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鷹”演習中的美韓海軍兩棲部隊

美韓兩國國防部日前發表聲明稱,美韓美雙方決定終止春季的“關鍵決斷”和“禿鷹”聯合軍事演習。不出意外的話,估計8月份的“乙支自由衛士”軍事演習也會取消,而以規模較小的演習或者軍棋推演來取代。

其實從去年半島局勢緩和開始,美韓的聯合軍事演習就已經開始了減少,根據韓國國防部的數據,去年美韓共舉行77次聯合軍演,較2017年的102次減少了近25%。

“乙支自由衛士”軍事演習中的一個鏡頭

停止或減少大規模軍事演習當然有助於緩和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軍演對朝鮮造成了很大的軍事和經濟壓力,美國的對朝戰略中就有欺負朝鮮資源貧乏國力薄弱而採用這種近逼戰術迫使朝鮮緊張戒備的疲勞戰術。應該說這種戰術還是很有效的,朝鮮一直對這種演習非常神經質,甚至威脅說如美韓不取消這種演習將實行核打擊。

但如果完全把美韓聯合軍事演習的次數和規模的減少歸結於美國的“善意”可能也會有點偏差,起碼不少韓國人並不這麼看,他們在更大程度上認爲美國的之所以做出這種姿態是因爲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摳門或者吝惜,而且在這種姿態的背後是美國在打算從朝鮮半島撤退駐軍。

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去年5月刊登過一篇對韓國總統特別顧問文正仁的專訪。文正仁是文在寅總統的親信,他認爲在目前的國際關係中,安全同盟是一種非常不自然的形態,放棄韓美同盟最符合韓國利益。從長遠來看,韓國應該從一個同盟體系中過渡到某種多邊安全機制中。也就是說駐韓美軍應該撤離朝鮮半島。

此言一出東北亞輿論譁然,不少國內媒體操心文正仁的言論會不會觸怒特朗普。因爲文在寅立即出來對文正仁的說法表示了態度,說駐韓美軍涉及韓美同盟關係,與韓朝簽署和平協定毫無關聯,並指示總統祕書室室長任鍾晳與文正仁通電話,轉達總統立場,並叮囑文正仁避免造成輿論混亂。

即便是文在寅也並不願意美軍撤離韓國,起碼在表面上不願意,這並不是因爲要求美軍撤離韓國會觸怒美國,而是因爲不少韓國人希望美軍繼續駐留。反而美國人倒並不把從韓國撤離美國作爲一個禁忌,實際上美國討論過好幾次撤離朝鮮,而且還都不是三心二意而是很認真地在討論。

美國在140多個國家擁有370多個軍事基地,駐有軍隊30多萬人。

一般來說,有美國駐軍的國家基本上都是美國的盟國。當然只能說“基本上”,因爲有些國家有美國的軍事基地只是因爲某些歷史原因,本身這些國家並不是美國的盟國,比如最反美的國家古巴就還有一個美軍的關塔納摩基地。

但除了古巴的例外之外,基本上有美軍基地的國家都是美國的盟國。但美國的盟國也千差萬別,比如駐韓美軍在駐外美軍中排名第三,而且韓國也確實是美國的盟國,但韓國是自己找上門去當美國的盟國,而不是美國來找的。

1945年日本戰敗之時,後來官至美國國務卿,當時是美國陸軍部上校參謀的迪安·臘斯克(Dean Rusk)以北緯38度線把朝鮮分成南北兩部分別由美軍和蘇軍受降。半島南部受到美國支持的李承晚集團在1948年5月舉行了大選,並於當年8月15日宣佈成立以李承晚爲總統的“大韓民國”,並從美國軍政廳(United States Army Military Government in Korea)接管了權力,美軍在1947年全部撤出了半島南部,只留下了軍事顧問。如果不是那場戰爭的話,朝鮮半島原不應該有美軍存在。

