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29).JPG

序列排列于浊水溪堤旁的艺术,分别以著不同的视觉议题与型态,

一起谈著西螺的环境美学与新人文观点。

在抽象与具象之间,艺术,以著自我创作观点的肢体语言,

藉著丰富的视觉美学呈现,缔造出一片微型的艺术场域。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28).JPG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18).JPG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19).JPG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16).JPG

这些艺术的物件,也成为了另一种街道家具的样式,

在这处新兴的生活场域中,成为一种在地人们的陪伴;

也为外地的旅者提供出另一种阅读西螺的方式。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2).JPG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3).JPG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36).JPG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1).JPG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5).JPG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8).JPG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4).JPG

在这以艺术为题的“微型聚落”中,艺术,就像是一个个说著故事的人;

艺术「故事」里,传统的戏曲﹑谈著昔日的农耕生活﹑田野间的生态景象..

种种关于这里的生活记忆与风情,随著不同的「故事」主题,

引领著思绪在时空交错中,细细地品味与追忆著属于这里的生活回忆。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10).JPG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32).JPG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11).JPG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9).JPG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13).JPG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14).JPG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31).JPG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12).JPG

「杆件」式样的线条元素,

藉著具象的语言,纪念著充满历史记忆的西螺大桥;

也以著抽象的思维,谈论著关于当代与未来的盼望。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45).JPG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46).JPG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47).JPG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44).JPG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21).JPG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22).JPG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23).JPG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26).JPG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20).JPG

对于这处有著古味色彩的城乡小镇而言,大桥,是一个集体的地方记忆与环境特色;

桥旁,新兴的休憩场域,也成为另一种在地文化的诠释方式与新生活美学的内容。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39).JPG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43).JPG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35).JPG

1001106-云林西螺大桥-环境艺术- (3).JPG

1001106-云林西螺大桥-环境艺术- (4).JPG

1001106-云林西螺大桥-环境艺术- (5).JPG

1001106-云林西螺- (1).JPG

在旧与新之间,昔日那段傲人且风华一时的工程技术,对比著当代思维的艺术美学;

随著四季而变换著色彩的自然景致,对映著环境艺术里所论述的当代人文;

两者之间,都在于以著不同的时空观点,诉说著关于西螺小镇的生活故事。

1001106-云林西螺大桥-环境艺术- (6).JPG

1001106-云林西螺大桥-环境艺术- (7).JPG

1001106-云林西螺大桥-环境艺术- (8).JPG

西螺大桥

西螺大桥位于浊水溪下游,两端分别联结云林县西螺与彰化县溪洲,

柱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桥体则以钢构桁架建构之桁架式铁桥。

1000817-云林西螺-浊水溪旁-环境艺术- (38).JPG

于日治时期,沟通彰化﹑云林两县的陆路交通,

仅1908年所完成之纵贯线铁路线上的浊水溪桥。

因此,早期两岸居民跨越浊水溪,仅能转乘火车或以竹筏摆渡方式,

绕行至河道较窄的二水,再辗转由林内﹑斗六区段,转由陆路交通往返。

一旦因天候因素导致溪水暴涨时,两岸之交通往来即受到限制,

交通的不便利,总形成浊水溪两岸居民长期的生活困扰。

随著纵贯线铁道的交通运输效能,与日益兴旺的农业﹑产业,

不仅对于交通运输的需求更感迫切,在那个正逢产业起飞的年代,

汽﹑机车及常民生活中穿梭于街区的脚踏车数量日渐增多

能够拥有一座可以跨越两岸的桥梁,更是当地居民最为期盼的交通建设。

1000817-云林-西螺大桥- (2).JPG

参酌地方文史与相关文献记载,西螺大桥的兴建缘起于日治时期:

