鰱鱅魚的體型都比較大,力道強勁而且在提竿遛魚時的手感是非常刺激的,很多釣友都喜歡跟大物搏上一搏,是釣友喜歡垂釣目標魚之一。

從八十年代後期就好上了釣鰱鱅,經幾年實踐,我們本地釣鰱鱅的水平是比較高的。我一位戰友幾乎成了個集大成者,在膠州市很有名。羨慕之餘,他把做酸餌的方法教給了我。根據我的運用,效果不錯。

通過實踐,我們對鰱鱅的誘餌與釣餌在口味上已經有了新的認識,不再是隻重視單一的傳統的酸臭餌,而是把傳統的“重酸重臭”的制餌觀念轉變爲現在的即重酸又重甜的“酸甜香臭”餌。實踐證明“酸甜香臭”餌更加適合了鰱鱅的口味。

關鍵是在於餌料必須有“酸”的特點而不是“臭”。餌料配方是這樣的:在水庫我用南北鯽一包+幹酸料一包+生大蒜50克+醋精50克+蜜糖20克,在釣點重打窩,當誘餌入水後會形成一個極其誘魚的酸霧區,當窩內出現一堆堆細小碎泡,水面起旋時則表明鰱鱅已進窩。從天黑到拂曉一般的成績在20條以上。但是有一次在某個魚塘,按照這個配方施展,半天只得了5條;後來把幹酸料換成了發酸了的豆腐渣,下午就上了十幾條,當然那時候是新開的魚塘,連續釣了幾天以後,上魚會越來越少。由此可見,某一個配方不是恆古不變的。

釣這種魚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提竿要密,有一定的連續性和頻率。我幾乎是一分鐘提一次竿,目的是要成窩集魚;在整個過程中浮漂一旦出現黑漂、小幅抖動、有力的下頓或浮漂再下降過程中的任意的停頓都應果斷提竿。如果浮漂不動你就不動,那你一天能上5條魚算是鴻運當頭了。因爲鰱鱅的掙拖能力非常之大,有時中鉤後還會跳越極易驚窩,所以在中魚後一定要先將魚牽離窩點在抄魚入護,以免驚魚。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什麼是幹酸料,這個我也不知道怎麼說,又不是我研製的。我都是在批發買的,每回幾十包的買。上面註明是廣西柳州產的,味香、酸。甜且辣。各位如果買不到,我建議用玉米粉或剩飯用燒開的水一邊澆燙,一邊用大勺子攪拌均勻,等和的差不多的時候,加入溫水化開的酵母攪拌均勻後,裝入乾淨的塑料袋中密封發酵,代替,應該可以的。

此外,由於我國地域不同,同一種餌料在不同的地方效果也不同;就是我這裏,在水庫和不同的魚塘效果都不一樣了。有的地方用發酵過的豆腐渣,有的地方用酒糟,有的地方用餿飯都行,所以我認爲沒有一種餌料可以殺遍天下的,釣這種魚,只要掌握了它的原則,還得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變化加減纔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