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帶一路”)“一帶一路”金融合作如何實現可持續?

  中新社北京3月25日電 (夏賓)在“一帶一路”各類合作項目落地碩果累累的同時,金融合作進展也持續成爲外界關注的焦點。

  倡導綠色投資

  據全球基礎設施中心估計,到2040年全球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達到94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來源於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另據世界銀行計算,基礎設施和建築物在建設和運行過程中排放的溫室氣體佔全球碳排放總量的七成,且許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自身也在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方面面臨嚴峻的挑戰。

  滿足需求和持續發展間的平衡必須找到。在此背景下,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下稱“綠金委”)與英國倫敦金融城牽頭,聯合國內外多家機構,於2018年11月共同發起了《“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將低碳和可持續發展議題納入“一帶一路”倡議,強化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推動“一帶一路”投資的綠色化。

  截至今年3月中旬,已有來自中國、英國、法國等國家的十餘家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證券交易所等機構簽署了該原則。多家多邊開發銀行、諮詢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等金融和專業服務機構也明確表示支持該原則。

  綠金委主任馬駿說:“負責原則落地的祕書處將事實上成爲‘一帶一路’的綠色投資者網絡,該網絡會通過最佳實踐的交流,提高成員機構管理環境與社會風險的水平,同時在成員機構之間提供合作進行綠色投資的機會”。他認爲,從長期看,綠色投資的風險小於棕色(污染性、高碳)投資,綠色投資回報率總體上也會好於棕色投資。

  發揮各方優勢

  德意志銀行“一帶一路”辦公室主管熊偉告訴中新社記者,中外資金融機構在促進與發展“一帶一路”金融合作方面是各有建樹且相輔相成。由於與中方客戶保有更長期深入的合作關係,中資金融機構作爲中方項目發起方的傳統合作伙伴,在“一帶一路”項目資源上更有優勢。

  此外,在多數情況下,憑藉着龐大的信貸規模,中資金融機構一貫是“一帶一路”項目融資的主力。

  熊偉還說,外資金融機構則通常對項目業主及買方市場有更深入的瞭解,因此積累了相對豐富的項目風險評估經驗。此外,外資金融機構在境外融資結構設計、國際銀團分銷渠道,以及通過項目所在地經營網點提供貸後監控及附屬金融服務方面有相對且互補的優勢。

  渣打集團首席行政總裁溫拓思則以渣打爲例稱,作爲一家商業機構,渣打關注盈利,看重在給客戶提供服務的同時,怎樣爲客戶提供最大的附加價值,而渣打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當地客戶保持着長期、堅固的合作關係。

  暢通信息渠道

  合作必須溝通,要實現這一目的,信息渠道的暢通至關重要。

  熊偉表示,首先,要構建一個更加開放和透明的“一帶一路”項目溝通機制和平臺,使得各類潛在投資者及借貸方適時獲得相關信息,從而更好參與到項目投融資工作中,將有助於實現更加密切的國際合作及優化資源共享。

  其次,持續推動“一帶一路”主題的投融資機構間的交流,將更好地互通有無,促進行業信息共享。

  第三,在相關部門引領下,形成“一帶一路”最佳過往案例機制,將爲全體市場參與者營造一個更爲有效的交互環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