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我國歷史上是一段人人歌頌的佳話,正如花木蘭代父從軍我們常稱其巾幗不讓鬚眉,是為女子的榜樣;同樣身為四大美人之落雁的王昭君就屬於舍小我、成大我的大無畏精神啦。

而在我們的中學課本中講到昭君出塞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受到畫工毛延壽的陷害才被迫赴匈奴和親。

當時王昭君是以秀女的身份被選入宮的,選秀在古代是皇帝擴張後宮的一種主要方式,而宮中的美女太多,於是當時的漢元帝便讓畫工將每名宮女的相貌畫下,元帝便從畫像中選出姿色上佳的秀女進行臨幸。那麼這些秀女的命運似乎就被畫工所掌握啦,而在後宮我們常見的就是各種的賄賂,一個個秀女紛紛賄賂畫工,而王昭君由於沒有行賄畫工,於是便得罪了畫工毛延壽,所以毛延壽便把她畫的醜陋不堪,那麼當然就不會引起漢元帝的注意。

直到公元前33年,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向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示友好,關於和親這種事在古代是很常見的,唐朝就曾有文成公主赴吐魯番和親,這是一種正常的邦交手段。之後的事便是畫工毛延壽推薦了王昭君冒充公主進行和親,而直到昭君入宴席之時漢元帝才發現王昭君竟然是一位絕世美人,漢元帝雖然心有悔意,然而由於兩族邦交關係,元帝只能忍痛割愛。放王昭君赴匈奴和親。

這些便是我們的教材中所解釋的原因。昭君出塞是受畫工毛延壽的陷害。然而毛延壽只是一個小人物,對於這種關乎到兩國外交的大事不可能是一個畫工所能操縱的,而在歷史上關於這樣的事例其實只能解釋為毛延壽只是一個背鍋者。

至於昭君出塞的真正原因其實是中國古代所有處於皇宮女人的一種悲哀。古史常說皇帝有後宮佳麗三千,當然事實不可能有這麼多,但也不至於少,而後宮中的這麼多美女皇帝當然不可能全部都能臨幸。歷史上對於皇帝的後宮臨幸也有一些記載,比如晉朝曾記載皇帝騎羊來決定進誰的寢宮;又或者如清朝的直接讓皇帝翻牌子來決定啦,這些都表明了後宮人數之多。那麼有人歡喜便有人愁。

《後漢書·南匈奴傳》便記載了昭君出塞的原因:「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便是說王昭君入宮這麼久卻一直不得漢元帝臨幸,因此心生悲怨,而匈奴和親一事便給了他一個解放的機會,她心甘情願決定出塞。不得不說這是皇宮女人的悲哀,後宮佳麗三千,往往就有許多人進宮多年不得臨幸直到病死,假如沒有和親這個機會,大概王昭君也是後宮中的一個悲哀之人。

一入皇宮深似海,紅顏苦等化白骨

而王昭君幸運的逃離了皇宮這個牢籠,她的出塞和親也使得漢朝和匈奴歸於和好,換來了持續50年之久的邊塞和平。


我是歷史洽聞,我在等著你

歡迎關注我!


相傳王昭君自恃貌美,不願意向宮庭畫師毛延壽行賄,因此毛延壽在給王昭君畫像時就使用了「憨厚」貼紙,畫風大概是這樣的:

 

或者乾脆是這樣的:

漢元帝看了王昭君的畫像嘆了一口氣,道:「朕也是凡人肉胎,後宮佳麗三千如何能夠雨露均沾?愛莫能助愛莫能助啊!」  

後來王昭君被指定去匈奴和親了,漢元帝主持婚禮儀式,這才一睹王昭君真容,驚為天仙。漢元帝痛悔不已,旋即降罪處死了畫師毛延壽。 

這個傳說是真的嗎?為什麼流傳經久不衰,連唐朝大詩人杜甫也是信有其實,對王昭君表示了同情,有詩為證:  

能畫毛延壽,投壺郭舍人。每蒙天一笑,復似物皆春。政化平如水,皇恩斷若神。時時用抵戲,亦未雜風塵。  

倘若歷史上真有其事,那麼漢元帝就是個大悶兒,皇帝怎麼能夠蠢到那種地步,自己平時到後宮散一散步,看上了哪個粉黛動了心,直接點關注就行,為什麼臨幸誰不臨幸誰偏要以照片為準呢?  

