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機場(圖/免費圖庫pakutaso)

▲排隊過程中,如果有人說了動機足夠的理由,你是否願意讓他往前插隊?(圖/免費圖庫pakutaso)

圖、文/大是文化提供

只要你的動機足夠高尚,理由足夠動聽,你就可以說服任何人。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心理學教授薩託.埃爾文,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實驗的背景是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許多學生在排隊等著使用印表機,這時候,教授要一個人走到隊伍的前面,對大家說:「很抱歉,各位能讓我先列印嗎?我趕時間。」這時候,大約有六成的人允許這個人排到自己前面。而如果這個人說:「很抱歉,能讓我先印嗎?因為我需要列印好幾份文件,這些文件急著要用。」這時候,有九成以上的人都會同意讓這個人先列印。

同一個人、同樣的對象、同樣的資訊內容,為什麼取得的效果不同?細心的朋友們會發現,是資訊排列組合的方式不同,導致了不同的結果。在後一種說法裡,「因為」一詞起的作用尤為重要,正是這個詞讓人們制約反射(按:又稱古典制約,指使個體產生原先非自願行為的作用)答應了他的要求。

想說服別人,祕訣就在「因為」二字

使用「因為」這個關鍵字,可以觸發對方的潛意識反應,使對方相信你那樣做是有原因的,而不是無的放矢。絕大多數人會馬上自動的說「好的」。即使你給出的理由很弱,甚至是沒有意義的,只要你使用了「因為」這個詞語,仍然可以讓對方答應你。如果你想要說服別人,或請求別人的幫助,無疑,這是一個極好的技巧。

事實上,有時候對方根本就沒有聽明白具體的原因。只要聽見「因為」這個詞,他們的潛意識就會立即告訴他們:「噢,有道理!看來一定是事出有因的,我應該答應他。即便不能答應他,我也應該表示同情,盡量給他一些建議或幫助。」

不要小看這樣的小技巧,在說服別人時,使用「因為」,然後告訴對方原因,你會發現,你得到肯定答案的機會將大大增多。對方會忽略你所說的其他資訊,而更加專注於「因為」兩個字,以及「因為」後面的描述。

這就是「因為」的作用,它會讓你的言語變得更有力量,更有效用。為什麼會這樣呢?其根本原因在於人們的心理有一種渴望得到解釋的傾向。

下面是關於該技巧的另一個事例:

有個人開著車,載著朋友到了一個車位擁擠的停車場,等他到達時,那裡已經掛上了「車位已滿」的牌子。穿著黃色外套的停車場工作人員正在揮舞著指揮棒勸人們離開。朋友看到這樣的情況,心情很鬱悶,立即建議他:「找別的地方停車吧。」

但是這個人沒有這樣做,他笑著說:「放心吧,他一定會讓我們進去的。」當時,他不理睬工作人員揮舞著的指揮棒,直接衝進去。然後打開車門,愉快的向工作人員說:「我知道車位已經滿了,你能幫我們找到一個車位嗎?因為要找其他的停車場,實在太困難了,我對於這裡完全不熟悉。」
這個人提出了請求,但他更刻意的強調了「因為」。然後,工作人員什麼也沒說,放他們進去了!

《99%的人輸在不會表達》(圖/大是文化提供)

★本圖、文經大是文化授權,摘自《99%的人輸在不會表達》一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