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史上皇權交替往往都伴隨着激烈的競爭,其中叔叔奪侄子的皇位也不在少數,南朝宋明帝廢殺侄子前廢帝自立爲王,南朝陳宣帝廢侄子陳廢帝奪取皇位,北齊孝昭帝也是從侄子齊廢帝手中奪取的皇位,北宋趙光義直接繼承了哥哥趙匡胤的皇位,根本就沒有侄子什麼事;鑑於這些歷史教訓,朱元璋爲何不把皇位傳給文武全才,功勞蓋世的四子朱棣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朱元璋未把皇位傳給四子朱棣,原因衆說紛紜,筆者認爲不外乎是這個幾個原因:傳統的制度立法方面,在皇位繼承方面,我國歷史上講究的是“立子以嫡以長”的規矩,就是有嫡長子立嫡長子,無嫡長子立嫡子,無嫡子立長子,這句話聽着很拗口,總之千百年來大多皇位(除了大清祕密立儲制)都是按照這個規矩來的;當年劉邦想廢掉嫡長子劉盈立劉如意,竇太后想讓劉武接替劉啓,都遭失敗,從此在漢民族王朝中確立了“立子以嫡以長”。

  朱元璋其實就是按照“立子以嫡以長”的規矩來的,他立朱標爲太子,就是皇位的接班人;朱標謙和恭順,天性仁慈,飽學儒家治國治世之道,朱元璋爲了培養他可算傾注了全部的心血,不僅讓文武大臣輔佐他,而且把最優秀兒子朱棣調到離京城千里之外的燕地鎮守邊疆,可惜天不假年,朱標身體羸弱死在了朱元璋的前頭。

  朱標死後,朱元璋爲何沒有考慮到優秀的朱棣呢?若按照“立子以嫡以長”這個規矩,恐怕皇位也輪不到朱棣,因爲朱元璋一共有四個嫡子,嫡長子朱標、嫡次子晉王、嫡三子秦王、嫡四子燕王朱棣;其中晉王、秦王都排在朱棣的前面;但此時,朱元璋還不能把皇位傳給朱棣,因爲秦王、晉王都在,一旦將皇位傳給朱棣,不久等於藩王都有繼承權嗎,那就會產生明代“八王之亂”這絕不是朱元璋想看到的局面。

  朱標死後,朱元璋爲何沒有培養其他的嫡子呢?朱標之死給朱元璋極大的打擊,致使性情大變,白髮人送黑髮人,朱元璋雖然是鐵血帝王,卻也有人之常情,加上朱標臨終託孤,“隔代親”等原因,讓朱元璋優先考慮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筆者詳細分析一下:

  很多家庭都有這樣的現象,爺爺對爸爸管理的非常嚴格,往往非常溺愛自己的孫子,“隔代親”是我國千百年來獨有的感情,朱元璋對朱允炆的感情也是一樣,“爺孫親”遠比“父子親”要強烈的多。朱允炆不僅跟朱元璋感情好,性格和朱標一樣寬厚仁和;明朝開國之初,亂世用重典,朱元璋深知自己殺伐太重,明朝需要一個仁德大度君王來休養生息,再現西漢初年的“文景之治”,朱棣跟自己太像了,顯然在維護國家穩定方面,朱棣是不適合的。

  朱元璋之所以選擇朱允炆,還有一個原因,滿朝文武大臣的支持;當年的朱標得到了幾乎所有大臣的支持,這些勢力也都支持朱允炆的;當年朱元璋的高壓政策,使得滿朝文武大臣每天都如履薄冰,不知早晨上朝,晚上還能不能安全回來,都希望朱標能儘快接替朱元璋皇位。

  朱標死後,跟朱標性格一樣的朱允炆自然得到大臣們的支持;無論如何,這些大臣是最不希望和朱元璋一樣狠毒的朱棣來繼位的。我們從後來靖康之難中,也可以看出,朱允炆是多麼得人心,數十萬大明精銳死於內戰,方孝孺甚至被誅滅十族也不承認朱棣。

  朱元璋爲何不把皇位傳給朱棣?你看看他殺了多少功臣就知道了!朱元璋其實早安排好了一切,對藩王加以限制“列爵而不臨民,分藩而不錫土”;殺盡開國功臣爲朱允炆拔刺,便於統治;朱元璋到底殺了多少開國功臣呢?胡惟庸、藍玉、李善長、徐達、馮勝、宋濂、傅友德……,幾乎殺光了所有開國功臣,只有湯和得到善終。

  朱元璋給朱允炆留有兩張王牌,沐英和耿炳文兩位手握重兵的勤王之師;可惜,朱允炆操之過急,登基後就急忙削藩,迫使朱棣打着“清君側”的旗號偷襲南京,朱棣行動迅速,朱允炆完全沒有心理準備,沐家軍沒來得及調用,耿炳文又被錯用,就這樣發生了“靖康之難”骨肉相殘。

  朱元璋算到了朱允炆治軍不行,沒有雷霆手段和魄力,所以早就做好了一切準備,甚至讓自己背上史上最狠殺功臣的帝王;但是朱元璋壓根就沒有算到朱棣會反,這也註定了建文帝朱允炆的命運。

  其實歷史上關於皇位傳承猶豫不決的情況不少,三國曹操就曾遇到這樣問題,是選擇仁和的曹植還是心狠手辣的曹丕,最後聽取賈詡意見,選擇了曹丕,防止發生更大的動亂;對於“廢長立賢”做得最好的當屬東漢劉秀了,劉秀廢掉郭皇后太子劉疆,立陰麗華的兒子劉莊爲太子,讓皇位平和過度,這是歷史上少有的;直到大清雍正建立祕密立儲制,才徹底解決“廢長立賢”的問題,從皇子中選拔最優秀的皇子,徹底擺脫封建禮制和道德約束。

  總之,朱元璋能替朱允炆想到的,都想到了,能爲他做的,都已經做了;可惜朱允炆急功近利,作繭自縛,葬送了皇位,引起骨肉相殘,實在是可惜、可嘆、可悲!朱元璋因“隔代親”選擇孫子,朱棣因“權”搶侄子飯碗,說來說去是權力慾望戰勝了親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