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深深改變了世界近現代史的發展進程,當今世界上的國際秩序,依然帶有二戰後國際大格局的影子。尤其是現今世界大國之間實力的增長衰落變化,也大多都能從二戰找到影子。

  衆所周知,二戰的最大贏家是美國。這個在一戰時候還是二流實力的國家,在二戰之後,不僅成爲了一流大國,甚至在蘇聯解體之後,還是唯一的一個超級大國。既然有最大贏國,那麼二戰後誰又是最大的輸家呢?

  在很多人的潛意識裏,德國和日本恐怕會榜上有名。德國在戰後被一分爲二,分爲東德和西德,直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合二爲一,雖然如今德國依然是世界大國,歐洲強國,但一場二戰,直接將他們阻擋在五大常任理事國之外,影響力自然大打折扣。

  對於日本來說,也好不到哪裏去。戰後的日本,不僅喪失了建立軍隊的權力,還被美國牢牢監視,無論經濟如何發達,在世人的眼中,還是一個需要時刻提防的對象,這種待遇,在當今世界上,恐怕也只有日本纔能夠“享有”。

  然而在綜合比較之後,雖然德國和日本在二戰中傷亡慘重,戰後也受到諸多制約,但要說到二戰時期的最大輸家,英國還要排在第一位。儘管英國在二戰後以戰勝國自居,同時爲自己撈了一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席位,然而英帝國的衰落是有目共睹的,以至於國際上有人常常以“三流國家”來形容英國。

  說到英國被人們鄙視爲一個三流國家,其實事出有因。1947年,在英國的主導下,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到了1997年,是印度獨立五十週年紀念日,英國女王和外相出席了這一慶典,同時也一起訪問了巴基斯坦。

  在巴基斯坦訪問期間,英國外相羅賓提出願意出面調解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關係。應該說,英國這次是出於一片好心,但是印度不領情,當時的印度總理德爾庫馬爾出言譏諷說:“一個三流的國家有什麼資格來干涉大國之間的事呢?”

  自然德爾庫馬爾的“大嘴巴”深深傷害了英國人的感情,他們強烈要求對方道歉,但是印度方面卻直接回擊:“又不是1937年了,憑什麼要道歉?”

  要說印度的反擊沒毛病。1937年,也就是二戰爆發前後,當年的大英帝國還牢牢掌控着印度,而此時卻今非昔比了,難怪印度方面敢“口出狂言”,以三流國家來嘲諷英國。

  公允地說,當今的英國,依然是地區強國和世界大國,實力絕對超過三流國家。但凡事都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二戰之前的大英帝國,號稱“日不落帝國”,海外殖民地遍佈全球,臣民將近五億,輝煌一時,但一場二戰,大英帝國的海外殖民體系土崩瓦解,亞非拉各大洲的英屬殖民地紛紛獲得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即使是還能保存一些顏面的英聯邦,他內部的成員諸如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大國,其實只是名義上的成員國,和英國本身已經沒有什麼實質上的關係了。所以說一場二戰,讓英國衰落成被印度都瞧不起的地步,實在是最大的輸家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