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晶琳

編輯|陽 淼

任正非最近露面有點多。在過去72小時內,他史無前例地先後接受了多家外媒和國內媒體的採訪,包括CNBC、彭博社、《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外媒,以及《第一財經日報》、《環球時報》等國內媒體。

之所以要露面,任正非說,“見媒體是公共關係部逼的。他們說,這段時間我們要給18萬員工和廣大客戶都要傳遞信心,讓他們多瞭解我們、信任我們,也同時給社會釋懷,其實我們沒有遭受多大困難”。

事實可能沒有任正非說得這麼輕鬆。自2018年以來,華爲在國際上受到以“五眼聯盟”爲代表的各國情報部門杯葛,5G設備銷售受阻;華爲CFO、任正非的女兒孟曉舟在加拿大被警方羈押,引起軒然大波。73歲的任正非,必須通過媒體表達華爲面對壓力的態度。

任正非女兒孟曉舟和任正非

根據過去歷年爲數不多的採訪記錄,衝科技分析了任正非每次採訪時的詞頻,有了一些有趣的發現。任正非歷年採訪中,說得最多的詞,基本是“沒有”,着重於否定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對華爲的一些刻板印象;“華爲”“公司”是緊隨其後的高頻詞,這纔是企業高管的常態,着重於定位華爲的形象和使命;“中國”列第四位,“美國”則以一次之差排在第五位,既反應了世界經濟格局,更反應了華爲面臨的最大機遇與挑戰。

以下是衝科技整理的任正非歷年接受採訪詞頻分析。

總榜單(外媒版)

包括任正非1月15日最近這次接受外媒聯合採訪,最早追溯到2013年以來歷次外媒採訪的記錄,以此爲樣本,進行總體詞頻分析。

詞雲圖如下:

任正非2013年-2019年接受外媒採訪高頻詞詞雲

任正非面對外媒的發言中“沒有”一詞共被提到108次,多是對外媒質疑的否認表態;“華爲”和“公司”分別出現了104次和85次,任正非用以正面地表述華爲公司的商業文化、對待網絡安全的態度等,力圖塑造了一個國際化、努力、開放的公司形象;“中國”和“美國”分別被提到80次和48次,多數被任正非用以表述公司與中國政府的關係,以及美國網絡安全與華爲公司的關係,這也可以視爲每一個要走“國際化”道路的中國公司,所面臨的嚴峻考驗。

2013年-2019年任正非接受外媒採訪表述的高頻詞語境

沒有:108次

中國沒有任何法律要求任何公司安裝強制性後門。

我們從未向美國主要航空公司出售任何關鍵設備,也沒有向任何美國政府機構出售任何設備。

華爲與美國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遇到的網絡安全問題沒有關係。

我們真正沒有什麼問題,不在乎別人是不是說我們不好。

華爲:104次

當前在疏導流量方面華爲能力是強的。

所以你願意不願意,可能都要採用華爲的設備。

我們在組織上變革就是要使華爲的人永遠保持青春活力,保持和新興的公司競爭的能力。

隨着時間發展,人們對華爲的瞭解會越來越多的,比如歐洲等很多國家,並沒有排斥華爲。

英國近期建立的網絡安全監管委員會,我們是堅決支持的,我們歡迎監管的方式來對待華爲。

公司:95次

但如果我們公司轉型太快,最後硬件和軟件都形不成優勢。

是這麼多員工團結奮鬥,讓公司成功了,大家一起來分享。

華爲公司不僅是要使中國人國際化,華爲更應該全球化,讓世界優秀人員加入來一起領導華爲。

華爲公司也會是貪婪的,我們只是盡力抑制。

未來十年至二十年,讓美國認識華爲是友善的公司,纔會有一些機會。

中國:80次

關於華爲是否得到中國政府的補貼,我們在財務報表上都會披露。我們在財務報表上披露了所有房地產(用於自身生產、研發、辦公……)信息,沒有一塊土地是中國政府贈送或低價購買。

