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婁燁導演的新片《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算不上非常完滿的電影,甚至在婁燁自己的作品序列裏,都未必能排得進前三。

  尤其是,經過幾次波折與修改之後,影片愈發顯得支離破碎,尤其後半部分,最大的感覺就是,剪碎了,有些無能爲力的改變。

  而這種觀感,還是基於去年的金馬影展那版得出的。而在之後的柏林,再到如今的院線。影片最終呈現的狀態,則更加碎片化了。

  雖然各種波折,影片最終還是順利上映了。而它在豆瓣的評分,也相比距開畫有大幅的跌落,目前已經是7.7分了,照這個情況,可能還會下滑。

  至於貓眼和淘票票的評分,似乎就更加低得可憐。

  實際上,對這個評分結果倒不是很意外。畢竟金馬以來,這部電影幾乎是一邊倒的好評,可能也讓很多人抱有過高的期待。但這註定不是一部讓所有人滿意的作品,它的缺點就和優點一樣明顯。

  當然,和婁燁的大多數作品一樣,這部電影能夠順利公映,背後有太多來之不易。所以,也總是想再去支持一下。

  記得影片之前曾發過這樣一張海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看到的瞬間就下意識點了右鍵保存。

  “電影會幫我們記住, 我們和我們的時代。”

  某種程度上,這句話就是《風中有朵雨做的雲》最好的註解了。

  無論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多麼奇情的懸疑故事,“時代”纔是理解這部電影最爲重要的關鍵詞,而無論多麼奇情與狗血,也恰好是我們的時代。

  在這張霧濛濛的海報上,背景正是影片最主要的取景地之一,廣州的“城中村”冼村。

  它如同一塊被遺忘的廢墟,突兀又頑固地盤踞在高樓林立的城市心臟。在高速城市化的幾十年裏,這類城中村的不在少數,我也曾在廣州的城中村,以每月300的租金,在那裏生活了近兩年,如今回想起來,仍是非常獨特與難忘的一段經歷。

  不要小看上面那張海報。雖然看似又是一個婁燁的“髒亂差”城市表達,但在整個《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的拍攝過程中,獲得冼村的拍攝權限,就是最艱難的一個環節。

  如果稍微關注一下新聞報道,就會發現冼村背後的各方勢力極爲複雜,婁燁自己上趕着挑了一塊最難啃的石頭。從前期籌備開始,劇組花了95天,才終於能進村拍攝。

  和攝影師包軒鳴看到海報上冼村的航拍鏡頭時,婁燁也忍不住說了一句:“這他媽太棒了。”

  影片主要於2016年拍攝。而在2016年底,冼村就開始全面改造了。

  有幸在金馬觀看《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的紀錄片《夢的背後》時,看到這一段記錄,才真正明白片中的那句臺詞,“所有的事情都是這樣,會過去,被忘記”。而搶拍下這一切的《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又有多麼珍貴。

  我們可以稍微捋一下婁燁的創作思路。在金馬接受採訪的時候他提到,很早以來就想要拍一部以改革開放爲背景的電影。以此爲基礎,他敲定了廣州,又在廣州選擇了更爲特殊的冼村地區。

  時代是大環境,冼村是應運而生的一朵異花,生於斯、發家於斯、又死於斯的唐主任一家人,則是這個時代中的“我們”。這一切都息息相關。

  也因此,雖然因爲各方限制,在冼村實際拍攝的場景有限,但從各種意義上,一切都因冼村而起,它都是這部電影最爲重要的基礎。它是影片的開始和結束。

  它是實際意義上的片頭和片尾:影片以一場城中村糾紛開始,又以這起糾紛的覆盤結束。

  它也是故事的起點和終點:唐主任出身於城中村,之後結識並迎娶了林慧,又與姜紫成共同發家;隨着唐主任在故鄉的墜樓身亡,紫金置業這座巨大的商業帝國,也轟然倒塌。

  觀看和理解這部電影並沒太大難度。實際上,《風中有朵雨做的雲》比我想象中還要更接近於一部類型片,甚至於接近一部黑色電影。

  這部電影有一條很清晰的懸疑主線,年輕警官調查一宗政府官員意外墜樓案,結果發現死者身家並不清白,身邊人皆有嫌疑。

  與此同時,追查這宗案件也立刻令他置身險境,他不得不孤注一擲地踏上逃亡之路。這部電影也有不少動作場面,甚至在金馬還提名了“最佳動作設計”。這對於婁燁的電影來說,是很少見的。

  年輕警官絕望地對抗看不見的宿命,與美麗又危險的女人的糾纏,溼漉漉的廣州,這一切都構成一種頗爲晦暗和壓抑的氛圍,很接近於一部黑色電影。

  但正如婁燁所說,這是一部反類型的類型片。隨着楊警官開始調查,你才感受到了這部電影獨特的魅力。

  因爲,很明顯,在這部電影裏,他查的並不是兇手,而是歷史。

  隨着楊警官走訪舊事舊址,時空立刻隨之轉換,現實與過去縫合,廢墟變回新村,橫跨三十年的人事變遷,一一抽絲剝繭地呈現在觀衆眼前。

  這段非線性敘事,高效,精準,又讓人心醉神迷。以至於唐主任的死,也並不讓人覺得他的人生已經結束了。恰恰相反,他的故事纔剛剛開始。

  藉由兩條時間線並行的敘事,“過去”和“歷史”也不復存在。一切都是現在,一切都是此刻。

  在呈現這一段過往時,婁燁的拍攝方式,是高度接近於紀錄片的。

  尤其是展現富商姜紫成的發家史一段,多種媒體素材的呈現,大量新聞報道和人物合影,非常真實的時代感,那種對於近三十年發展的貼切描述,還有這背後的言外之意,都相當意味深長(據說這部分刪掉了不少,略遺憾)。

