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偏遠的中心

  公路何時成爲一道風景了呢?要知道在古代,舟車勞頓可謂苦極,只有李白或者陶淵明這些浪漫派,才能在孤獨的旅途中唱出一點點優美的詩句來。也或者在舊時,像沈從文那樣土生土長的湘西人,才能掏出心思在山嶺間的羊腸小道或者泛着綠光的沅水上,領略這裏的風土人情。

  以前沿着水路或者公路的旅行是緩慢的,這種慢,在來不及細細品究山水風情的當下,變成一種懷念的美好,於是我們又去尋找那些能夠讓人慢下來的地方。

  沿着鄉村公路向湘西尋找,大約是最合時宜的。尤其在春天,在白色的山櫻與黃色的木姜子裝飾的清淺色的山頭,土家族的房屋逐次排列成高低錯落的村寨,從岩溶臺地沖刷而出的溪流,映襯着五彩的陽光,擁抱着廣饒的河牀,在拐角處堆積出一處處淺灘,已經有年輕人迫不及待地跳入河水中游泳了。於是,經歷了一冬蟄伏的湘西,又進入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節。

  至少在龍山縣偏遠的011縣道旁,我們又看到了久違的小木通爬滿籬笆,以及正在擴建中的“惹巴拉”,難以抵達的“吾拉”,這些都是土家語地名,誰能想到呢,這麼偏僻的地方曾經是土家人生活的中心。所謂偏遠,要看是從誰的眼光來看吧。

  龍山011縣道首段,穿過洛塔岩溶臺地。

  龍山011縣道尾端,穿過洗車河古鎮、惹巴拉土家族古村落、隆頭古鎮。

  龍山011縣道支線,015縣道,進入土家族母語聖地坡腳鄉。

  龍山011縣道所經過的地方十分偏僻,與新修建的龍山至裏耶鎮的省級公路不同,這條縣道穿過中國最典型的岩溶臺地——洛塔岩溶臺地,海拔時高時低,有時公路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豆腐塊”(岩溶臺地)上蜿蜒,一會又突然降至海拔200多米的河流走廊。在過山車般的升降途中,路途兩旁的石林與陡壁組合成湘西境內不可多得的喀斯特美景。

  八面山岩溶臺地,彷彿巨大的空中樓閣。 圖/盧七星

  岩溶臺地,猶如一張桌子鋪在大地間

  湘西的岩溶地貌雖然無法與廣西、雲南、貴州境內成熟的喀斯特景觀相比,但也保持着自己獨特的風姿。尤其在偏離雲貴高原外圍的龍山縣洛塔鄉、靛房鎮一帶,岩溶地貌以孤立的臺地、封閉的陡崖以及其上發育的溶丘窪地和洞穴系統爲主要特徵,外形上看就像“豆腐塊”或者一張桌子鋪在大地間,地質學術上稱這種高聳的空中樓閣爲岩溶臺地。

  據傳洛塔之名,源於境內一座頂部平坦如桌、四周懸崖峭壁環峙的山,這座像桌子一樣的山,就是典型的岩溶臺地。從空中看,洛塔岩溶臺地猶如一個豆腐塊,整體爲孤立的寬緩向臺地,臺地東北走向面積達82萬平方公里,海拔1000到1437米。從峽谷間俯瞰,洛塔岩溶臺地從平緩的谷地拔地而起,四周絕壁斷崖聳立,崖壁高100到300米,猶如巨大的空中樓閣。

  而臺地上又是另一番景象,整個洛塔臺地上是一個喀斯特世界。根據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地質研究所的調查顯示,臺地周圍發育着溶丘窪地、漏斗與洞穴,已發現的溶窪漏斗有106個,大小溶洞314個,構成獨立完整的岩溶地貌,是溶窪漏斗和洞穴分佈密度很高的地區,被譽爲“中國岩溶臺地的典型代表”。

  可想而知,攀登上這樣的“豆腐塊”,陡然上升的盤山公路極具挑戰性。我們選擇龍山011縣道的初衷就是爲了能夠體驗那種坐過山車般的感覺,即在短時間內,通過盤山公路的爬升,將海拔迅速提升到1000米,而後在平坦的臺地上欣賞“一覽衆山小”的美景。

