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的文章就說過,人工智能是通過大數據不斷的學習,甚至以後不需要人類的幫助就會自己收集大數據並自己轉化,這一點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也就是說未來的人工智能和人類的大腦並無多大區別(當然是在解決了能耗問題之後),且機器人的出生比人懷胎一年更爲簡單,所以人不要太過自大,人類在人工智能機器人面前,真的沒有絲毫的優勢。對於感情這事我之前的文章也提到過,人類不是出生就會走路,也不是出生就有情感,都是通過後天學習和研究而來,人類可以做到的,未來的人工智能機器人都可以做到。所以我一直主張人工智能只能是人類的工具形式研發,讓人成爲“超人”,而不能是一個獨立體。

人工智能機器人是可能超越並支配人類的,但人類可以避免被支配

人工智能超越人類

2004年科幻電影《機械公敵》中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飾演的劇中角色阻止了一支機器人軍團,這支機器人軍團試圖超越人類,並掌控世界。雖然這部電影是科幻虛構的故事情節,但是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未來有一天,機器人數量可能會超過人類。目前科學家已發明一種新型軟件系統,可使人類通過智能手機控制多個機器人。

這項研究是由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負責的,科學家對於人類如何控制機器人制造數量十分感興趣,他們指出未來有一天機器人數量會超越人類。研究負責人路易斯-桑蒂(Luis Sentis)博士稱,人形機器人很可能未來有一天數量超過地球人口總數,這意味着每個人需要控制多個人形機器人。

雖然工業機器人潛在對人體構成危險,但是人形機器人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中具有安全保障。研究人員強調稱,人形機器人可以在家中和工作場所與我們一起工作,它們的應用範圍將逐漸增大,儘管如此,它們當前的能力仍非常有限。

科學家表示,人形機器人發展速度較緩慢,是由於它們的製造成本較高。爲了克服這一挑戰,研究小組設計了一款新軟件,可以結合人形機器人,實現網絡遠程操作。這款軟件叫做“雲端高級機器人實驗室(CARL)”,能夠探測到人類控制者的身體運動,模擬機器人動作。

“雲端高級機器人實驗室”通過互聯網進行運算,甚至用戶可以使用手機控制他們的機器人。這項技術意味着人們可以很容易地操控多個機器人,或許未來一個人就能建立一支具有毀滅性的機器人軍團。

但是人類完全可以控制這一情況的發生,就已有人提出過相關定律。

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說的“機器人三大定律”,是由阿西莫夫在他的科幻小說中首次提出的,但後來經過時間的推移,有產生了第四、第五定律。但由於阿西莫夫是奠基人,所以我們一般只稱其爲“機器人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第二定律: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第三定律: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這個版本發佈於1942年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說《我,機器人》中,後來爲了彌補其中的邏輯漏洞,阿西莫夫又在機器人三大定律的基礎上加上了零定律。

第零定律:機器人必須保護人類的整體利益不受傷害。

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東西,在阿西莫夫提出了機器人第零定律後,又有很多人指出其漏洞。稱:'人類的整體利益'這種混沌的概念,連人類自己都搞不明白,更不要說那些用0和1來想問題的機器人了。'於是很多人對阿西莫夫的機器人定律進行了補充,又產生了第四定律,第五定律,繁殖定律等等,就不一一闡明。

但在這裏講的是:在未來,會不會有人拋去人與機器人的從屬關係,願意相信機器人是有情感的,從而平等的,愛上她、他或它。

答案是完全有可能,未來技術逐步成熟,不排除能製作出和人類一摸一樣的克隆人機器人。

總結:人工智能的正確發展應該是作爲人類的輔助工具,而非獨立成形,有利益衝突就一定會出現導火線,戰爭就會開始,但兩者相輔相成,則會更強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