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真正的詩人和戲劇家。所謂「創作」,只需忠實記錄歷史進程中的決定性瞬間便已足夠。這些時刻,宛若星辰般散發光芒,普照黑夜。

——茨威格《人類的群星閃耀時:十四篇歷史特寫》

2018年12月15日,「密碼朋克」運動發起人、英特爾早期首席科學家、《加密無政府主義者宣言》(The Crypto Anarchist Manifesto)作者 Timothy C. May 安詳地在家中離世,享年67歲。

這一年,許多大咖相繼離世,比如影響力遍及全球華人世界的武俠小說作家金庸,比如比肩牛頓和愛因斯坦的著名物理學家霍金。

跟他們相比,Timothy C. May 似乎籍籍無名。但在加密經濟領域,他是基石一樣的存在。如果沒有他主導的密碼朋克運動,中本聰的去中心化點對點數字資產理念就不可能出現。

可以說,加密經濟雖然還年輕,但絕不是歷史偶然的產物。正是在一代代巨人的推動下,我們今天才能在以中心化為主導的世界看到珍貴的去中心化理念及其相關的經濟模型和行業應用。

Timothy C. May 去世的消息由其摯友、匿名網路保護項目 Tor 早期投資人 Lucky Green 最先宣布。他在 Facebook 上表示,本周早些時候,他親愛的朋友梅,在加州科萊麗托(Corralitos)的家中去世了。

他沉痛地說,「如果沒有遇見 Tim May 並與他成為朋友,我根本不會進入這個領域。」

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 在推特轉發 Timothy May 的文章表示哀悼。智能合約概念提出者 Nick Szabo 在演講時,一定會提及 May。數字資產媒體 Coin Rivet 更是直接稱其為「BTC 的教父之一」,可見他在區塊鏈領域的影響力。

Timothy May 是科學家、電子工程師,同時,也是科技政治的自由鬥士。

一、供職英特爾,解決 Alpha 粒子問題

Timothy May 曾是 Intel 的首席科學家和電子工程師,任職期間的最大成就是解決了集成晶元上的 Alpha 粒子問題。

在英特爾供職期間,他發現,當元器件的特徵達到臨界尺寸時,會影響集成電路的可靠性,其中單個 Alpha 粒子可以改變存儲值的狀態,並導致單個事件混亂。

據他分析,當時英特爾硬體包裝使用的是由黏土製成的陶瓷,具有輕微的放射性,這會導致 Alpha 粒子問題。

為解決這一問題,他帶領團隊進行了多次試驗,最終通過增加電池電荷的途徑,降低了硬體對 Alpha 粒子的輻射敏感性,並使用塑料材料代替陶瓷,來減少放射性。

1979年,Timothy May 發表了關於 Alpha 粒子的研究論文「Alpha-.le-Induced Soft Errors in Dynamic Memories」,並在1981年獲得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協會(IEEE)頒發的 W.R.G.Baker 獎。

圖:青年時代的 Timothy May

二、自由經濟學派的忠實信徒 ,發表《加密無政府主義宣言》

貨幣自由化是經濟自由化的必由之路。從馬克思到哈耶克都曾就國家權力的邊界進行過深入探討。

計算機技術的誕生和發展,給了自由更多的可能性,但還需要一個催化劑。

上世紀 80 年代,在舊金山灣區,一群自稱「密碼朋克」的人開啟了加密經濟理念的傳播之路。

加密技術意味著不被干預,獨立和自治,打開了個人自由的新篇章。

他們聲稱,「我們利用密碼學、匿名郵件系統、數字簽名和電子貨幣來捍衛我們的隱私」。

遺憾的是,加密技術能夠實現前兩項,但電子貨幣一直未能成功設計出來。

1978 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本科生 David Chaum 研究如何創造盲數字簽名,這個公鑰加密的想法創造了群組資料庫,讓組內成員說法屬實的同時,又保留了成員的匿名性。

1980年中期,Chaum 發明了能匿名付款且保證資金真實的方式。消息很快傳開了,並在無政府主義者中掀起了浪潮。

不過 Chaum 的方法並不是完全去中心化的,雙花問題依然需要銀行解決。

Timothy May 苦苦等待的時機終於來了。

1986年,Timothy May 從英特爾退休。

1988 年,他效法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用區區 500 字寫下了《加密無政府主義者宣言》(The Crypto Anarchist Manifesto)一文,正式宣告密碼朋克運動開始。

這篇開創未來的文章寫道:

正如印刷技術改變並削弱了中世紀行會和社會權力結構的力量一樣,密碼學方法也會從根本上改變企業的性質和政府對經濟交易的干預。

與新興信息市場結合,加密無政府主義將為所有圖文素材創造一個流動的市場。

像鐵絲網這樣看似微不足道的發明,使大片牧場和農場的圍欄成為可能,從而永遠改變了西部邊境的土地和產權概念。

看似微不足道的發現也出現在了小眾的數學分支中,成為剪線鉗,剪開束縛知識產權的鐵絲網。

起來,你們除了鐵絲網什麼也不會失去!

