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領域專業媒體,不容錯過

作者:宇方九克

━━━━━━

今年2月以來,三大股指一路上揚,上證指數突破3100點,漲幅超過24.08%;深成指超過9800點,漲幅超過36.14%;創業板指超過1700點,漲幅超過36.10%。但是ETF份額卻不斷被贖回。

Wind 數據顯示,截止3月19日,年內ETF基金高達300億的份額被贖回,其中超過30億元的有7只。

具體來看,華安創業板50ETF年內流出37.02億份,贖回比例33.98%。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華夏上證50ETF、易方達創業板ETF等贖回比例也排名前列。

A股反彈,ETF基金爲什麼反被持有人大規模贖回呢?

落袋爲安?

GPLP犀牛財經注意到,去年,ETF基金才大規模踏上大規模擴張之路。截至2018年年底,全場164只ETF基金份額增長1314.23萬份,90%的增長來自股票型ETF。

各類ETF基金中,創業板基金的增幅尤爲甚。數據顯示,2018年初,創業板50的份額僅有2.88億份,此後該ETF份額一路飆漲,到2018年底,份額已達到210億份左右,一年時間份額增長70多倍,這一成績讓業界側目。

與此同時,創業板ETF的份額也在大幅增長,從年初的30億份增長到年底的155億份,一年之內份額增長4倍多。

由於2018年年底市場行情波動大,獲得超額收益的難度加大,所以指數型基金投資成爲替代單隻股票的投資方向。

但是今年以來,伴隨着 ETF基金的大幅度上漲,兩隻贖回比例居前的華安和易方達兩隻創業板ETF產品的漲幅均超過30%。

對於持有人來說,此時落袋爲安,獲利了結也是正常的需求。華安基金總經理助理、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總經理許之彥近期還發文,用消費者剩餘理論來解釋近期的ETF贖回。在他看來,一個消費者判斷其消費價值達到他的預期或要求,這個消費者剩餘也就做了實現,也就是賣出獲利了結。但是隨着時間的變化,消費者的羣體多元化會更爲充分,更多的消費者還將繼續關注。在他看來,中國經濟正在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創新成長還有很大的空間,因此創藍籌還將繼續給投資者帶來更高的消費者剩餘。

ETF贖回並不代表行情結束

今年2月底兩市成交額破萬億後,有些機構陸續贖回部分ETF兌現收益進入股票市場。機構客戶對於市場判斷存在分歧,有兩種聲音:有的擔心市場漲得過快而出現回調風險,有的則認爲股市將持續走強進入牛市而對ETF持觀望態度。

在東北證券分析師看來,ETF近期處於淨贖回的狀態,並不代表着牛市的終結。ETF本身的屬性決定着也其申購情況不會與趨勢同步。ETF的贖回一方面可能代表不看好整體行情,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從ETF切換到個股上的投資,從而在行情中追求更高的收益。從2014-2015年的行情中,ETF的贖回也沒有影響市場上行的趨勢。

畢竟如今的資本市場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2018年經濟下行,機構出於謹慎,將資產配置ETF變成了一種必然結果。2019年A股有可能進入牛市。那麼ETF作爲避險手段之一,它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投資者從風險厭惡已變成了風險偏好者。主動偏股型基金風險較大,正適合風險承受力強的投資者。因此,ETF基金大規模被撤出看似必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