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她的“強”去愛

撰文|蜜姐

近日,貝殼找房發佈了《2019年女性安居報告》。這份報告很快引起了輿論的關注。

原因是女性買房的財力、執行力大大超出很多人的預期:已基本是撐起半天。

儘管這些年,房價是一漲再漲,但據該報告披露,2018年,女性購房者比例達到了最近7年來的最高值46.7%!

大部分人印象中還是男生找老婆才需要有車有房,現在女性們這麼拼,到底爲了啥?而是否又如一些網友評論的,正是因爲女性越來越能幹,所以纔對愛情的要求越來越高?

然而,現實常常和這些帶有偏見的看法相反。

01

據瞭解,這份報告是基於北上廣深及南京、武漢、重慶、西安、鄭州、長沙、杭州等12個一二線城市的二手房交易數據和近千名18歲—50歲女性的購房調研得出的結論。

圖片來源|《2019年女性安居報告》

對照前不久前,58同城和安居客發佈的《2019年職場女性就業安居報告》,也可以看到,過半職場女性經濟獨立,而70.2%的女性在購房中起決定性作用。

房價的上漲,非但沒有阻擋女性購房者的腳步,反而是加速了更多女性進場。相比善變的愛情,不確定的未來,房子這個看起來大概率能保值、增值的資產品更值得擁有。

當然,收入的增加也給了女性購房的底氣。《2019年女性安居報告》顯示,有29%的女性購房者是憑一己之力買房的!其中,也有45.2%接受了父母的資助,但絕大部分的女性(74.2%)購房並沒有接受伴侶的資助。

越來越多女性選擇買一套房,而不是嫁一套房。有房女性對擇偶的要求是否會更高呢?好像並非如此。

02

寫出了《到燈塔去》的英國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可早就有了女性應該擁有獨立房產的意識。

比如,她在《一間自己的房間》中寫道:“一個女人如果想寫小說,就必須有錢,以及一間自己的屋子。”

蜜姐自己和身邊一些女性朋友也選擇了單身的時候就買房,但每每說起,希望買房後給自己更多選擇,如果遇到心儀的人,對方暫時經濟狀況不佳,也可以有選擇的底氣。

卻總有些人要冷言冷語地說上幾句:你這麼說而已,我看那些買房的(女性)更挑剔纔會成爲剩女。

但現實並非如此,《2019年女性安居報告》顯示,單身大齡青年相比30歲以上女青年更能接受租房結婚,表示不接受租房結婚的佔比45%,還不到一半。

有意思的是,30歲以上的單身大齡女青年購房者比例更高,有47.1%的人已經購房,更厲害的是,其中有3成以上,還是全款購房者,甚至連購買二套房的佔比也高達23.4%。

圖片來源|《2019年女性安居報告》

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擁有二套房的女性朋友,選擇了一位沒有房產的男生結婚。相比別人的異樣眼光,這位有過留學經歷的男生也坦然接受,直到婚後四五年,兩人才共同出資更換了改善性住房。

有時候不是女生不寬容,反倒是很多男生很難有勇氣接受有悖於傳統觀念的經濟上的女強男弱的現實。

03

相比某些觀念老派的人,覺得女性掙錢能力更強,更獨立,讓人危機感很強,甚至導致了更多剩男剩女,商家們可倒是很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比如,女性購房者更加註重學區房,哪怕是單身女性買房也會注重教育屬性,佔比高達36.6%;而媽媽們更是看重教育屬性。

圖片來源|《2019年女性安居報告》

一些開發商就主打所謂的教育產業。不僅有配套的教育資源,更是有從幼兒園到高中的“一條龍”服務。

而房子戶型的開發上,也注重增加衣帽間的設計等迎合女性購房者的需求。而精明的銷售人員,通常也會把重點放在說服女性上。

作爲女性,蜜姐是支持單身女性買房的,也曾分享過與同事成功“慫恿”90後女生改變觀念,單身的時候就買房。

因爲上學的時候讀到波伏娃的《第二性》時,很贊同她寫到的:“有一天,女性或許可以用她的‘強’去愛,而不是用她的‘弱’去愛。”

給自己一個港灣,我們才能在深夜矯情後,給自己更多選擇的底氣和更加確定的未來。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