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吳,一個永遠嘴饞的潮汕人。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介紹東北“殺豬菜”的視頻,作爲一名南方人,也是很想去體驗一下東北的豪邁奔放的,而“殺豬菜”中的“血腸”引起了我的注意,這道“血腸”讓身爲潮汕人的我,想起了家鄉的一道經典的小喫,那就是著名的“豬腸脹糯米”。

  豬大腸是平時人們說的豬下水之一,由於部位比較特殊,會有一股怪味,有的人會嫌棄它這股味道而對它敬而遠之,但是因爲其獨特的口感,還是有很多人非常喜歡喫它。通常來說,豬場的做法都是以爆炒爲主,像什麼尖椒大腸啊這些,潮汕地區對於大腸的處理除了爆炒之外,還有滷豬大腸,雖然經過前期處理,味道沒有那麼濃了,但是隱隱約約那股怪味還是會有的。而豬腸脹糯米則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爲豬大腸的怪味是裏面發出來的,而一般做法都不能由內而外去除它的怪味,但是在裏面填上糯米飯的話,糯米飯的配料以及調味料就能從內部徹底將大腸的味道去掉了,這時的豬大腸就不會再有那種味道了,而口感還是一如既往的那麼有嚼頭。

  在潮汕很多地方的街頭巷尾,你都能找到售賣豬腸脹糯米的小喫店,它既能被當成茶餘飯後的點心,又能當成正餐來食用。豬腸脹糯米這個名字很奇特,非常有潮汕特色,“脹”在潮汕方言中是個動詞,表示用一件東西把另一件東西裝進去,同時又能表示正常的膨脹的意思,豬腸脹糯米就是說用豬腸將糯米裝起來的意思。這種小喫的來源我猜想可能與糉子有關係,因爲將豬腸換成糉葉就成了糉子了。

  豬腸脹糯米看着挺簡單的,但是製作過程其實很繁瑣,首先豬大腸的處理,處理得不好,豬大腸的怪味就會被糯米所吸收,這樣就太尷尬了,在前期必須仔仔細細將豬大腸處理乾淨,並且裏面的脂肪要剔乾淨,一方面去味更徹底,另一方面這些脂肪會導致裏面糯米受熱不均,造成夾生。再者就是糯米了,要提前浸泡一天,這樣才能保證容易煮熟。而配料也挺多的,傳統的有栗子、蓮子、香菇蝦米等等這些,調料主要就是鹽和五香粉了。做的時候要將豬腸切成長度適合的小段(也有不切直接紮成一節節的),用竹籤把一端封上或者用線紮緊,然後將糯米跟配料按照比例混合裝進去,記住不能裝滿,要不然會爆,最後將另一端封上就可以下鍋了,大火煮40分鐘以上就可以了。

  煮好的豬腸脹糯米,因爲裏面的糯米煮熟了會膨脹,導致豬腸被撐得鼓鼓的,因此它也稱了潮汕人調侃別人的一句俗語,形容別人穿的衣服太過緊束,也有人拿來調侃那些明明比較胖但還是喜歡穿緊身褲的人(這個比較狠)。光看外表,豬腸脹糯米這道小喫平平無奇,甚至賣相還不好,但是等到真正嚐到它的時候,你才能真正理解什麼叫內在美!

  糯米豬腸在喫的時候,厚厚的一片片,然後淋上甜醬料,再撒上一點炒熟的白芝麻,入口的時候,先是醬料甜甜的味道,然後在你嚼的時候,糯米的軟糯加上豬腸的嚼頭,還有各種配料的不同口感、不同的香味交織在一起,給人無比美妙的味覺體驗。糯米很奇怪,不管是做成甜的還是鹹的,它都容易膩,既然這樣,那麼就兩樣都來吧,還別說,這樣還真能解膩!所以潮汕人喫糯米豬腸的時候,醬料一般都是甜的,只是不同地區稍微有點不同而已,像是汕頭那邊的是桔油,潮州這邊是糖漿,揭陽普寧那邊用的是甜麪醬,還有的地方是用的甜醬油,可以說是各有各的特色,但是有個共同點,那就是鹹甜搭配,怎麼喫都不累!

  在潮汕,可能很多食物沒那麼好看,但是千萬不要被其外表騙了,其內在的美味往往會超乎你的想象!八竿子打不着的糯米跟豬腸這兩種食材,經過潮汕人的巧手,愣是將它們結合到一起,並且迸發出了一種獨特的味覺體驗,不得不說咱還是得對老輩人的智慧說個“服”字!

  本文由每天都在鬱悶的老吳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務必通知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