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朝代的服装都是根据上一代的服装演化来的吧,所以穿的不符合古代样式的就活该被骂吗?我一样觉得很漂亮啊,就像牛仔裤与破洞裤一样,我感觉怎样穿都有怎样穿的美。而且汉服的制作也不应该局限于某个店吧。


《礼记?丧服大记》记载:「小敛大敛,祭服不倒,皆左衽,结绞不纽。」孔颖达对此的解释为:

「皆左衽,大敛小敛同,故云皆也。衽,衣襟也。生乡右手解抽带,便也。死则襟向左,

示不复解也。」

之所以出现「右衽」是因为右撇子将左衣襟拉于衣装右边并系带较为顺手、方便,且「左衽」在汉人习俗中为丧葬服,为了区分生死有别,故而在衣装文化不断丰富的时期,形成「

生右死左」的穿衣习惯。

由此看来,「右衽」最早产生的原因

不是尊卑观念影响形成的。(这段来自百度历史吧)

下面是大型真香现场。

江南人皆穿宽大黑襦裤,做以绫、罗、绢、绡、匹缎者多;或戴羊毛帽、黑匹缎帽、马尾帽,或以巾帕裹头,或无角黑巾、有角黑巾、官人纱帽,丧者白布巾或粗布巾;或著靴,或著皮鞋、翁鞋、芒鞋;又有以巾子缠脚以代袜者。妇女所服皆左衽。首饰于宁波府以南,圆而长而大,其端中约华饰;以北圆而锐如牛角然,或戴观音冠饰,以金玉照耀人目,虽白发老妪皆垂耳环。江北服饰大概与江南一般,但江北好著短窄白衣,贫匮悬鹑者十居三四。妇女首饰亦圆而尖如鸡喙然。自沧州以北,女服之衽或左或右,至通州以后皆右衽。山海关以东,其人皆粗鄙,衣冠褴褛。海州、辽东等处,人半是中国,半是我国,半是女真。石门岭以南至鸭绿江,都是我国人移住者,其冠裳、语音及女首饰,类与我国同。

——《漂海录》

明朝表示:左衽真香

从秦朝开始:真香

汉朝表示:真香

唐代表示真香


规矩?不敢当。

真正同袍坚守的只不过是一个标准罢了,右衽,中缝,不披发。

这些是谁规定的,祖宗。

用时装反驳汉服,时装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服饰吗?不是。

没了传统那还是啥啊?心中有汉,处处皆汉?

谈改良?复原完了吗?明朝离现在最近,明制也没整明白。

什么是改良?

裙腰穿孔是改良,子母扣换珍珠扣是改良,衣长裙长截短是改良。

无中生有不是改良不是创新,那叫创造。

——————————————————

顺带一提

什么穿汉服不能带手表,不能带眼镜,只能穿绣花鞋

说出这种话的人不是形制党

那是傻|逼

网上随处可见,怎么就盯著汉服圈了呢?

我也不知道怎么反驳

毕竟我只是一个可怜弱小又无助,不会嘤嘤嘤的背锅侠


不必在意别人说的什么东西,先弄清楚自己的想法。

1、如果是单纯觉得汉服好看,那么就无所谓别人的看法,也不必在意规矩。

毕竟花自己的钱,买的就是一个开心。

2、如果是想通过汉服了解历朝历代的服饰,建议直接看书。

因为汉服圈里,很多人不是真的对服饰史感兴趣,也没有想去了解。你和他们聊,没有什么收获的。

3、如果只是好奇,想问一问大家对「规矩」的看法。

巧了,我们想法相似。对于那些指著文物,一脸高傲地说,汉服店家要和文物一样才能说自己的汉服的,我一般是不想说话。

从夏商周到元明清,也不是每朝每代都是一模一样,完全没有任何变化。衣服终究是为人服务的,从古到今,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气候、地理变化、民俗文化、时尚风格……

古人尚能创造,今人反而失去变化的能力?

那些说什么复原都没搞好不能有变的,什么才是复原?复原什么?复原了衣服,然后呢?不是每个买衣服的人都要去了解这个衣服本身的历史的。不是所有人都想去了解这件衣服是从公元前多少年开始流行,又经过了哪朝哪代的改变,有了什么样的变化(更何况,古人都能根据本身的审美去改变创造,今人反而不能?)

可能唯一我觉得需要有一点规矩的就是:看清场合穿适合的衣服。

其他自己决定就好。喜欢朝代史也好,喜欢服饰史也罢,甚至不喜欢历史,喜欢未来,也都可以,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

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会冲到你跟前和你说教,所以没什么啦。


规矩多多少少是要有的,比如右衽、系带、没有松紧带魔术贴和按扣、不可以穿山寨之类的

其它折腾这折腾那的都是吃饱了撑的

对我说的就是吵吵仙汉分家的那帮子

你复兴了吗就开始窝里哄了


网路喷子定的,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了。穿汉服不过是一种爱好罢了,非要上升到什么民族情怀,既然有人要上升到民族情怀,就自然有人鸡蛋里挑骨头,这是山的,那是假的,这个位置不对,不能配这种鞋,什么什么的,何必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