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市界 馮晨晨

  編輯|老拿

  “沒有董明珠就沒有格力”,這是董明珠多次高喊的臺詞。可他卻說,“董明珠此言未必太過自信,格力能有如今成就,離不開每位員工的努力。”

  有人會質疑,他是誰?憑什麼說這句話?但就連董明珠本人都知道,他的確有說這句話的資本。

  他就是格力創始人、前董事長,素有“格力之父”之稱的朱江洪,董明珠背後的男人。有媒體更是直言道,“沒有董明珠就沒有格力,或許;沒有朱江洪就沒有格力,一定!”

  接下爛攤子,拿到20萬救命錢

  朱江洪出生於1945年,從小在珠海長大,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的機械繫。大學畢業後,朱江洪被分配到廣西百色礦山機械廠工作。

  在那個遠離家鄉的邊陲小鎮,朱江洪任勞任怨,勤習各種機牀的操作,用嫺熟的技能換來職位的不斷升遷,從質檢工到技術員,再到技術科副科長,最後更是以全票通過,當上廠長。

  1988年,43歲的朱江洪回到珠海,去當時珠海特區發展總公司工作,成爲總公司下屬海利空調廠的廠長,也就是格力電器的前身。朱江洪任職格力期間,每天早出晚歸,20多年如一日。當時有個南京姑娘到工廠成爲銷售員,她就是年僅30歲的董明珠。

  實際上,董明珠來格力,也只是機緣巧合。董明珠本在南京化工所工作,但兒子2歲時,丈夫突然去世,爲撐起家庭,她辭掉鐵飯碗,南下打工。

  當時海利空調雖是一個小工廠,但曾經也有過一段輝煌,後因管理混亂,加上得罪一大客戶,才衰敗至此。於是,朱江洪主動登門拜訪,給之前的大客戶道歉。對方見他十分誠懇,答應再給一次機會。

  隨後,朱江洪利用這個工廠組成格力電器,準備生產空調。可由於工廠當時的生產線太過落後,無法進行生產,朱江洪開始想辦法籌錢購買生產線。

  爲了錢,朱江洪跑斷了腿,幾乎走投無路的時候,珠海農行不知什麼原因,直接貸給格力20萬。“20萬現在來看根本不算什麼,但在當時卻是救命錢。格力現在有上千億的資產,根源就來自於這20萬。”朱江洪回憶道。

  就是用這20萬,格力從江蘇買回二手設備,開始生產空調。可空調生產出來,麻煩又來了,由於沒有知名度,這些空調根本賣不出去。於是在1991年國慶過後,迫於生計的朱江洪,決定跟當時還是南京地區業務員的董明珠,開始跑市場。

  據悉,當時董明珠約好與南京一個商場家電部副經理見面。見面時,董明珠向對方介紹,“這位就是格力電器總經理朱江洪”。朱江洪一直想要跟人握手,但那個副經理卻不理他,也不叫他坐,更沒有給他水喝。

  朱江洪爲打破尷尬,厚着臉皮問他能否買一些格力空調。想不到對方卻回答說,“沒有啊,我們的空調都是放在一起的,沒有 ‘隔離’。”這件事弄得朱江洪哭笑不得。

  他與董明珠性格截然相反

  朱江洪下定決心提高質量,源於兩件事。

  有一次,朱江洪去意大利考察,有客戶一直在抱怨格力的噪音大。朱江洪後來發現是工人沒有把空調的小海綿沒有貼好,朱江洪把這件事情看成是奇恥大辱,一直牢記於心。

  另一次,生產出來的窗式空調從珠海運到廈門,當時路途顛簸,運到當地一檢查,裏面的銅管、連接管斷掉一半。路況只是客觀原因,還是空調的質量不行。

  這樣下去,只有兩條路:要麼在整改中生存發展,要麼退出市場。朱江洪下定決心:停產、整頓,以質量爲中心全面整頓。

  爲此,朱江洪頒佈《總裁12條禁令》,制定“八嚴方針”,併成立質量督查組,專門監督檢查各環節中的質量問題,員工們戲稱爲“質量憲兵隊”,朱江洪親自擔任隊長。他要求質控部對於質量不合格的空調產品用大錘砸爛,並把一柄大錘掛在質控部門口,以示警醒。

  1994年,格力發生大變動。朱江洪下降銷售人員的薪資,導致許多核心銷售出走。這時,董明珠選擇留下來追隨朱江洪。可以說,董明珠的這個決定,成就了她的今天。

  朱江洪爲人低調,擅長技術跟管理。董明珠則非常強勢,兩個人的性格剛好形成反補。董明珠開始在全國各地爲朱江洪拼殺,格力的業績也是節節攀升。第二年,朱江洪把董明珠提拔爲銷售經理。

