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軌跡不會變化,趙佗可能不僅救不了秦國,可能連嶺南三郡也保不住。

我們先了解一下趙佗其人,趙佗(約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嬴姓,趙氏,名佗。 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遣任囂為主將,趙佗為副將,平定南越,置桂林、南海、象郡。趙佗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主將,與當時的滅國將軍王賁、章邯等人齊名。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農民大起義爆發了。南海尉任囂欲響應起義,但染病,危在旦夕。乃召趙佗,分析形勢,說:「秦為無道,天下苦之。項羽、劉季、陳勝、吳廣等州郡各共興軍聚眾,虎爭天下。中國擾亂,未知所安。豪傑叛秦相立。南海僻遠,吾恐盜兵侵地至此。吾欲興兵絕新道自備,待諸侯變。會病甚。且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里,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郡中長吏無足與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書,行南海尉事。趙佗繼承任囂的遺願,負起南海尉的重任。任囂死,趙佗傳檄橫浦、陽山、湟溪關說:「盜兵且至,急絕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誅秦所置長吏,以其黨為假守。

秦亡,趙佗迅速「擊並桂林、象郡」。嶺南三郡併為一體。趙佗自稱南越武王,定都番禺。南越國疆土「東西萬餘里」,包括今廣東、廣西大部分、今越南北部。是為今嶺南地區第一次建立古都政權。趙佗此舉,避免了嶺南地區重新出現百越的分裂狀態,避免了中原地區遭受的多年戰爭之苦。這對嶺南地區百姓的安危以及經濟發展,是有利的。

都說趙佗當時手裡有五十萬大軍,可是真的有嗎?尚且不能定斷,

古代的南方是這樣的:「南方暑濕,近夏瘴熱,暴露水居,疾癘多作,兵未血刃而病死者什二三」,「夾以深林叢竹,水道上下擊石,林中蝮蛇猛獸,夏月暑時,歐泄霍亂之病相隨屬邊。「任囂趙佗兵員非南越人,打仗的時候因為水土不服是的人數以萬計,雖然後來漸漸適應了當地的氣候,但是將士們的雄心與銳氣也被消磨光了。任囂的遺言中有」南海僻遠,吾恐盜兵侵地至此,欲興兵絕新道,自備,待諸侯變」 之語,秦軍主力尚存,卻連被稱為「盜兵」的起義軍都忌憚,由此可以看出任囂趙佗沒有稱霸中原的雄心和資本

章邯王離幾十萬秦國精銳均被全滅,各地起義軍勢不可擋,加上嶺南地處偏遠,當地原住民勢力強大,任囂趙佗根基不穩,如果這時趙佗貿然傾兵逐鹿中原,結果想想就知道了。

趙佗手裡並沒有什麼有名的將才與謀士,比起項羽劉邦帳下的文臣武將多有不如。也有一種可能就是,趙佗在南越稱王,做土皇帝多好,當時秦王嬴政死去已久,趙佗對秦王朝已經沒有太多忠貞之心,如果出兵一不小心命都要搭上,為什麼還要插手兵征戰亂的中原!


結果只能有一個,趙佗兵敗,至於小命能不能保住不知道。秦國征服嶺南時期並沒有所謂五十萬大軍,五十萬大軍遠征時後勤人員要數百萬民夫,如果真需要五十萬大軍,秦始皇對嶺南就沒什麼興趣了,事實上北方對南方的征服,用兵最大的一次也不過百萬,況且嶺南當時連強大的政權都沒有。用五十萬大軍征服,實際上真是殺雞用牛刀了。另外趙佗之所以不北上,主要還是實力不夠,秦末連河套都放棄了(河套離咸陽不算太遠),嶺南放棄一下很正常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