1930年,兴建一座可供各式交通工具横跨浊水溪两岸桥梁的地方建设诉求,

在民意不断高涨的声浪下逐渐形成。

至1936年(昭和11年)5月,北斗街长陈璋琪﹑溪洲庄长郑添益﹑员林街长朝仓哲雄﹑

西螺街长廖重光及海口庄长等众多地方官员与仕绅,

共同推动「浊水溪人道桥架设期成同盟会」,并向日本政府请愿,

期能兴建桥梁以改善这个期盼已久的交通问题。

这样的诉求符合当时日本政府治理台湾与发展理念,

在1937(昭和12年)获得了日本政府的同意,并开始进行建桥工程的规划,

并于1938年((昭和13年)正式动工。

日方依据工程规划,首先进行桥墩的基桩工程,

陆续于1940年(昭和15年)完成了32座桥墩工程。

然而,大桥的兴建过程并不顺利,隔年(1941年)因爆发太平洋战争,

钢铁在战乱时期更成为重要的军事物资。日本政府为快速汇集各式钢材投入战场,

也订立的一套十分严格的控制机制:

限制50吨以上的钢材使用,都需事先取得工事核可,

采集中管理的方式,优先调度钢材运用于军事用途。

也因此,原本将运用于西螺大桥的钢材,

即在这些控管机制下挪为军事物资而转运到海南岛,建桥工作更因此而宣告中断。

1000817-云林-西螺大桥- (3).JPG

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后,地方仕绅再度推动恢复兴建浊水溪桥梁的诉求;

1948年,美国与中国政府签定「中美经济援助协定」并设立「美援会」,

当时同意拨付二亿七千五百万美元的建设经费来援助大桥的兴建。

只是,又逢国共战争,美方认定为中国之内政问题须待解决,

而于隔年发表《中美关系白皮书》后,

暂时终止原本援助退居于台湾的国民政府所有款项。

这项由当时的省政府筹措建桥工程计划,

面对战后时期,生活经济与物资的广泛匮乏,又加上美援中断,

在政策与地方民情压力下,本计划以发行政府公债方式,

向民间筹募建桥所需的大量经费。

只是战后的台湾百废待兴,由中央至地方,均无充裕经费来支持此项大型的建设,

西螺大桥工程又再度面临暂停运作的窘境。

1000817-云林-西螺大桥- (4).JPG

1950年韩战爆发,美国重新评估台湾的战略地位,于隔年(1951年)改变政策,

再度决议重新恢复对台援助。

于是,在大量美方资金与物资支援下,建桥所需之钢材统由美国匹兹堡转运来台,

桥身的主体结构由美国怀特公司((J. G. White Engineering Corporation)重新设计,

美国工程师浦克难以「H形穿桥式」,搭配英国华伦氏穿式(warren truss)专利工法,

以桁架型钢为结构主体,路面以钢筋混凝土灌置,

并同时铺设供运糖小火车行驶的轨道,以铁﹑公路共构的方式呈现出此大桥的特色。

在所有资源与技术均完备下,

大桥工程于1952年5月终于再度动工,并于同年12月即宣告完成。

1001106-云林西螺大桥- (1).JPG

完成后的大桥命名,又再度成为彰化与云林西螺居民之间的对抗,

最后,政府决议以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于国会审核美援预算时,

所采用之「西螺大桥」工程预算用语,

借此平息了两岸居民的争议,并正式定名为「西螺大桥」。

1001106-云林西螺大桥- (5).JPG

完成后的西螺大桥全长约有1939公尺,宽为7.32公尺。

当时,其规模于仅次于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博得「远东第一大桥」之美称。

1000817-云林西螺-丸庄酱油观光工厂- (46).JPG

(翻摄于丸庄酱油观光工厂)

1001106-云林西螺大桥- (6).JPG

西螺大桥终于1953年1月正式宣布通车。

通车首日应有三百多位中外贵宾,及一千多位来自台湾各城乡的地方仕绅,

共同集聚于西螺镇初级中学礼堂举行通车典礼。

西螺老街更是涌入大批到此见证通车的人潮,

镇上连续三天锣鼓喧天,大街小巷均热烈地举行著庆祝活动。

1001106-云林西螺大桥- (7).JPG

大桥在使用多年后,因受限于当时的技术与设计,

大桥的高度,已不足以因应越来越大型的各式交通载具,

而再度形成交通运输上的另一种难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西螺大桥曾在1980年进行改建,