原來是這樣的,漢元帝是一個異常軟弱的皇帝,史有記載:漢元帝多才藝,善史書,通音律,少好儒術,為人柔懦。

史曰:漢元帝在位期間,因為寵信宦官,導致皇權式微,朝政混亂不堪,西漢由此走向衰落。 漢元帝不僅窩囊,還昏庸啊,朝中大小事務皆受人擺布。

外戚干政,宦官擅權,儒臣弄朝,爭權奪勢不可開交,無利而不往也,連皇帝的私生活也要爭相把持。貴胄之家的閨女不論美醜,只要走旁門左道都能塞進宮裡去了,三千佳麗其實大為良莠不齊,貌似層層嚴選,財主家只要錢多,也可以攀龍附鳳,把嫁不出的老閨女送進宮庭里養老的。

不論朝政如何不堪,形式上漢元帝仍是至高無上的權力象徵,各方勢力爭相邀寵,皇帝誰也不敢得罪,如履薄冰,一言一行稍有不慎就會引犯各方猜忌。

漢元帝備受掣肘,睡個鴛鴦覺也頗多為難的,如果親近了李大臣的千金王大臣就會心懷不滿,如果看見了馬財主的姑娘就厭惡皺眉想吐,馬派勢力怎麼能不惱羞成怒、心生怨恨?  

誰也怕得罪腫么辦,漢元帝苦惱煩悶極了,索性懶得理了,宣稱:「朕日理萬機,鞠躬盡瘁,哪有工夫去宮女住的地方遛彎兒,難道一個個塗脂抹粉的還等著朕去批閱嗎。」

當然,善解聖意者大有人在,太監總管立刻就出了主意,讓畫師以宮女為模特,逐個畫了相片進呈,省了聖駕勞頓雙腿,於是么,某大臣又推薦了畫壇高手毛延壽。

毛延壽把了一關,哪家小姐受寵幸哪家小姐不受待見,失望的王公貴族也就不怎麼羨慕嫉妒恨了,也難以怨及皇上了,至少把半個鍋甩給畫師毛延壽去背了。  

所以王昭君的傳說是真實的,因為故事的邏緝是真實的,根深蒂固、錯綜複雜的潛規則真實存在於古代社會,朝朝代代生生不息,以致於杜甫也不以「畫像選擇」為奇,賦詩哀嘆多於憤慨。

潛規則就如打不死的小強暗潮如涌,漢元帝好窩囊也好痛苦,心裡說:沒有朕想要的套路,朕不想玩了,朕真的很糟心啊。

漢元帝不做為,痛失閉月羞花之紅顏,也成就了「昭君出塞」的千古美談,毛延壽則成了註腳,伴隨著遺臭萬年。


王昭君不是貴族,是在漢元帝時期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選入宮為宮女。成為宮女大家都知道,如果貌美如花極有可能備皇帝臨幸,而王昭君又是四大美女,所以機會非常大。由於宮女眾多,所以皇帝通過畫像來確定侍寢的,這就給了畫工收受賄賂的機會,果然畫工毛延壽趁機勒索宮女。宮女們為了自己能被皇帝選中,送給毛延壽很多錢財。王昭君相貌出眾,但因品格高尚,不似他人用賄賂畫師的手段以謀求皇帝的寵愛,毛延壽得不到賄賂,便故意醜化她。於是「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公園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朝請求和親,王昭君或許是失望了,也或許是文藝興緻大發,自願請求嫁於匈奴。到了昭君出塞那一天,漢元帝見昭君美冠漢宮,不禁大吃一驚。想留下她,又怕失信。後來漢元帝大為惱火,殺掉了毛延壽等畫工,沒收了他們的財產。嫁兩任單于,痛苦煎熬現在,到草原去,到西部去都是很文藝的表現,跨國婚姻也很浪漫,但是在古代完全不是這麼回事,首先飲食習慣不同,風俗也不一樣,為此王昭君犧牲了很多。公元前33年昭君抵達匈奴後,被稱為寧胡閼氏(yān zhī)。昭君和呼韓邪單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師,封右日逐王。或許王昭君這三年的時光是幸福的,雖然有飲食、風俗、住宿的不同,但是總歸有個愛他的丈夫。呼韓邪單于死後,依游牧民族收繼婚制習俗昭君應嫁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單于。 昭君向漢廷上書求歸,漢成帝敕令「從胡俗」, 於是昭君復嫁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單于雕陶莫皋,兩人被迫再次共同生活十一年,復株累單于去世。大家想想,身為現代人都無法接受,別說那個時候的王昭君,雖然匈奴有這個習俗,但是王昭君是從大漢長大了,受到的都是中原文化,同時期在中國本土亂倫是要判死刑的。王昭君的這十一年是痛苦的,主要來自精神上的煎熬。王昭君與復株累若鞮單于。育有二女,長女為須卜居次,次女為當於居次。據野史記載,復株累若鞮單于死後,她又被命嫁給新單于,復株累的長子,也就是呼韓邪的孫子,昭君終於承受不住,徹底崩潰了,她最後選擇了服毒自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