三、密碼朋克:輸入世界,輸出自由

May 以共同創建「密碼朋克」(Cypherpunks)郵件列表而聞名,隨後開啟了一場加密無政府主義運動,密碼朋克是它的革命軍。

Timothy May 指出,「計算機技術將為個人和團體提供前所未有的匿名溝通方式。」

關於加密技術如何成為技術和社會的發展前沿,他早有先見之明:「通過對加密數據包進行廣泛的重新路由,以及加密協議的防篡改機制,當局對網路的交互路徑將無法追蹤,可以完美地保證數據不會遭到任何篡改。」

1992年底,Timothy May 聯合另外兩位技術大咖——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家 Eric Hughes 和 Sun Microsystems 創始員工之一的計算機科學家 John Gilmore,邀請了二十位最親密的朋友參加了一次非正式會議。期間,他們討論了一些程序和密碼問題。

從這時起,數字資產的神秘大門被他們打開了。

最初,這個會議只是一個純私人性質的聚會。但後來,卻逐漸演變成了在 John Gilmore 當時任職的公司 Cygnus Solutions 舉辦的月度會議。

在首次會議上,參與 Jude Milhon 將這個組織命名為「密碼朋克(Cypherpunk)」。旨在結合電腦朋克的思想,強調電腦空間下的個體精神,使用強加密技術保護個人隱私。

至此,這個組織開始擴張。可能就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想到,這一舉動將來會在全世界引發軒然大波。

隨著「密碼朋克」小組的不斷發展,他們決定建立一個郵件列表,使灣區以外信奉相同理念的人群和組織也能自由交流。

郵件列表開始迅速流行起來,訂閱用戶量不斷擴大。他們交流想法,討論發展,每天都有大量提議,並進行密碼測試。當然,所有這些交流都是通過加密方式進行的。

早期的密碼朋克組織大咖雲集。除了 Timothy May 之外,Tim-Berners Lee(萬維網發明者)、Julian Assange(維基解密創始人)、Nick Szabo(智能合約的發明者)和 Sean Parker(Facebook 的創始人之一)等人都為這一組織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在自由理念的感召下,人們開始嘗試著開發數字資產。

四、密碼朋克肇始的數字資產研究

1997年,Adam Back 博士創建了一個「Hashcash」,首次嘗試匿名交易系統的研發。

Hashcash 是一種反垃圾郵件機制,它通過增加發送電子郵件的時間和計算能力,從而使發送垃圾郵件的成本提高:發件人必須證明他們已經花費了算力在電子郵件標題中創建郵票,然後才能發送郵件。這其實就是後來 BTC 模型中使用的工作證明(POW)的雛形。

1998年,戴偉(Wei Dai)發布了 B-Money 提案,並推出了兩種維護交易數據的方法:

網路上的每個參與者將維護一個獨立資料庫,這個資料庫中記錄了用戶的資金信息;

所有記錄都由特定的用戶組保存。

在第二種選項中,對記錄數據進行監管的用戶組表現誠實的話,就會獲得激勵。為此,他們需要把自己的錢存入到一個特殊賬戶中;如果他們表現的不誠實,就會損失這筆錢。這種方法被稱為「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

由於權益證明的效率很高,因此被後來出現的許多數字資產所採用,比如以太坊(ETH)。

2004年,Hal Finney 借鑒 Hashcash 原則,創造了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

2005年,Nick Szabo 發布了一個名為「Bitgold」的提案,正式推出「智能合約」概念。

正是由於這些先驅篳路藍縷,一步步推動,才有了區塊鏈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BTC 白皮書問世。

五、中本聰登場,BTC 問世

2008年10月,一個名叫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匿名人士(也可能是匿名組織)在密碼朋克郵件列表中發布了一篇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這篇論文在前人的 B-Money 和 Hashcash 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解決了區塊鏈開發者所面臨的許多重大問題,比如「雙花」(double-spending)。

2009年1月3日,BTC 創始區塊被挖掘出來,加密經濟正式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去中心化理念也開始以加速度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Timothy C. May 解決了集成晶元上的 Alpha 粒子問題。同時,作為密碼朋克的發起人之一,為如今的區塊鏈技術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思想源泉。

可以說,正是由於 Timothy C. May 等人的貢獻,BTC 成為歷史的必然產物。

圖:晚年的 Timothy May

六、Timothy C. May 眼中的,數字資產行業

凱文·凱利(Kevin Kelly,或稱「KK」)在其巨著《失控》中寫道:在1992年夏天,一個由富有創意的數學黑客、公民自由主義者、自由市場的鼓吹者、天才程序員、改旗易幟的密碼學家以及其他各種前衛人士組成的鬆散聯盟開始創造、拼湊甚至是盜用加密技術,並將其植入網路之中。他們管自己叫「密碼朋克」。