而外企在中國投資,可能還有優惠。

歐盟不應該認爲我們是因爲得到中國政府補貼,而在歐洲低價傾銷。

中國經濟指標下滑了,但是就業卻上升了,我認爲中國經濟是在走好,並不是走壞。

美國:48次

華爲設備在目前在美國運行的網絡中幾乎不存在。

現在我們對美國的科學家也要支持了,美國大學在通信這一塊,缺錢搞科研。

我認爲,我們的創新要向美國學習。

我們公司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公司。我們在美國的銷售額就是10億美金左右。

所以我們決定退出美國市場,不再夾在中間。

任正非

2013年:網絡安全——誠實懇切的“沒有”

美國以網絡安全爲由將華爲拒之門外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早在2010年,華爲和中興在競標美國運營商Sprint Nextel的數十億美元採購大單過程中就受到了阻撓,美國國會議員曾表示,與華爲合作可能“危害美國國家安全”。

2012年9月,華爲和中興因爲被指控聯閤中方從事間諜活動,在美國衆議院舉行的聽證會上接受質詢。當時美方提出了兩點質疑,一是華爲與中國軍方的關係,二是華爲與中國政府的關係。

這次事件的餘波一直持續至今,雖然華爲派出創始人任正非多次在媒體採訪中就這一事件進行說明,但西方對華爲的疑慮似乎並沒有完全消除。

任正非2013年首次接受外媒NZ Stuff採訪高頻詞詞雲

在這樣的質疑下,澳大利亞拒絕和華爲在通信方面達成合作,使得多方猜測是否對華爲的國際市場造成了不好影響,那時的形勢和現在的很相似。2013年,是自2009年以來,歐債危機稍稍緩和的一年,是中國企業擴大歐洲市場的好時機。

任正非爲了傳達企業的立場,在首次接受新西蘭當地媒體NZ Stuff的採訪時,提到“華爲、新西蘭、中國、網絡安全”等關鍵詞,這些關鍵詞一方面反映出華爲與新西蘭合作的展望,任正非在發言中提到“我們希望通過這次訪問,加強與新西蘭 ICT 行業的雙贏合作模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任正非直面網絡安全問題,“我們將繼續在這裏部署世界一流的先進通信技術”,“爲國家提供最安全、最先進的網絡”,“網絡安全是我們當今全球行業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華爲鼓勵採取開放、透明和協作的方式,推動提高網絡安全標準”。

任正非2013年11月接受法國媒體採訪高頻詞詞雲

同年11月,面對法國6家媒體的採訪時,任正非講述個人經歷時穿插中國歷史,以“沒有”打消外界對華爲與中國軍方關係的質疑。

這次發言的關鍵詞主要是“中國、沒有、公司”。

2013年5月9日NZ Stuff報道中任正非的高頻詞語境

華爲:15次

華爲積極合作,與客戶創造和分享戰略利益。

新西蘭是華爲最重要的戰略市場之一,對我們來說非常有價值。

作爲一家領先的全球公司,華爲非常重視網絡安全。

新西蘭:10次

我們希望通過這次訪問,加強與新西蘭 ICT 行業的雙贏合作模式。

華爲被選中幫助在新西蘭建立一個 4G/LTE 和超快速寬帶 (UFB) 網絡。

新西蘭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將幫助全球 ICT 行業變得更加多樣化、平衡和健康。