朝鮮戰爭之後纔有了“駐韓美軍”這個機構,駐韓美軍的編制在停戰協定剛簽訂的1953是32萬多人,到現在減少到3萬人左右。

2009年,時任國務卿的希拉里視察美韓聯合司令部

駐韓美軍的大義名分是維持朝鮮半島的軍事平衡,在發生戰事時候支援韓軍,以及撤退其他外國僑民的任務。

停戰協定之後駐韓美軍基本上沒有捲入戰鬥行動,而只是一直“存在的”武裝力量,特別是每年要和韓軍舉行好幾次聯合軍事演習來顯示自己的存在。

美韓聯合軍演主要是“乙支自由衛士(Ulchi-Freedom Guardian)”和“禿鷹(Foal Eagle)”這兩個大型軍演,還有不少小型的,像從“團隊精神(Team Spirit)”發展而來的“關鍵決斷(Key Resolve)”等。

朝鮮認爲美韓聯合軍演對朝鮮造成了安全上的威脅,但實際上大規模聯合軍演是因爲1968年1月21日發生了1·21青瓦臺襲擊事件纔有的。那次事件是一支31人組成的朝鮮武裝特戰敢死部隊企圖潛入韓國總統府青瓦臺刺殺當時的韓國總統朴正熙,但最終計劃失敗。有部韓國電影《實尾島》就和這次武裝襲擊有關。

這次武裝襲擊之後,美韓就開始了一個名爲“太極(Taeguk)”的聯合軍演作爲迴應,以後太極軍事演習又改名爲“乙支焦點透境(Ulchi-Focus Lens)”,一直到2008年改名爲“乙支自由衛士”。

不管這些軍事演習的初衷是什麼,和美國沒有直接的關係是確定的,而特朗普從競選總統開始打的旗幟就是“美國第一”,特朗普不能理解爲什麼美國要花錢花力氣去幫什麼盟國搞安全,所以特朗普對於這些東西不熱心是自然的。

而且韓國在美國的全球防禦體系中到底處於什麼位置也是一個很微妙的問題,1950年1月5日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一次談話中聲明美國的防衛線是從阿留申羣島經過日本、沖繩而到菲律賓,並不包括朝鮮半島和臺灣。有人,特別不少美國人甚至都認爲艾奇遜的講這就是朝鮮戰爭的重要原因。

1967年約翰遜政權的副國務卿尼古拉斯·卡岑巴赫(NicholasdeB.Katzenbach)就組織人搞了一個“美國對韓政策”的報告,認爲隨着韓國經濟、政治獨立性的增強,美國已不適宜介入韓國的經濟和政治決策,在幫助韓國增強應對朝鮮進攻的快速反應能力之後,美國應該撤出韓國。

韓國人抗議美軍在韓國駐留

後來的尼克松政權在這個問題上繼承了約翰遜政府的立場,上臺之後認真開始了行動,但後來隨着美國撤出南越以及越南統一,美國感受到了壓力,在尼克松下臺之後,美國幾乎就擱置了從和韓國撤軍的構思。

但是接任福特的卡特政府又開始了從朝鮮半島撤軍的嘗試,1977年5月,卡特宣佈了在4-5年內從韓國撤出所有地面部隊,但後來在政府內部、軍方、美國民衆、國會以及日本的反對下沒有成功。

美國有過好幾次試圖撤出韓國,對於韓國的保守勢力來說駐韓美軍在韓國的安保體系中是不可缺少的存在,文正仁的言論並不像有人想象的那樣會惹惱特朗普,只會惹惱一部分韓國人,而對於特朗普來說,如果不能消除駐外美軍這些在他看來是不必要的開銷的話,就必須應該由需要這些駐軍的盟國來承擔,甚至美國還應該收取溢價費用纔對,這就是這些天又在開始吵吵美國要對駐日、駐德和駐韓美軍要收取高達150%費用的原因。

特朗普是摳門了點,但真正原因是美國在衰落,它已經無法獨立負擔龐大帝國的防務費用了。

因爲如果大家都不肯掏錢的話,沒準美國大兵真的回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