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記者獲悉,2019年1月12日中午,在鄱陽湖有兩個觀鳥團驚擾上千只白鶴,使它們飛離了近日來一直停留的湖區。

  據在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考察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中國國家委員會員、瀋陽理工大學生態環境研究室主任周海翔教授反映,武漢某大學組織的觀鳥團部分人員服裝鮮豔並快速行進,導致個別白鶴受驚起飛,後不聽勸阻,仍繼續行進,致使約300只白鶴飛至湖區另一側。不一會兒,又有四個人突然出現在600米左右的對岸草洲,使最北面鶴羣全部驚飛,看見這四個人繼續朝第二羣白鶴走去,周海翔等人揮手示意他們退回,但四個人見後仍舊繼續朝着鶴羣走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中國國家委員會員、瀋陽理工大學生態環境研究室主任周海翔教授一行在鄱陽湖考察(戴年華提供)

  周海翔等人急忙開着繞道趕往那四個人所去的方向,同時電話向保護區工作人員舉報。當我們趕到對岸北頭時,剛好遇見接到舉報趕過來的兩位工作人員。周海翔等人很快又在修河河道上發現接到舉報趕過來的海事快艇。

  這時周海翔等人又見遠處鶴羣全部飛離該湖區,原因是4批約20人非法乘船進入鶴羣覓食區域。遺憾的是,真正把所有白鶴都趕飛的四個人溜掉了。

  當天傍晚,周海翔等人遇到永修吳城鎮的鄉長和書記,並交流了社區、保護區、鳥等很多相關問題。據鎮長介紹,接到報警後,該鎮已將涉事人扣留了並決定利用各種手段加強公衆意識的提高工作。

  白鶴的食物—苦草莖塊(周海翔攝)

  傍晚後,周海翔等人迅速趕到白鶴覓食點,挖到了多個白鶴該階段喫的食物~苦草莖塊。(中國日報江西記者站 王健)

  編後語:成爲一名觀鳥人,是有門檻的。這個門檻和你的財富身份地位以及認識鳥種的多寡無關,只和一件事有關,那就是你是否能站在鳥兒的角度來看問題,俗話說,就是愛TA,就給TA自由。真正的觀鳥人,觀鳥時有一顆“鳥腦袋”,時時刻刻以鳥兒的利益爲先,在不驚擾、不打攪、不引誘、不傷害鳥兒的基礎上,觀賞鳥類在自然狀態下呈現的一切。觀鳥人都儘可能避免穿紅色等亮色外衣,以免鳥兒緊張。閱讀文章鳥兒眼中的世界比人類看到的要精彩!希望該學校觀鳥團組織方能針對此事反思,帶學生出門之前先強調好了,以免失控傷害到鳥類。觀鳥人,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準護鳥人,要對得起觀鳥人的稱呼。

  來源:中國日報網

  探索大自然的野趣和神奇之美,激發愛惜和保護之心

  微信公號:ziranguancha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