中國:9次

中國進一步改善人權狀況的潛力和空間仍然很大。

我認爲中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中國必須避免創建歐洲風格的 “福利社會”。

網絡安全:9次

我們將繼續在這裏部署世界一流的先進通信技術,爲國家提供最安全、最先進的網絡。

網絡安全是我們當今全球行業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

華爲鼓勵採取開放、透明和協作的方式,推動提高網絡安全標準。

2013年11月 任正非接受法國6家媒體採訪表述的高頻詞語境

中國:30次

在中國“當兵”這個說法是指行業,而不是職位。

像現在法國奢侈品對中國的出口,在那時候連印象都沒有。

中國的市場化,私有化就是從這樣的情況磕磕碰碰開端的。

高科技在那個時候的中國還認爲是高不可攀的事。

公司:23

我也不認爲今天華爲公司就很先進。

我們子公司已經開始有外籍董事了,如澳大利亞子公司董事會。

我們公司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公司。

沒有:21次

因爲軟件是美國的,不是我們的,我們沒有操作系統。

我們沒有什麼退路,只有堅持到現在。

2014年:謀求開放、消除疑慮的“沒有”

任正非2014年5月2日於英國倫敦接受媒體採訪高頻詞詞雲

2013年,華爲的收入超過了 2390億元 (合 380億美元),其中約 70% 來自向電信運營商提供設備和服務,僅次於瑞典愛立信。

2014年,世界經濟仍未從兩次金融危機中復甦起來,歐債危機的餘波不斷,全球經濟的下行壓力明顯。

任正非在採訪中明確給出佈局歐洲市場的規劃,“我們要加快在這些友好國家的網絡發展,加大對這些地區的投資。在2018年左右,華爲的銷售收入可能會到達700億~800億美金,新增投資大量會投在英國和歐盟,當然也包括別的國家。我們要逐個解決與各個國家建立信任和互惠互利的機制。”

加大投資一方面意味着合作,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開放。《經濟學人》雜誌曾在5月2日的報道中提到,“這些天,‘開放’可能是任先生最喜歡的形容詞”。

在記者質疑華爲的產品安全問題時,他用“中國網絡也應該使用大量的西方設備,是否安全,在於制度和管理問題,沒有一樣東西是自然安全的”,來說明安全問題的根源所在。

2014年5月2日任正非接受路透社、《金融時報》等媒體採訪時表述的高頻詞語境

華爲:51次

華爲是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爲社會作出貢獻的公司。

隨着時間發展,人們對華爲的瞭解會越來越多的,比如歐洲等很多國家,並沒有排斥華爲。

華爲肯定對社會越來越透明,越來越讓大家增強信任。

華爲今天還是一個硬件公司,未來也還會是硬件爲主。

公司:27次

讓歐洲認爲華爲就是歐洲公司,不會再遭遇歐盟反傾銷。

股東更謀求短期的收益,這就是西方公司後來落後華爲的原因。

公司利潤一直在增長,而且比預期還要好。

沒有:26次

沒有一塊土地是中國政府贈送或低價購買。

我認爲自己沒有任何祕密,都是開放的,至少我的思想是開放在公司的網站上。

這部分不開放的竅門也只是對一些企業有用,對國安局沒有用。

沒有流失多少幹部,公司利潤一直在增長,而且比預期還要好。

美國:17次

美國的監聽應該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被證明瞭而已。

我們渴望給美國人民提供服務的,我們能夠使美國網絡健康發展,但基於目前的互相不信任,我們在美國的投資速度減慢了。

美國是個偉大的國家,先進的制度、靈活的機制、明確清晰的財產權、對個人權利的尊重與保障,都是美國強大的支撐。

開放:17次

華爲公司之所以能進步到今天,與華爲本身的開放有關。

爲什麼落後?就是因爲不開放。

我們在技術的方向和思想上是完全開放的。

所以我也慢慢走向開放,讓大家看到我是什麼樣的人。

2015年:果斷堅決的“沒有”

任正非2015年1月22日於達沃斯論壇接受BBC專訪高頻詞詞雲

這是任正非對外表述中,“沒有”成爲第一高頻詞的第一年。這個詞此後霸榜了三年多。

《人民日報》將2015年總結爲“國際形勢迅速變化的一年,也是極不平靜的一年”。

這一年,中美就制定國際經貿新規則展開博弈。在中國的倡議下成立了亞洲投資銀行,與此同時,美國在推進跨太平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係協定上加快步伐。

