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路,無關風雨,只能一個人去走

每天收到太多讀者來信,聽了林林總總、形形色色的故事,我本以爲自己早已波瀾不驚,但真相併非如此。這不,我昨天剛讀了馬曉川的信,心頭就被一種壓抑、沉悶的情緒籠罩,不吐不快。爲表述方便,以下故事採用第一人稱。

【讀者來信】

【1】

我父母的婚姻是家裏老人撮合的,他們從未相愛。從我記事開始,我就是他們互相攻擊和折磨對方的工具。我站在他們身邊,即便是酷暑也能感受到徹骨的寒意。

兩人僵持了幾年,母親一直不同意離婚。後來,她查出患上了癌症,而且是晚期。這樣一來,她更不同意離婚了。說她死了,要讓父親成爲鰥夫。

後來,母親臥病在牀,我父親就像躲瘟疫一般,對她避之不及。不僅如此,我父親還不准我去母親房間,不准我給母親送吃的。若我不聽話,他就對我拳打腳踢。

終於,在我13歲那年的寒冬,我母親在家裏去世了。再也聽不到她被病痛折磨的聲音,我突然很害怕,看着她躺在牀上,安安靜靜、一動也不動。

我父親卻很激動,立即撥打殯儀館電話,說:“你們快來人啊,她死了,她終於死了,真好……”他高興得手舞足蹈。

母親死後,父親燒光了她所有的東西,連一張相片也沒有留下。之後,他給了我50元,讓我去找我外婆。他說:“你可以滾了,反正我們本來就沒什麼關係……”

直到那時,我才知道,我並不是父親的親生女兒。

外婆家在城郊一個老國企家屬宿舍。外婆年歲已高,體弱多病,外公已去世多年。外婆不能照顧我,但是我要照顧外婆。

我每天騎車上學、放學,一個人帶着飯盒到廠區食堂吃飯,飯後再帶一份回家給外婆。我獨自睡在一間很大很空的臥室,冬夜,我蓋三牀被子也會凍得瑟瑟發抖。

第一次來例假,我嚇得捂着被子哭了很久。第二天來到學校,數學老師看到我褲子上有很多血,就把我帶到她宿舍,簡單給我講了這個生理常識,還教我怎麼使用衛生棉。

鄰居都是外公、外婆曾經的同事,但是我們家很冷清,沒有人串門,也沒有人跟我玩。大人們都不讓自己的孩子靠近我,說我是“浪蕩女人”的孩子,是壞種。

我唯一的溫暖就是每年寒暑假,在外地上大學的小姨會回來。她會給我買衣服和文具,也會跟我睡一張牀上,摟着我,非常憐惜地說:“好好學習,只有學習好才能離開這裏,這樣你媽媽泉下有知,會開心的……”

正因爲有小姨這盞明燈,我發奮讀書,成績很好,很多老師都覺得我將來能考進名牌大學。然而,中考前夕,在填報志願時,學校要徵求家長意見,老師把我父親叫到了學校。老師告訴他,說我成績很好,要填報重點高中,將來可以考大學。

父親卻鐵青着臉,堅持讓我報中專衛校。那時,衛校還是包分配的,且國家負責培養。我的班主任老師,還有教導處主任,輪流做我父親的思想工作,他就是不同意。他說:“女孩子考什麼大學,走那麼遠幹嘛?走得越遠心越野……”

在一片惋惜聲中,我只得報考了本市的衛校。

到了衛校,我的成績遙遙領先,有老師指點我,讓我自學,說三年後一樣可以參加高考。孰料,當我衛校畢業時,父親不僅不允許我參加高考,還讓我去學校申請到條件艱苦的鄉鎮醫院工作。

那時,外婆已經去世了,小姨大學畢業後嫁人出國了。父親成了我身邊唯一跟我勉強有點關係的人。父親的態度,讓我很生氣。

很多老師都跟我說,像我這個成績和表現,即便不參加高考直接分配,也能分到不錯的市級醫院,甚至可能被省裏的醫院看中。但父親卻說,要是離開這裏,就永遠都不要回來,死都要死在外面。

我第一次對他大吼:“我想離開這裏怎麼了?我爲什麼就不能走?”他狠狠地甩了我一記耳光,對我咆哮:“我就知道你跟你死去的媽一個德性,就是野,就是浪,你媽到死都還惦記着外面。你有本事去找你爸去,別在這裏賴着我……”

我哭着跟小姨通了電話,我想讓她告訴我,我的身世,我的親生父親……小姨沉默了很久,給了我一個上海的地址……

【2】

我終於見到了我血緣上的父親。18年來,第一次。

他穿得乾淨得體,眼睛很大,但總感覺沒有太多光亮,整個人很低迷也很蒼老。我長得跟他很像,尤其是眉眼和耳朵;但我的身材和站姿,像極我印象中的母親。

我看着他,像看着鏡子裏的自己,又像看到了夢中的母親。我情不能自已,一直在流淚。他,是,國內,唯一,跟我有血緣關係的人!