計算機與加密技術誕生,給了自由更多的邊界和可能,進而誕生了「加密無政府主義」。

這群「叛逆者」認識到,互聯網的誕生既是自由的機遇,又是自由的威脅;它有助於開拓世界,也有可能令國家毫不受限地侵入私人的生活領地。他們認為:現代社會蔓延著對個人隱私和權利的侵蝕。在數字時代,保護隱私對於維持一個開放社會是至關重要的。

以 Timothy C. May 為代表的密碼朋克,就像「自由女神」,引領了加密技術和思想的起源。

在 Timothy C. May 的眼中,一串加密數字作為武器的殺傷力,如同導彈。

他說:「要阻止信息的越界流動是一件毫無希望的事情。加密技術與去中心化可以打開個人自由的新篇章。」

這一理念在 BTC 中得到了完美體現:去中心化的追求,對匿名的擁抱,自由主義的原則。

但隨著行業發展,不免出現亂象。

在接受 CoinDesk 採訪時,Timothy C. May 表達了對數字資產的看法。

他認為,數字資產不可避免的會與法律制度有交集。像「代碼即法律」這樣的口號是有抱負的,但並不正確。

「我認為幾乎所有新技術都有一些人不喜歡的用途,也會有一些糟糕的用途,但是技術創新的步伐依然會前進。」

同時,Timothy C. May 認為,在目前的數字資產行業中,存在著嚴重的投機現象。

「我們不會在只有想法的時候就貿然宣布推出產品,我們不會草草創立一家公司,又隨時關閉它,我們也不會從那些企圖以 BTC 暴富的人身上發起募資。

加密資產公司和交易所的工作,主要的興趣似乎在投機性的東西,只是為了投機。」

30年後的今天,加密技術的發展路徑已經部分的印證了《加密無政府主義宣言》中的預見,我們相信,Timothy C. May 所描繪的加密世界已經不遠了。

他的去世是加密技術行業的損失,引發了巨大悲痛。斯人已逝,但他留給世界的憧憬將一直引導區塊鏈行業前行,他對這個世界的貢獻,將被銘記史冊。

Timothy C. May 雖已辭世,但分散式系統永不停機。

附:《加密無政府主義者宣言》譯文

Timothy C. May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一個幽靈正在籠罩著現代世界,一個加密無政府主義的幽靈。

電腦技術正處在一個變革的臨界點。它將為此提供了可能:個人及群體以匿名的方式交流互動——兩個人可以交換信息、做生意、談電子合同而並不知道對方的真名和法律身份。在網上的交互行為將無法追查,因為通過使用加密協議、加密包和反干預工具進行大量複雜的重編路由,可以幾乎完美地保證加密不被破解。信用會變得無比重要,在交易中比今天的信用評級更重重要得多。這些發展將徹底改變政府監管的性質,限制其徵稅和對經濟活動的控制、隱匿信息的能力,甚至徹底改變信任和信譽的性質。

這場技術將帶來一場社會革命,同時也是經濟革命——在過去十年里,理論曾有論述。這些方法基於公鑰加密、零知識證明交互系統,以及用於交互、認證和驗證的各種軟體協議。一直以來,歐洲和美國的學術會議在密切關注這些技術,這些都是國家安全局密切監測的會議。但直到最近,計算機網路和個人計算機的發展速度才使這些想法變得可行。接下來十年,這些技術的發展速度會更快,使這些想法在經濟上可行,並不可阻擋。高速網路、ISDN(綜合業務數據網)、防篡改工具、智能卡、衛星、Ku 波段發射器、多 MIPS 個人計算機,和加密晶元等正在發展的技術,都將成為賦能技術。

國家當然會試圖減緩或阻止這種技術傳播,理由是國家安全——毒販和逃稅者也會用這些技術,以及對社會解體的擔憂。其中許多擔心都是有道理的;加密無政府狀態將允許國家機密自由交易,並允許非法和被盜材料進行交易。一個匿名的計算機化市場甚至會使暗殺和勒索交易成為可能。各種犯罪和外國勢力將成為加密網路的活躍用戶。但這不會阻止加密無政府狀態的蔓延。

正如印刷技術改變並削弱了中世紀行會和社會權力結構的力量一樣,密碼學方法也會從根本上改變企業的性質和政府對經濟交易的干預。與新興信息市場結合,加密無政府主義將為所有圖文素材創造一個流動的市場。像鐵絲網這樣看似微不足道的發明,使大片牧場和農場的圍欄成為可能,從而永遠改變了西部邊境的土地和產權概念。看似微不足道的發現也出現在了小眾的數學分支中,成為剪線鉗,剪開束縛知識產權的鐵絲網。

起來,你們除了鐵絲網什麼也不會失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