除了經濟上的博弈,還有軍事上的相互制衡。2015年12月14日在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上,國防部副部長羅伯特·沃克稱,俄羅斯是美國當前面臨的一項主要安全挑戰,但是來自中國的威脅可能會更深遠和持久。

在這樣的背景下,華爲首當其衝再次遭到外界的質疑,國家網絡安全問題再次被推到聚光燈下。

2015年1月22日達沃斯論壇上,任正非在接受BBC的專訪中,談到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和華爲的發展歷程。與之前不同,這次任正非更多將話題引導向服務客戶的角度。

2015年1月22日達沃斯論壇上,任正非接受BBC專訪時表述的高頻詞語境

沒有:25次

我從來沒有做竊取人家信息的事,也從沒有任何人叫我們去做這個。

我從來就沒有認爲美國對我們不好或不公平。

華爲就沒有祕密。

中國:16次

我認爲中國經濟是在走好,並不是走壞。

我們是一箇中國公司,擁護共產黨,熱愛祖國,是一個基線。

中間交火的地區的網絡,就由華爲的中國籍員工維護。

當時:16次

當時,我們覺得賺人家的錢是很不好意思的事情,怎麼能賺人家的錢呢。

當時我是一個20幾個人小國企的副經理。

當時我在國有企業幹得不好。

客戶:15次

努力工作,就要有一個方向,就是爲客戶服務。

我們不怕犧牲,用實踐說明瞭我們對客戶的責任。

只有維護客戶的利益,客戶信任你,自然訂單就多了。

2016年:全球化的選擇

任正非2016年2月23日於巴塞羅那接受外媒採訪高頻詞詞雲

從詞雲圖中可以看出,2016年,除了“沒有、公司”等詞彙,“世界、日本、經濟、文化”等關鍵詞比例的增加,表明了這次談話任正非聚焦的範圍和視角。

在這次採訪中,任正非明確了華爲公司的定位和業務範圍,“公司的重點就在第一段話。第一段話,我們一定會在管道領域走在世界前面”,“我們在歐洲的份額也不能太高,我們也要給競爭對手留有生存的餘地”,塑造了一個“合作意識大於競爭”的公司形象。這種求合態度,可一定程度上緩和外界對中國和中國企業的認知偏差。

而這次談話中,任正非的“沒有”,是對過去幾十年來,公司發展路徑選擇的肯定,“所以我們在全世界研究的過程中沒有傷害所在國和所在企業的利益”,“我不相信大躍進可能成功,所以我們公司沒有大躍進”。

2016年2月23日,任正非在巴塞羅那接受外媒採訪實錄關鍵詞句摘編

沒有:26次

所以我們在全世界研究的過程中沒有傷害所在國和所在企業的利益。

但是我們沒有,我們就允許終端有冒險精神。

奮鬥的目標朝着的方向就是爲管道提供服務,終端就是要把管道撐大,沒有離開我們的主航道。

世界:20次

但是我們在管道業務上,世界領先的地位,短時間內是不會被顛覆的。

所以我們要成爲世界文明的主導,還是要回到理性上。

去年我們全世界科學家有700多個,要增加到1400多個。

公司:20次

我們公司擅長搞數學邏輯,在搞物理上不行。

公司的重點就在第一段話。第一段話,我們一定會在管道領域走在世界前面。

小公司只有一條,就是誠信,沒有其他。

經濟:17次

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的工具,它不是一個目的,如果我們把虛擬經濟變成目的了,這個遲早會有一些挫折。