後來,他把我帶到一家裝修奢華的西餐廳,點了牛排、咖啡、披薩、沙拉和點心。他不停地催我吃,還說:“我不知道你喜歡吃什麼,你就都嚐嚐看……”看着我拿起刀叉吃牛排,他從包裏拿出一本書,從裏面小心翼翼地拿出兩張黑白相片。

我擡頭瞥了一眼,一張是我的百日照,一張是我10歲時的相片。他用手輕輕摸着相片,抽泣着說:“這是你媽媽之前寄給我的……”

之後,他彷彿一直沉浸在過往的回憶裏,沒有問我是怎麼長大的,也沒有問我現在想做什麼,更沒有問我將來想要幹什麼。

原來,20年前,他被派到我們那裏的工廠做技術指導。我媽媽是工廠子女,18歲參加工作。當時他已經有了婚約,但依然跟我母親一見鍾情。

後來,我母親不慎懷孕了。而這時,他母親突發意外去世,他急匆匆趕回上海奔喪。前後離開了半個多月,我母親不能一個人去醫院打掉,他也不能這邊剛辦完喪事,那邊就跟未婚妻解除婚約,雙方都勉爲其難地拖延着。

就在這時,廠裏通知他,可以直接留在上海,不用再回我們那裏了。他立即給我母親寫信,希望我母親能跟家人坦陳他們的關係,爭取來上海。

我外婆身體一直不好,我母親不敢說,只能一個人偷偷跑到上海,希望他能先解除婚約,再跟家人說兩人的關係,因爲她不想打掉孩子。

但他太優柔寡斷了,有很多顧慮和擔憂,非讓我母親先把孩子打掉,再商議以後的事情。他的做法,讓我母親有些失望,她默默地回去了。沒過多久,他就聽說,我母親跟別的男人結婚了。

在我出生後,我母親去世之前,他們每年會通信。我母親告訴他,她的丈夫知道孩子不是他的,依然很疼她。我母親還說,她很幸福,一家三口的生活很圓滿。直到她去世,那麼久都沒收到她的來信,他找了老同事打聽,才知道她走了……

我想說什麼,可我又能說什麼?我能告訴他,我的母親是多麼的痛苦麼?我能告訴他,我的童年是多麼的淒涼麼?我能告訴他,我現在多想投奔他麼……

我什麼都沒有說。我覺得,我應該尊重母親的選擇,那是她一生的選擇。

吃完飯,他帶我到附近的一家酒店,開了一間房。他跟我說:“你今天先在這裏住一晚,明天就回去吧。我家裏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當然,如果你想再玩兩天,也可以……”他說這話時,一直沒有正視我的眼睛。

我的心涼透了。我擡起頭,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努力地說:“嗯,您回去吧。我挺好的,就是想來看看您……”他流淚了,但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當天晚上,我就退房,買了凌晨的火車票,回了家,從此再也沒有跟他聯繫……

我只能按照“父親”的安排,被分配了工作。但我也沒有聽他的“申請去鄉鎮工作”,而是去了市裏最好的三甲醫院。我沒有回過去的家,在外面租房住。

“父親”娶了後媽,還生了孩子,有了完整的新家庭。於他而言,我是多餘的。

工作以後,陸續有男人追求我,都被我的決絕嚇跑了。我充滿敵意和戒備,我不相信這世上會有好男人,我覺得所有男人都戴着虛僞的面具。

我單身、自閉了很多年。直到三年前,我遇到了一位儒雅、乾淨、溫和的男人。

他是外地人,沒有多事又好打聽的家人。我的自閉、煩躁等症狀,經常間歇性、狂風暴雨般地對他發作,他卻從不抱怨和猶豫。他可以傷害自己,卻從沒有傷害過我。終於,在他一點點的暖化下,我也溫順很多。後來,我向他講述了我的童年,我的家庭……

他傾聽着,憐惜地將我摟在懷裏,輕輕拍着我的背柔聲說:“都過去了,這一切都過去了,不要怨恨你的父親和母親,他們都有自己的難處……“

我終於覺得他是上天派來拯救我的天使。半年前,我終於答應了他的求婚。可現在,他帶我回家見父母,商量年後結婚的事宜,我又是那麼地害怕和擔憂……

【3】

在新春佳節期間,讀到馬曉川的故事,內心裏總有一種不和諧感,但正是在這種萬家團圓的日子,馬曉川內心的痛苦才疊加到了極點,纔會忍不住傾訴。對此,我深表同情:不管世界如何喧囂歡騰,總有一種人在向隅而泣,可嘆……

