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覃春

魚鷹體長50-66釐米。這是一隻雄魚鷹,它正在爲妻兒站崗放哨。攝於加勒比海一小島

魚鷹(Osprey),是我在北美認識的第二種猛禽。每到鳥類的繁殖季節,在我們這一帶河流邊上的高高樹上或者湖泊中央人爲豎立的柱子上,或者一些人類建築物上,你都可以看到魚鷹的巢。

我們自然保護區在每年的這個時間,都會邀請大衆去欣賞魚鷹,介紹魚鷹這個物種和如何保護它們。

其實我生活的這個地區在春夏季節能看到魚鷹是非常幸運的,我們已經是在它們分佈的“點”的位置上。“面”的位置,在北美春夏季節主要是從美國西部到加拿大的西部和南部很大的一個區域;而美國東部沿海分佈的只是一條“線”的形狀,這條線從佛羅裏達海岸一直延伸到加拿大。

魚鷹翼展寬爲127-180釐米。攝於佛羅裏達大沼澤地

美國內陸東部地區大約有二十個“點”可以看到魚鷹,而中部和西南部地區是很難有機會看到它們的。到了冬天,它們就會飛到美國佛羅裏達州和墨西哥灣沿岸,有些還一直沿路到達南美阿根廷。另外,有些魚鷹也不遷徙,所以在繁殖季節,佛羅裏達州至中美和南美洲更容易觀察到魚鷹精彩的生活場景。每年的二月,人們就可以在這些地區看到魚鷹們爲了繁殖後代開始忙活了。

美國東部一河流邊上的魚鷹巢。建巢的材料主要是選擇當地的植物,如干枝,浮木,草皮或海藻等,也有加入人工製造的材料的。巢寬可達2米,重有超過100公斤的。

魚鷹建巢可以從地面到18米左右高度的地方。發現它們很喜歡把巢建在高高的人類建築物上。攝於佛羅裏達大沼澤地

圖中的建巢材料具有生長在佛羅裏達州特有的寄生藤(Spanish moss)。攝於佛羅裏達大沼澤地

自然保護區向大衆普及魚鷹的知識

魚鷹3-4歲左右性成熟並開始繁殖並且終身爲伴。從春天開始,有五個月的時間夫妻一起合作哺育後代。它們的巢舍從第一次開始建設啓用,每年都會加固後繼續用。看來魚鷹更喜歡把巢建在高大的樹上,所以在一些地方,如果沒有合適的築巢地點,一些年輕的魚鷹會被迫延遲繁殖,可能拖到5-7歲纔開始。想一想魚鷹的壽命也就7-10年,很少超過十多年的,所以當我在加勒比海地區一個小島上看到一對魚鷹正在一棵不高的樹上築巢時,看它們那種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共同面對大自然挑戰的畫面,真是很動人。

二月份,在加勒比海一帶,魚鷹已經開始做巢繁殖。魚鷹雌雄看起來非常相似,雄性身體比雌性更纖細,胸帶比雌性胸帶弱或不存在;雄性翅膀也更窄。

魚鷹在這棵做巢的樹大約七八米高,因爲那一帶是一片灘塗,所以這棵樹相對就算高的了。我看到這個巢的時候當時只有雌魚鷹在做窩,它可能是餓了,一直在叫着乞討雄鳥來餵食。等了很久,也沒有見雄魚鷹回來,雌魚鷹只好離巢自己覓食去了·。

很可惜,我沒有帶攀高觀察的裝備,本來在雌魚鷹離巢時,可以瞭解一下這對魚鷹這窩生了幾枚蛋。一般來說,魚鷹一窩有3枚蛋。有時也會是2枚,但很少見4枚蛋的。每年魚鷹只繁殖一窩。

也許雌魚鷹知道不宜離開巢太久,不一會它就返回巢了,但沒看到它帶食物回來。也不知道它找到一些東西喫了沒有,真爲它餓着肚子擔心。因爲在整個孵化過程中,大約35天,都是由雌魚鷹來負責的。 雄魚鷹主要爲雌魚鷹提供食物。

雌魚鷹回到巢裏後仍是久不久地繼續叫着。又等了一段時間終於看到雄魚鷹回來了,但沒有看到它帶着一條魚回來,而是叼着一個固巢的材料——一條人類製造的繩索回來幹活的。

雄魚鷹回來後,也許發現我就在不遠處,所以再沒有離開巢去覓食,而是一直守着雌魚鷹和看護着它們的巢。本來我是想等雄魚鷹再去覓食叼一條魚回來的,但我也注意到對我這個不速之客離它們的巢不太遠,它們是有壓力的。從上午開始我就在那裏觀它們的活動有兩個多小時了,所以我知趣地離開,以便雄魚鷹放寬心有機會去覓食。

我離開了,雄魚鷹一直站在這裏目送着我離開得更遠!