  女主角林慧的經歷同樣具有代表性。在下嫁給廣東小男人老唐之後,她的人生一度急轉直下。她住過破舊的城中村,開過混日子的小服裝店,還被丈夫家暴進精神病院。

  直到姜紫成再次出現,借他的東風,她開了高檔酒樓,成爲“林總”。需要注意的是,她榮升酒樓老闆孃的時間節點,也是從姜紫成的助理連阿雲消失開始。這幾個人的利益始終互相捆綁。

  連阿雲的存在同樣至關重要。她從臺灣的坐檯小姐,榮升爲公司副總,又變成這場遊戲裏最先出局的一個人。這背後也有各自代表的地域,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裏錯綜複雜的關係。

  在高度貼近紀錄片的質感之外,這依然是一部非常“婁燁”的電影。

  大量的手持攝影和特寫,搖搖晃晃的迷醉感,充滿了私密的個人情緒。某種程度上,這部電影甚至比他的前作還要更加炫技。

  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場夜戲裏,井柏然扮演的年輕警官和林慧共處一室。警官近乎暴怒,而林慧依然溫和又順從。她的聲音依然彷彿從很遠的地方傳來。光暈不斷打到她的臉上,窗外滲進的霓虹燈讓夜色近乎於妖異。

  特寫對準宋佳的臉,她的臉不斷地在光和暗之間轉換。她如此的脆弱、順從和無助,又帶有致命的危險。在這一刻,她實在是美得驚人。

  影片的另一場重頭戲,連阿雲之死,那種情緒的感染力也讓人興奮。在這場戲裏,演員同樣表現出了極爲豐富的細節。每一個角色的情緒和狀態都值得玩味。

  姜紫成把林慧推進車裏,想把殺人這件事獨攬在身上,可是他顫抖的手怎麼也點不燃打火機。林慧又跌跌撞撞地從車裏跑出來,遞給他另一隻打火機。他們共同完成了這次謀殺,緊緊地抱在一起,像相依相生的水草,徒勞地尋求慰藉。

  火光之中,另一個人來了。唐主任知道面前的兩個人殺了他“天空中的一朵雲”,但他的第一反應卻是對姜紫成露出尷尬的、怯懦的、甚至於安慰的笑。再沒有比這更諷刺、更不合時宜的笑容了。

  最後,他們站在一起,三張晦暗的臉都被火光燒得彤紅。姜紫成望着連阿雲的屍身,笑中帶淚,他的表情又狠又痛。林慧再次瘋了,她的精神徹底被擊碎。而唐主任呢?他依然不動聲色,是守口如瓶的共犯。

  在這一刻,這三個人終於結成了牢不可破的同盟。怯懦的官員,薄情的商人,和破碎的女人。

  而這一瞬間又如此私密和有力,巨大的特寫輕易地暴露了他們搖擺不定的內心,讓觀衆也彷彿變成了窺探罪惡的同謀者。

  這是個狗血又奇情的故事嗎?或許是的,但婁燁依然關懷他的每一個角色。他所賦予人性的複雜難辨,也讓這個鬧劇,變成了一樁悲劇。

  在某種程度上,也正因爲婁燁對於個體的關注,才使得每個演員在他的電影裏,都變得這樣特別,又能與影片的氣質保持如此一致。

  他常常強調,“電影是自由的”,所以在他的電影裏,演員也是自由的。甚至於,對他來說,“和演員工作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等待他們呈現一種真實的狀況。”

  在他的劇組,演員們完全不用顧及打光和機位,可以在片場隨意走動、自由發揮。只要狀態對了,就隨時開機,不需要經過打板等流程,以免破壞演員的情緒。在拍攝完成後,婁燁也不允許演員看監視器。

  因此,哪怕是最初選角引來爭議的幾位流量演員,在片中的表現也讓人感到驚喜。究其原因,都是因爲,他們變得不那麼像明星,而是真正在鏡頭面前坦露自己脆弱又不設防的一面。

  很遺憾的是,這部電影最終給人的感覺並不完整。

  楊警官被陷害逃到香港時,這個故事應該纔講到一半。但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香港的劇情被弱化了很多,並不能支撐起影片的後半部分。所以最終顯得很零碎,劇情的進展也好像被突然拉了進度條一樣飛快,甚至讓人有點摸不着頭腦。

  但無論如何,我們所能看到,就已經足吸引人了。

  在這整部電影裏,楊家棟試圖追查的,是姜紫成、林慧、唐主任和連阿雲,這些人之間的陳年私事,到底和冼村這樣更大範圍的事件,有什麼關係?

  到最後,他發現,原來好像並沒有什麼關係。唐主任之所以死在冼村,完全就是意外。

  可是,又好像冥冥之中早有註定,他要生在這裏,也要死在這裏。林慧說“我們都只是棋子”。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操縱着這一切,讓一個被掩蓋的罪惡,覆蓋另一個罪惡。讓這一切都“會過去,被忘記”。

  這就是你我的時代。

  也正如《一場遊戲一場夢》所唱,“那只是昨夜的一場夢而已”,一切都會過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