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5月15日,上海《申報》刊發了這樣一條新聞:日本駐漢領事感覺漢口日租界地方窄小,便和緊鄰的漢口燮昌火柴廠(廠址在夑昌小路,就是現在正對二中南門的郝夢齡路,該廠先於漢口日租界建成)商量,用白銀20多萬兩將火柴廠買下,夑昌火柴廠用賣廠的資金在後城馬路(今天的中山大道)另建新樓。

賣廠的火柴廠老闆,是浙江寧波鎮海人宋煒臣。

三年後,他在利濟南路江邊建起了大王廟電廠,點亮了大漢口兩萬多盞電燈;在漢水邊建起了宗關水廠,至今仍在爲市民供應自來水。

而他在中山大道江漢路口建起的漢口水塔,則和十幾年後建成的江漢關大樓一起,並稱大武漢“高樓雙地標”,直到1984年,才被漢陽江邊的晴川假日酒店取代。

鎮海這片地方出大老闆,香港TVB的老闆邵逸夫就是鎮海人。清末,鎮海人葉澄衷在上海的事業做得很大,連漢口日租界裏面都用他的名字的諧音命名了一條“成忠路”(就是現在正對七一華源中學大門的張自忠路),宋煒臣這位商業奇才,就是葉澄衷發掘出來的。

宋煒臣家境貧寒,十幾歲就在鎮海一家雜貨鋪做學徒。有一年葉澄衷從上海回鄉掃墓,在這家鋪子裏面買香燭紙錢,把賬算錯了,多給了錢。宋煒臣從店裏追出去,把多的錢還給了葉澄衷。

葉澄衷覺得這個年輕人誠實可靠,便把他帶回上海學生意。1896年,葉澄衷給了宋煒臣25萬兩白銀的銀票和一封介紹信,讓他到漢口開火柴廠。

張之洞看了介紹信之後,也很欣賞宋煒臣,第二年,夑昌火柴廠就在夑昌小路開起來了。張大人爲了支持宋煒臣,還給了夑昌火柴廠15年的專利權,只許這一家廠在武漢地區產銷“雙獅”商標的夑昌牌火柴。

當時日本人看到賣火柴利潤高,也想在漢口開火柴廠,宋煒臣拿出專利權證書堅決反對。事情升級到湖廣總督張之洞和日本駐武漢總領事水野幸吉(就是把武漢稱作“東方芝加哥”的那個人)那裏,最後宋煒臣贏了。

宋煒臣靠夑昌火柴發了財,開辦第一年的盈利幾乎和股本持平。這時他又把目光投向了水電產業。

漢口剛剛開闢英租界時,洋人就在英租界裏面創辦了“漢口電燈公司”,也就是現在合作路的湖北省電力博物館,發的電只供應租界。

租界外的漢口居民渴望用電,租界裏的洋人也想賺這個錢,但湖廣總督張之洞認爲水電事業事關中國主權,堅決不同意洋人來辦。宋煒臣有這個辦實業的心,正好對了張大人的路子。1906年,宋煒臣的既濟水電公司動工。

當時既濟水電公司發行股票,股票的背面明確註明“不能轉售或抵押與非中國人”。

1908年夏天,既濟水電公司的電廠在大王廟落成開始送電,漢口華界兩萬盞電燈同時點亮。漢口大王廟電廠當時是全國華商開辦的電廠中規模最大的一家。

1909年,漢口宗關水廠和水塔建成。宗關水廠開始通過漢口水塔供水到漢口的千家萬戶。

水塔頂上高高飄揚的旗幟,不是清朝的龍旗,當然也更不會是之後民國的旗幟,而是“坎字旗”。坎是八卦之一,符號是“”,代表水。

漢口未建水廠之前,居民們一般是飲用經過明礬澄清的漢江水。許多街巷的地面因爲挑水擔子的潑灑,就連三伏天都是溼的,這些巷子都被稱作水巷,至今漢口多福路旁還有一條大水巷。

水廠建成後,有的市民對新事物不習慣,不敢使用水龍頭裏面放出的自來水。宋煒臣坐轎子親自來到大水巷的漢正街供水站,打開龍頭接了一杯水喝了,以此證明自來水比漢江水衛生,市民的疑慮這才解除。如今江漢路步行街的“擔水”雕塑,就重現了當年漢口市民從龍頭接水的場景。

自此,水塔就成了大漢口的地標。自來水管道深入各里份之後,老漢口人吟出了一首打油詩:“柴米油鹽醬醋茶,喝茶不忘大水塔。用水丟掉扁擔桶,龍頭一開水嘩嘩。”

由於水塔特別高,登上塔頂漢口市區可以一覽無餘,所以它又成爲了漢口的消防瞭望塔。

水塔的頂層是鐘樓,鐘樓裏有一口高一米七、直徑一米六,重一噸的大銅鐘,鐘樓頂上是瞭望室。

瞭望員一旦發現漢口市區有火警,就會拉響警鐘報火警。爲了讓消防隊只聽鐘聲就能明白火警的具體方位,還制定了警鐘次數和失火地區的對應方位。比如,如果只響一下,失火地點就位於一元路到郝夢齡路一帶;如果連響六下,就是利濟路附近失火了,

1964年3月28日,武漢消防員戴海法因爲連續在漢口水塔瞭望13年從未誤報過一次而被公安部授予“消防瞭望能手”,上了人民日報,迄今全國獨此一人。

水塔這位110歲高齡的老漢口,見證了從辛亥革命以來武漢的一段段歷史: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中,清軍火燒漢口,水塔因其磚石結構得以倖存。

1913年,漢口地皮大王劉祥在後城馬路(現在的中山大道一帶)填土,開發了大量房地產。

1931年夏天,漢口丹水池潰堤,洪水從單洞門湧入京漢鐵路內的市區。宗關水廠和大王廟電廠用土袋築堤,用抽水機不停地排澇,漢口水塔安然無恙,漢口的水電供應一天都沒有中斷。

1938年,日寇攻佔武漢,侵華日軍在璇宮飯店樓頂聚餐。

文化革命期間,水塔外的圍牆成爲“大字報牆”。

上世紀80年代,水塔裏開起了“水塔商場”。

2006年,水塔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武漢設計雙年展,水塔與古德寺等建築一同被評爲“武漢城市地標”。

2016年底,整修後的中山大道開街,水塔整舊如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