那年去南方觀鳥,還看到魚鷹的一些有趣現象,和對此感興趣的朋友一起分享。

在這隻魚鷹安靜地享用這條魚時,看看先後受到了哪些鳥類的幹擾。

先是來了一隻黑鷲(BlackVulture),然後又來了一隻烏鴉。黑鷲還算老老實實地等着魚鷹留下的一些殘羹剩飯,但那隻烏鴉可是很有進攻性地去爭去搶。打不過了,就在旁邊虎視眈眈地看着。 想想,有那麼兩個黑傢伙在旁邊盯着自己用餐,這得有一定的心理素質才能做到哦。

鳥類之間有搶食現象。一些高超的搶食者,像軍艦鳥是鳥類世界中著名的強盜之一。它們可以在空中從別鳥口中奪到食物。在北美洲,喜歡搶魚鷹食物的還有白頭雕(BaldEagle)、金雕(Golden Eagle)和美洲雕鴞(Great hornedOwl),這幾種猛禽都比魚鷹體形大或旗鼓相當。 魚鷹的壓力可真不小。

魚鷹主要的食物是魚類,但獵食什麼魚還是有點講究的。它們通常捕獵的魚,長度要有30釐米左右的魚。魚鷹腳趾的趾底佈滿倒刺,外趾能前後反轉,使四趾變成兩前兩後,可以牢牢地抓住魚。當它們抓到滑溜溜的魚時,這四個腳趾可以牢牢地鉗住。繪圖:Roger Tory Peterson

魚鷹的眼睛非常厲害,可以穿透看清水深10-40米處的魚類。它們開始先在上空盤旋一會,然後急速俯衝,腳先插入水中把魚捕出來。除了獵魚,魚鷹偶爾也會抓捕齧齒類和兩棲動物。像兔子、 小型爬行動物和一些鳥類。

在北美,魚鷹曾經遭受過一段悲慘的經歷。這也是本文重點。

上個世紀初,由於人類發明瞭農藥殺蟲劑DDT而使得北美的魚鷹數量大幅度銳減。因爲DDT的濫用使得河流湖泊受到了污染,從而污染了生活在水 裏的魚類。當魚鷹喫了這種因污染而有毒的魚,會干擾魚鷹的鈣代謝,影響了它們的繁殖能力。 它們下的蛋是一種軟皮的蛋,容易破碎和根本不能育出生命。很慶幸的是,魚鷹的這個現象被人們發現了,當DDT被禁止使用後,魚鷹的數量才慢慢恢復過來。

魚鷹跌宕起伏的命運使人們開始反思,人類在創造物質財富,滿足人類生活需求的時候,是否也要考慮到該物質對地球上其他物種生存狀態的影響。爲此,也產生了不少保護野生動物的法令。但是,這種努力和關注還是遠遠不夠的。人類對物質利益永無止境的追求,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選擇忘記和不去關注,下一個受到傷害的不知道是哪一個物種。像汞污染的冒起,是對生物的神經系統都會造成傷害的,還有許許多多我們人類自己造就的污染。只有動物纔會受到傷害嗎?我們人類呢?

野生動物的命運就是我們人類的命運,沒有他們做天然預警和屏障,人類就會陷入各種疾病纏身的深淵而不知病源何在,過上物質豐富,身體痛苦的生活。

延伸閱讀

到底誰是魚鷹?

民間稱爲魚鷹的鳥有鶚和鸕鶿這兩種。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鶚,雕類也。能翱翔水上捕魚,江表人呼爲食魚鷹。”

鶚憑藉利爪捕魚,還會懸停在空中,觀察水裏中獵物的情況。一旦發現目標,立刻雙翅收攏,快速降到水面,伸出利爪將魚抓起。有的時候,更有膽大的會一個猛子扎進水中,將獵物抓起,再衝出水面。這憑藉高超的飛行技術。

它的食性廣泛、性情兇猛。與之相比,鸕鶿卻性情溫順,更多的是憑藉潛水本領高超去捕魚,在有些地方也被稱爲魚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