所以我們做事情還是要靠自己努力,靠市場經濟。

我們要回歸踏踏實實的經濟,經濟的增長不可能出現大躍進。

日本:12次

所以在達沃斯我講過我們不進入物理領域,所以日本人就堅定死心塌地跟我們合作。

日本比我們還要踏實得多。

要向日本、德國、瑞士學習,發揮工匠精神,就是要踏踏實實的做東西。

客戶:12次

就是你對待客戶要宗教般的虔誠,就是把豆腐要好好磨,終有一天你會得到大家的認同的。

我就告訴他們要關注以客戶爲中心,不能以關注內部管理爲中心。

我們就沒有商道,我們就是以客戶爲中心。

2019年:從“沒有”到“不會”,華爲面臨更嚴峻考驗

任正非2019年接受多家外媒採訪高頻詞詞雲

從2017年至2018年,中國在國際中的地位日益凸顯,話語權越來越強,在這種局勢下,中美關係惡化,貿易戰全面展開,中國與美國在經濟方面的矛盾突出,隨之而來的是雙方國家的資本寒冬。

而華爲作爲走出國外的中國企業,也受到了海外的多方抵制。從2018年起,以美國爲首,日本、澳大利亞、法國等國家紛紛禁止華爲進入本國市場,使華爲的海外佈局受到影響。

去年年底,任正非的大女兒孟晚舟在加拿大被羈押審問,更是將華爲推到了中美政治經濟博弈的第一線。

受到如此待遇,任正非在外媒中沉寂兩年後,又站了出來,這一次,他的“沒有”變成“不會”,又一次強調了企業的商業性和對客戶的忠誠,嘗試從中美兩國之間的較量中退出。

但這一次,他的耐心顯然有些透支了,“我看不出我個人的政治信仰和我們作爲商業實體的商業行爲之間有密切的聯繫。我想我現在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們肯定會拒絕這樣的請求。”

2019年1月15日,《華爾街日報》報道中任正非表述關鍵詞句摘編

華爲:6次

華爲永遠不會允許中國政府訪問客戶數據。

華爲從未向北京傳遞數據。

華爲是一家獨立的企業,在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我們致力於站在客戶一邊。

中國:4次

中國外交部已經正式澄清,中國沒有任何法律要求任何公司安裝強制性後門。

因爲中國科技巨頭面臨持續的政治壓力。

商業:4次

我們是一個商業組織,所以我們必須遵守商業規則。

我看不出我個人的政治信仰和我們作爲商業實體的商業行爲之間有密切的聯繫。

任何:4次

我們絕不會傷害任何國家或個人。

中國沒有任何法律要求任何公司安裝強制性後門。

華爲和我個人從未收到任何政府要求提供不當信息的請求。

客戶:4次

我們致力於站在客戶一邊。

企業實體的價值觀是客戶至上,是客戶至上。

不會:4次

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大力投資研發.中興發生的事情不會發生在華爲身上。

華爲永遠不會允許中國政府訪問客戶數據。

我們絕不會傷害任何國家或個人。

2019年對國內媒體:居安思危的“沒有”

任正非2019年接受多家國內媒體採訪高頻詞詞雲

面對中國媒體的任正非沒有像面對外媒時的時刻小心謹慎,他的“沒有”有兩層含義,一層是對公司的自信,“其實我們沒有遭遇多大困難”,“開會都是羣情激昂的,沒有感覺到有多大困難”;另一層是他內心深處的憂患意識,“華爲既沒有背景,也沒有資源,除了人的腦袋之外,一無所有”;“還是沒有數學家在研究運營商的網絡結構。所以網絡結構性的問題沒有解決”。

提到“社會”和“可能”,任正非多用於對當下時局以及公司發展的判斷,體現了作爲企業領導者的大局觀和審時度勢的能力。

沒有:26次

外面的變化對我們沒有這麼大的影響。

我們沒有像外界想像中的那麼擔憂。

華爲既沒有背景,也沒有資源,除了人的腦袋之外,一無所有。

社會:24次

我們在科學構建未來信息社會的結構過程中,我們還是不夠的。

人類社會要求無時延的時代是不存在的。

我們只有集中在一個點上突破,才能在人類社會中立足。

可能:23次

人工智能有可能是泡沫。

我認爲只有開放纔可能快速地實現目標。

我們今天可能要碰到的問題,在十多年前就有預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