首先,不管你們的愛情多麼“偉大”,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搞出私生子來。

在傾訴和諮詢中,總有一些姑娘表示,想要生下一個私生子。有的是已經懷孕了,對方無法娶她,猶豫着要不要生;有的則想生一個私生子逼宮。

我的態度很簡單:反對姑娘們生下“私生子女”。不過,我也因此受到很多人攻擊,因爲“人命關天”,我不能代表上天決定一個人的生死問題。

對這種無懈可擊的高姿態言論,我表示敬服。所以,我的態度就修正爲:一定要注意安全,千萬不要懷上私生子。

在當今社會,我們的周圍,大家對待私生子的態度並不寬容,可以說,私生子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要承擔着那些婚生子無法想象的痛苦。馬曉川的經歷雖是特例,但其痛苦在這個羣體中卻是共同的。

或許,大家會覺得馬曉川的母親沒有安排好她的生活,至少,她應該找一個靠譜的男人,才不至於讓女兒承受這麼大的人生傷害。

這是一句正確的廢話。試想,一個身家清白、毫無瑕疵的年輕菇涼,都沒有那麼容易挑選到理想對象,你讓一個懷着別人孩子的女人,能從容不迫地挑選男人?你等得起,肚子裏的孩子也等不起啊!那隻能是誰願意接盤就嫁誰了!

那麼,不嫁人,自己生下來養着,行不行呢?那當然也可以。但在我們這種傳統文化族羣裏,母子(女)倆將要面對什麼暴風疾雨、你的父母將要面對什麼尷尬局面,是可想而知的……

生下私生子容易,保護他們不要受到心理傷害,要比結婚生子真的難上十倍、百倍。所以,我奉勸那些未婚媽媽們,能不生還是不生吧,千萬不要心存僥倖!

其次,如果已經生下了私生子,該怎麼辦?

實際上,國人只重視孩子的溫飽、身體健康和上學等問題,並不怎麼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的。那些想要生下私生子女的父母們,更是沒有考慮過孩子將要面臨的痛苦。

如果你頭腦發熱或身體原因做不了手術而生下了私生子,那麼一定要明白,你的孩子是得不到社會的接納(至少目前依然如此)和善待的,他們往往會承受更多的“惡意”,所以,保護他們幼小的心靈免受攻訐,是你必須要考慮的事。

馬曉川的母親想到嫁人遮羞,讓女兒有一個合法身份,這當然是良策。但是,她做得最差的一點就是,明知道自己選擇的男人不是善茬,而且跟自己感情不好,就應該離婚,再另找良人。結果,她讓女兒一直處於傷害之中!

有的人,根本沒有來得及給私生子女找到一個合法的身份,那麼便捷的做法就是換一個環境,帶着孩子去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讓孩子免遭世俗眼光的傷害。

只不過,在現實中這有點難,因爲,在生下私生子後,並不代表這個媽媽跟孩子親爹已經徹底了斷了,或許感情還在拉鋸中。只能說,大人太自私,孩子太可憐!

第三,作爲一個私生子,如何跟這個世界和解,開始新的生活?

因爲心理陰影,馬曉川一直不願意談戀愛,一直蹉跎到40歲纔開始接受男人的追求,可即便如此,她依然不敢踏入婚姻。

這就牽涉到一個嚴肅的問題:如何跟自己和解,如何跟世界和解?

對於這些私生子來說,是父母傷害了自己,是身邊的人傷害了自己,也可以說是世界傷害了自己。但是,這種傷害往往又無法報復和發泄,結果造成了自苦。

所以,必須跟自己和解,跟世界和解,才能掃除內心的陰霾,開始陽光的生活。

最簡單的辦法有兩個。

A,重新認識世界和社會。雖然,你可能備受社會和世界傷害,但這個社會終究還是好心、善良的人更多;同樣,即使愛情和婚姻有這樣那樣的坑,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還是走入了婚姻,假如愛情和婚姻真的那麼恐怖,大概婚姻制度早就不存在了。

我想對馬曉川說的是:母親遭遇的不幸,未必會降臨到你的頭上。而且,有前車之鑑,更有助於你冷靜識人,保持理性的人,終究吃虧少。因此,大可不必因噎廢食。

B,儘量使自己優秀,沒辦法,社會對成功精英人士更寬容。

馬曉川其實早就嚐到了此中甜頭。由於她埋頭學習,成績很好,她在學校備受老師器重;即使她被迫去讀中專,但因爲專業成績好,她被分配在裏市區條件好的三甲醫院工作。

當你變得很優秀時,人們就會忘記你的出身問題,只會崇拜你,追捧你。在古今中外,無數名人、偉人或聖人,就是私生子。譬如,法國偉大作家小仲馬。

如果想不開,總覺得全社會欠自己的,而且自輕自賤不肯努力,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架勢,對不起,那麼,這個社會真的不會對你表示多少善意。

那樣,最終還是苦了你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