麼賺的錢。

這個週末,不少人的朋友圈都被一篇文章刷屏:《投資中一年五倍者比比皆是,五年一倍者卻寥若星辰》。這篇文章中提到,不少投資者對於股市10%的年收益不屑一顧,因爲在他們的潛意識裏股市就是一個掙快錢、掙大錢的地方。殊不知,即使是專業的投資者,90%的人都很難長期達到這個收益。

1996年的牛市,2000年的牛市,2007年的牛市,以及2015年的牛市,當年一度短期鉅額獲利的投資者之中,有多少人到今天仍取得長期高回報?用索羅斯的經典語錄來點評,“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想獲得財富,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後在假象被公衆認識之前退出遊戲。”

其實索羅斯口中的“遊戲”,在古今中外的其他投資領域也曾屢屢上演,而那些想着一年五倍的投資者也並沒有如期地在遊戲結束之前全身而退。從1637年荷蘭鬱金香一年的漲幅最高達59倍,卻又在一夜之間一瀉千里,到2018年的比特幣過山車式的一路下行……許多人所經歷的跌宕起伏的投資成功,最終就是黃粱一夢。

倒是那些寥若星辰的“五年一倍者”,不求快錢、不投機取巧,而是耐得住寂寞去紮紮實實做研究、不斷修煉自己的品格和心性、不斷學習實戰反思後形成了一套適合自己的投資體系和方法論,並且相信時間的價值,讓複利帶給自己長期上的投資回報。

就在不久前的中泰證券研究所策略會上,君和資本創始合夥人王國斌先生有一段話對A股市場起伏特徵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一條河裏幹了很長時間,一點點水流進來的時候,浮起來的先是垃圾。只有水越放越多的時候,小船大船才慢慢的浮起來,然後才能往前走,垃圾就沒人關注了。”

的確,短期的市場先生並不理性,但長期來看又的確是稱重機,如風般掠過之後,哪一次的泡沫最終不以缺乏實質支撐的公司股價大幅回調而結束?作爲一種概率,短期的投資結果變數極大,正確的決策不一定帶來好的結果,好的結果也不一定是由正確的決策帶來的,但無論如何都請相信,決策過程會決定結果,實在不宜根據短期的結果去對決策的質量貿然地下定論。

事實上,不是每個人的牛市發財夢都能實現,所以也不用高估任何一次投機的意義。與其只用短期收益去論成敗,倒不如去了解這位基金經理希望賺的是什麼錢,以及怎麼賺的錢,又是不是知行合一。

退一萬步說,牛市裏的主動型基金跑不贏指數又怎麼樣?我們的市場中可不只有單邊上漲的牛市。永遠不因短期的超額收益而忽略市場風險與投資中的安全邊際,因爲這纔是大多數專業投資機構更關注的事。

本材料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本材料僅供具備相應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資者閱讀,不得視爲要約,不得向不特定對象進行復制、轉發或其它擴散行爲,管理人對未經許可的擴散行爲不承擔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