  令人興奮的是,龍山縣境內,猶如洛塔這樣的典型岩溶臺地,在靛房鎮、裏耶鎮還可以找到幾處,如靛房鎮的吾拉山、裏耶鎮的八面山,它們與洛塔一起組成了酉水流域湖南境內最豐富的喀斯特岩溶世界,而龍山011縣道正好將它們串到一條線上。

  石林、陡壁、天坑羣,無不是地質奇觀

  開車攀爬岩溶臺地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湖湘地理的戶外領隊李宏最有發言權。在途經洛塔、八面山與吾拉山時,平常在公路行駛時只需要單手抓方向盤的“老司機”,面臨大拐角的S型彎道時,要時刻注意拐彎時的角度,雙手抓緊方向盤來回交替,拐彎速度要慢,防止車子側翻,在海拔1000米的掛壁公路上,出一點差錯都是致命的。

  當然,與著名的矮寨公路或者天門山掛壁公路相比,無論是上洛塔還是八面山、吾拉山的公路都溫和得多。對於本地土家人而言,岩溶臺地是他們日常進出集鎮的必經之路,兩旁的石林景觀早已熟稔。而對於外地人來說,從海拔200米直升至1000米,而後又進入寬敞的高山臺地,一路奇形怪狀的石林、陡壁、天坑羣,無不是地質奇觀。

  尤其是在洛塔岩溶臺地上奔馳時,公路沿着著名的石林修建了觀光走廊,一路可以駐足觀賞由流水以及自然崩塌形成的溶溝、溶槽、石牙、石林,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洛塔石林,作爲烏龍山國家地質公園岩溶地貌的組成部分,只有在海拔1000多米的臺地上才能窺得全貌。石林景觀最爲獨特的部分位於洛塔臺地上的楠竹村,當地村民以“五虎趕羊”的架勢來形容這片佔地69.3平方公里的地貌景觀特點。

  只見一塊塊佶屈聱牙的石頭,在流水或風蝕的作用下,聳立在高山臺地邊緣。石頭的地質年代處於二疊紀時期,卻是新生代時期出露的岩層,相比較雲南著名的路南石林,這片石林個頭偏矮,但造型卻千姿百態。就發育形態來看,有劍狀石林、柱狀石林、塔狀、蘑菇狀等各類不規則狀的石林,發育的地質過程可以寫成一部岩溶的“發育史”。

  洛塔臺地不僅岩溶地貌豐富,臺地上的森林覆蓋率也很高。與幾乎光禿禿的八面山相比,洛塔臺地上分佈着廣泛的落葉樹種。經濟林中的松樹已經發芽,而沿途的山櫻花是最絢爛的,論品種有華中櫻桃、鍾花櫻等,以白色、樹冠較大的華中櫻桃居多,一簇簇生在石牙旁,比保靖、永順境內看到的,別有一番滋味。

  洛塔臺地上地形平坦,但由於地表難以留住水分(碳酸岩鹽易受腐蝕,水從地下走,滲入地下成爲暗河),經濟作物以耐旱的馬鈴薯、菸葉、玉米爲主。尤其是菸葉,在深遠的吾拉山也可見到平整的臺地,用來種植菸葉、玉米。此外,在歷史上,此地也產桐油、生漆,尤其是桐油,曾是湘西重要的外貿土產,龍山縣011縣道穿過的洗車河、苗兒灘、隆頭鎮,都是沿着河流形成的貿易古鎮,桐油在其中的市場份額都不容小覷。

  缺水,對於岩溶臺地上的土家族人而言是必須面臨的生存難題。所以與人口擁擠的河流走廊地帶相比,洛塔、八面山、吾拉山等岩溶臺地上定居下來的土家族人口稀少。由於臺地的阻絕與墾荒的困難,這些臺地周圍的高海拔村莊成爲了瀕危語言——土家族語最後流傳的地區之一。

  撰文/瀟湘晨報記者錢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