  臥薪嚐膽1年超日本

  10年前,一拖四的中央空調,是我國空調企業難以攻克的技術難題。而日本跟美國一直是空調的強國,許多核心技術都是來自於這兩個國家。

  2001年,爲獲得這項多聯機技術,朱江洪帶着工程師趕赴日本,想直接購買對方的技術,“1億不行,我花2億,實在不行就3億,超過3億我都願意。”

  但令朱江洪意外的是,日本工程師聽後直言,“你要買?這怎麼可能,我們花16年研製出來,多少錢都不行。”談到最後,對方連散裝零件都不賣。

  回國之後,朱江洪決研發自己的核心技術。此後一段日子,格力臥薪嚐膽,終獲成功,且研發時間比日本同行足足少了15年。朱江洪挺直腰桿說,“日本可以在零下15度條件下制熱,我們可以做到零下20度。”

  5年過後,戲劇性的場面出現在珠海。先後有3家日本企業到格力考察懇請併購合作,但這次輪到朱江洪拒絕了。

  “我認爲企業必須有長遠的想法,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或者等條件成熟再做。但沒有這個想法,一輩子都是組裝廠。”這是朱江洪後來的感悟。

  “父子”之爭戲劇化落幕

  1996年,格力電器上市,格力空調從這一年起,長時間產銷量和市場佔有率均居行業第一。也是在這之後,朱江洪與主管上級發生矛盾。

  格力電器在資產上隸屬於珠海特區經濟發展總公司,隨着格力空調的發展壯大,珠特發重組更名爲格力集團,凌駕于格力電器之上,它擁有格力的品牌、重大決策及人事任免權,朱江洪爲集團副董事長和上市公司董事長。

  2003年,格力體制矛盾公開化,朱江洪和集團董事長之間的關係變得越發微妙,並逐漸被媒體熱炒成“父子之爭”。

  2004年,格力電器因營銷矛盾,與“價格屠夫”黃光裕的國美電器一刀兩斷,市場營銷出現重大變局,而朱江洪也逼近60歲的退休大限之日。此時格力集團發生債務危機,準備出售格力電器股份,當時格力電器的市值不過幾十億。美國跟日本的財團趁機準備收購格力電器,並且提出優厚的價格。

  千鈞一髮之際,形式發生“神奇逆轉”。2005年,中國股市跌至冰點,證監會發布《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標誌着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正式啓動。幾經波折下,最終,在格力集團遞交的股改方案中明確,支持朱江洪繼續擔任格力電器的董事長。

  2006年8月,朱江洪被任命爲格力集團的董事長、法定代表及總裁,歷時數年的“父子之爭”,以十分意外和戲劇化的方式,宣告終結。

  退休後格力進入董明珠時代

  在格力,董明珠幾乎擁有堪比格力的個人品牌影響力,而朱江洪卻低調到連很多員工都對他不熟悉,幾乎一見到媒體採訪就躲開。

  不僅如此,董明珠還是個高調強勢的好戰派,素有“鐵娘子”之稱。在格力歷史上幾次重大的事件中,她都扮演着叫板者的角色。董明珠也從來都不否認,自己具有超越大部分男性的強大攻擊性。“我就是喜歡鬥,和諧都是鬥爭出來的。”

  當然,性格迥然不同的兩人,也少不了吵架拌嘴。“即使在副總們面前我們也吵。主要是爲些大的決策,以及人員任免問題。”朱江洪對此直言不諱。不過,吵歸吵,二人卻一直未傳出不和的傳聞。

  據接近格力高層的人士透露,“朱江洪主政時代,董明珠儘管頻頻露臉,但朱江洪的絕對領導地位不可動搖。在位期間,朱江洪和董明珠一剛一柔,帶領格力高速發展。”

  2012年,朱江洪退休,宣佈着朱江洪時代正式落幕,而董明珠接過指揮棒,格力正式進入董明珠時代。那一年,格力營業額超過800億元,已雄踞世界產銷第一的寶座。而在他離開後,格力繼續闊步向前。

  如今的朱江洪,已年過七旬,稍顯消瘦,卻聲音洪亮。從格力退下後,他一半時間搞自駕遊等休閒生活,一半時間參與社會活動,擔任廣東省企業品牌建設促進會會長。“閒不住,不做事太悶了”,他說。

  想探索更多好玩資本故事,也可關注公衆號市界(ID:ishijie201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