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MG4269.JPG修正.JPG  

以「珠宝盒」姿态屹立在广州天河广场的广东省博物馆新馆,采取免费开放的作法,鼓励人们走进博物馆,认识精彩的文物展示。线上预约或是到现场排队领取入场券均可。

 CIMG4112.JPG修正.JPG  

踏入博物馆,宽敞的大厅、展厅,十分舒适,只是不巧,赶上了更换展品,关闭了主要的常设展,十分遗憾。于是我们「专攻」广东人引以为傲的潮洲木雕。

 CIMG4113.JPG修正.JPG  

潮洲木雕历史悠久,具有的地方特色,以饱满繁复、精巧细腻、玲珑剔透、金碧辉煌的艺术风格著称。广东东部的潮洲、潮安、饶平、普宁、汕头、潮阳、揭阳、惠来等旧潮洲府属地区,明清以来木雕艺术发达,因此统括以「潮洲木雕」称呼当地的木雕工艺。

 CIMG4118.JPG修正.JPG  

(潮安县庵埠文祠,建于明代天启六年,西元1626年,正座梁架上的木雕狮子、大象、飞凤等可看出当时的木雕水准)

广东博物馆木雕工具.jpg  

博物馆内以源流、制作、艺术、器用、欣赏等单元完整介绍潮洲木雕的发展。

  CIMG4122.JPG修正.JPG  

潮洲木雕多上色、贴金,有金碧辉煌之感;

 CIMG4121.JPG修正.JPG

CIMG4129.JPG修正.JPG  

在雕刻技艺上,潮洲木雕以镂通雕为特色,在一块木头上雕刻人物故事,从三国、水浒、红楼梦等章回小说取材,或者把当地民间故事作题材,把雕刻与绘画融合于一炉。

 CIMG4138.JPG修正.JPG  

潮洲木雕经过一代又一代艺人的努力,不断吸收其他门类艺术的精华,熔合中华传统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于一炉,同时加上潮汕人的审美情报和生活需求,逐步形成了眼前看到题材丰富、构图饱满、精巧细腻、玲珑剔透、金碧辉煌的特点,在中国民间传统木雕中独树一帜。

 CIMG4147.JPG修正.JPG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蟹篓」。清朝时潮洲揭阳地方有位「木雕状元」黄开贤,为整修老爷宫要新作品,正在苦思时,路过市场见到有人挑著蟹篓赶市集,螃蟹在篓中爬来爬去,仔细观察给了他灵感,创造一种「毛尾」的雕刀,解决了多层镂通的技术难题。之后又经多人的研发,把潮洲木雕的技法推向新的境界。

 CIMG4154.JPG修正.JPG  

步出展间,「三星堆」特展吸引了我们的眼光,当然不放过这难得的机会,一睹巴蜀出土的珍贵文物。三星堆遗址自20世纪30年代被发现,到1986年两个祭祀坑的发掘,震惊国内外学术界。证实了史籍中记载巴蜀国的存在,与中原文化有著一定的渊源。

广东博物馆三星堆头像.jpg     

三星堆出土青铜圆雕人像近百件,造型丰富,构建出等级森严的神巫统治体系,呈现出一个「异乎寻常的世界」,是夏商周时期青铜雕塑的高峰。出土之后引起世人的重视。

广东博物馆三星堆玉器.jpg   

研究指出,古蜀王国金沙时期,继承和发展了三星堆时代形的整套礼仪,以玉石制作了大量礼仪用器,品类之丰更胜于前,制玉水准也成为先秦玉器的突出代表之一。

CIMG4161.JPG修正.JPG 

CIMG4193.JPG修正.JPG  

 展件十分丰富多样。金沙遗址出土金器显示在造型、风格上延续三星堆金器,蕴含著丰富的古蜀文化信息,是金沙古蜀先民们神祇信仰和祭祀文化的承载,是他们通天应神的神器。 

 CIMG4185.JPG修正.JPG  

CIMG4169.JPG修正.JPG    

CIMG4222.JPG修正.JPG

 CIMG4218.JPG修正.JPG  

各式青铜器也是十分的精彩。无论是容器、食器、人像、武器以及说不出作用的器物,都有独特风格。

 CIMG4230.JPG修正.JPG

三星堆.jpg     

这只「水陆攻战纹铜壶」,壶身满饰嵌错图案,以三角云纹为界带,分上、中、下三层,上层是采桑射猎图、中层为宴乐弋射图、下层为水陆攻战图,展现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青铜器艺术新技法,开启中国画像石艺术的先声。

广东博物馆三星堆图语.jpg  

 CIMG4238.JPG修正.JPG   

三星堆的发现至今仍有许多谜待解,其中包括了巴蜀图语的含义。过去一直认为巴蜀是没有文字的,但是在民国时期的巴蜀青铜器具〈印章、兵器〉以及个别漆器、石制品上有各式各样的图像和符号。若能解读这些文字符号,对于认识巴蜀将会是一大突破。

CIMG4253.JPG修正.JPG  

CIMG4177.JPG修正.JPG   

旅途中,不预期的碰见了精彩的文物展示,尽管是走马看花,仍然是满足。我们还将继续朝向另一精彩可期的展览迈进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