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JPG

其實懶惰如我沒計畫到凱旋門。但實在太沒行程所以亂晃到這,倒讓我想起台南的一段歷史

 

 

 

◆快速介紹凱旋門◆

坐落在星型廣場上(或戴高樂廣場)的凱旋門,是巴黎地標之一。

 

凱旋門是拿破崙下令建造的。1805年拿破崙打贏俄奧聯軍,這位同學自信心到達了極點,為了顯示國力威強,下令建造凱旋門。建造期間時代更迭,一直到1836年才完成。

A2.JPG

A7.JPG

A3.JPG

A4.JPG

A5.JPG

 

 

在凱旋門上,還刻有四幅象徵「出征」、「勝利」、「和平」、「抵抗」的大型浮雕。

A8.JPG

A9.JPG

A10.JPG

A11.JPG

 

牆面上同時有很多名字。這些是跟著拿破崙遠征的386名將士與96場勝戰的名字。

A12.JPG

A13.JPG

 

在凱旋門的底下,有一個無名墓。墓前有一把永不熄滅的火。他代表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亡的150萬法國官兵。

B1.JPG

B2.JPG

B3.JPG

 

 

 

◆多的要命的圓環◆

非常快速的介紹完凱旋門,因為凱旋門沒有引起我太大的興趣,反而圍繞凱旋門的大圓環讓我覺得新奇。你有注意到這個圓環是完全沒有紅綠燈的嗎!

C.JPG

C1.JPG

C2.JPG

凱旋門周邊有12條放射狀的路,包含最有名的香榭麗舍大道。12條路的車流同時匯進凱旋門圓環,加上沒有紅綠燈,邏輯上交通應該會亂到不行!

但是沒有。每個駕駛以心有靈犀的方式在運作。在圓環內的車路權最大,等待進入圓環的車一律要等到圓環內車子清空才能進入圓環。讓圓環內的車流一直保持流動,才沒有塞成一團。

C5.JPG

C3.JPG

C4.JPG

 

其實不只巴黎,整個法國大概有八千三百六十二個圓環。不只是巴黎大城市如此,連小鎮、甚至農田旁邊的小縣道都是一堆圓環。有時明明只是三條單行道交會口,也要弄一個圓環。老天鵝啊!為什麼不直接是交叉路口呢?!

原來圓環有很深的邏輯目的:

1. 強迫車輛減速。在十字路口設圓環,駕駛人就要繞至少1/2的圈而不是直接開過去,強迫車輛減速。

2. 省掉設立紅綠燈的成本及駕駛等待的時間。在車流不多的小鎮使用圓環,駕駛人也比較省時間,因為只要圓環清空就可以進入,不用等太久;但若是交叉路口設立紅綠燈,即使橫向沒車卻要苦苦等待紅燈倒數完。

 

但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

3. 方便監控跟管理。

1850年開始拿破崙三世的「巴黎改造工程」(又稱奧斯曼計畫):為了防止叛亂,方便行軍、管理、監控,所以把巴黎市區打掉重練。蓋出寬敞街道與輻射狀圓環。站在圓環中央可以快速方便的到達城市的每個角落。對於管理者來說很方便。

Z2.jpg

看著平均12切割的圓環好舒壓。

Z1.jpg

 

 

 

◆台南跟巴黎有這樣的姐妹關係◆

去過台南老城區的人都知道台南圓環沒在少的,小小古城有5+2個圓環。但你知道嗎,台南圓環的起頭就是從巴黎來的

 

日治時代初期1911年,日本人公布了「市區改正」的都市計劃。要把老舊的房舍打掉重練,就是在這個時候台南多了很多圓環。

時間再往前一點,因為1868年日本開始了明治維新,送了很多留學生到英、美、法、德等國去學現代化制度,包含醫學、建築、政府組織、科技等等。留學生們把法國這套方便殖民管理、防止叛亂的都市設計帶回日本、再帶來台灣,造就了台南街景現在的局面。所以台南圓環的起頭就是從巴黎來的。

 

湯德章公園的民生圓環有七條路彙集,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日治時代總督府就蓋在圓環上(就是現在的台灣文學館)。七條大路以總督府為中心輻射出去,直通特定區域,非常殖民式的管理效率。例如:
民生路可以直通安平港管理進出口(民生路)
中山路直通火車站(中山路)
南門路通機場(南門路)
公園路通軍事兵營(現在的兵工廠或是321藝術聚落)
青年路通東邊的農糧穀倉(青年路)
中正路通商業購物區(沙卡里巴)
(我自首剩一條開山路沒數到我不知道為了通到哪)

 

我就這樣站在巴黎的繁忙街頭,想起了台南的一段歷史。

 

 

延伸閱讀:

在寮國永珍你也看的到凱旋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