除将高度调整至4.6公尺外,

也拆除了逐渐不再使用的糖厂铁道,改铺设柏油路面以拓宽原有车道宽度。

1000817-云林-西螺大桥- (1).JPG

随著高速公路的兴建,交通网络日渐四通八达,

1997年,溪州大桥完工后,更快捷与通达各方的新交通网络,

西螺大桥在交通运输上逐渐失去了功能性,最大载重与管理维护上的种种考量下,

成为仅供小型车、机车及自行车通行的交通桥梁。

地方政府甚至以妨碍地方交通发展为由拟计划拆除。

 

这座大桥,融合了日治时期由日人初部完成桥墩基础工程﹑

美援的结构钢材与设计技术﹑营建上采用了英国的专利工法,

但最后的工程施作仍由台湾人自行完成。

期间历经了种种时事的变迁﹑物资技术与经费匮乏﹑

众多地方人士历经重重困境,致力地推动与排除万难,

在这段历程中,不仅意涵著许多重要的人文价值与历史意义,

兴建期间的工程参与与当时浩大的工程景况,更是老一辈西螺人难忘的在地记忆。

也因此,当西螺大桥于2000年再度被提议拆除时,立于文化资产保存观点,

云林县与彰化县政府于2004年11月共同将西螺大桥列为历史建筑。

螺阳文教基金会,不仅是地方上积极发起西螺大桥保存运动的重要地方团体,

基金会也藉著每一阶段的活动与讨论,

不断思考著西螺大桥若不再肩负交通运输重责时

未来,还可以有怎样的功能与转运用方向。

为活化与彰显西螺大桥的文化价值,

云林县文化局与螺阳文教基金会陆续举办了数届的「西螺大桥文化节」,

活动期间也尝试著将大桥封闭,进行了一场别具声色的水上音乐会;

并向各地知名艺术家借展系列的视觉艺术作品陈列于大桥上,

而提出了将这座具历史意义的大桥空间,转化为「带型」美术馆的概念。

艺术的介入,似乎就在于初部尝试与探索著关于未来转型的种种可能性。

1000817-云林-西螺大桥- (5).JPG

由在地观点到全球化趋势;由传统产业到文创与观光产业,

艺术,似乎始终都成为了一种文化交流的媒介与彼此沟通的语言。

2011年,螺阳文教基金会再度推动的一场国际创作营活动,

活动期间,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新世代人们,在这里一起阅读著西螺的历史与人文;

与住在这里的人们,共同以艺术的方式,留下了一座共同的记忆。

一段温馨的回忆,或许早已无法留存著当时的热络氛围,

一件小小的艺术物件,也难以全然地诉说著曾经有过的那份感动,

但也如一个个迁入并“久居”于此的艺术成员一般,都在于成为「这里」的一部份。

1001106-云林西螺-国际艺术营-环境艺术- (1).JPG

1001106-云林西螺-国际艺术营-环境艺术- (2).JPG

1001106-云林西螺-国际艺术营-环境艺术- (3).JPG

1001106-云林西螺-国际艺术营-环境艺术- (5).JPG

1001106-云林西螺-国际艺术营-环境艺术- (4).JPG

1001106-云林西螺-国际艺术营-环境艺术- (7).JPG

1001106-云林西螺-国际艺术营-环境艺术- (8).JPG

1001106-云林西螺-国际艺术营-环境艺术- (9).JPG

童心园

1001106-云林西螺-童心园 (1).JPG

一座本为自来水厂办公厅舍的建筑,

因著有类似著西班牙建筑师「高第」(Gaudi)的艺术风格,

而在环境更新过程中被保留了下来。

这栋既蕴含著艺术美学的趣味性,又肩负著地方记忆的老旧建筑,

也促使原本的道路扩宽工程,在政策思维与规划执行,因此而有了“转弯”:

随著道路宽度的变化,这里形成了一处属于社区孩子的小小游戏场,

伴随著此时的孩子,继续写下一页页生活在这里的童年日记。

1001106-云林西螺-童心园 (2).JPG

1001106-云林西螺-童心园 (3).JPG

1001106-云林西螺-童心园 (4).JPG

1001106-云林西螺-童心园 (6).JPG

1001106-云林西螺-童心园 (7).JPG

1001106-云林西螺-童心园 (12).JPG

1001106-云林西螺-童心园 (13).JPG

1001106-云林西螺-童心园 (8).JPG

1001106-云林西螺-童心园 (10).JPG

城堡般的游憩空间,缔造出另类的亲子生活场域,也带动出另一种游戏场的氛围;

空间于开放与隐蔽之间,有著过去的故事..也同时诉说著此时的生活情事。

1001106-云林西螺-童心园 (9).JPG

1001106-云林西螺-童心园 (11).JPG

1001106-云林西螺-童心园 (5).JPG

河堤上的环境美学

1000817-云林西螺-堤边环境- (5).JPG

谈著历史记忆与地方产业特色的主题,

艺术美学的引入,总在这处乡镇成为一种彰显地方性的方式;

艺术物件的引进与艺术教育的作为,

似乎,多局限于对于过去那段辉煌时期的缅怀与纪念性,

但也在其中,试图去探索出此时与未来再发展上应有的思维与价值。

1000817-云林西螺-堤边环境- (10).JPG

1000817-云林西螺-堤边环境- (6).JPG

1000817-云林西螺-堤边环境- (7).JPG

1000817-云林西螺-堤边环境- (1).JPG

延平老街

1000817-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6).JPG

西螺,为云林县乡镇中拥有悠久历史人文的重要文化老镇之一,

早于日治时期,镇里总是文人﹑商、政界名人辈出;

位于大桥西螺端的延平街区,也曾因为大桥的兴建,曾经有过一片热络的市集景象,

而拥有著一段令人怀念且傲人的风华过往。

1000817-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16).JPG

1001106-云林西螺-延平老街.JPG

只是,随著街区商业与地方产业的日渐没落,新一代的西螺人逐渐走向他乡发展,

对于这块土地的情感,也于其中失去了联结与关怀之心。

1000817-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18).JPG

随著时代的变迁,老建筑的华丽样貌依旧刻画著街区的表情,

日益没落的商业与产业,也总不断地深思著关于未来的再发展方向。

1000817-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1).JPG

1000817-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2).JPG

1000817-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4).JPG

991230-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16).JPG

991230-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17).JPG

991230-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23).JPG

991230-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18).JPG

991230-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19).JPG

991230-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21).JPG

991230-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22).JPG

991230-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26).JPG

991230-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28).JPG

991230-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27).JPG

991230-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29).JPG

991230-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30).JPG

991230-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33).JPG

逐渐衰微的景象与生活环境,也让西螺的文化发展更显的困窘。

近年来尝试著引入艺术,以成为推动观光产业的能量与振兴地方的对策,

但对映著延平老街上一栋栋更显孤寂的街屋,逐渐走向颓废..甚至拆除,

似乎,在文化资产保存与发展观光产业之间,并未达成彼此相互协力的效益。

1000817-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5).JPG 

当代艺术的物件,进驻到老街聚落的环境中,

这些推广著“美丽”的作为,或许是一种活化历史街区的方式;

只是,集聚于街区中,来自各地艺术名流的视觉物件,

似乎并无法成为重新联结地方情感的介质与能量,

当代艺术与地方文化之间,多流于议题而缺乏著实质性的意涵。

991230-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2).JPG

991230-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34).JPG

991230-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1).JPG

991230-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32).JPG

991230-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4).JPG

991230-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5).JPG

1000817-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8).JPG

1000817-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11).JPG

1000817-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10).JPG

991230-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8).JPG

991230-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10).JPG

991230-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13).JPG

1000817-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12).JPG

1000817-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14).JPG

991230-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11).JPG

991230-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7).JPG

991230-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31).JPG

991230-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14).JPG

安静的聚落氛围,或许维持了原有的生活宁静,

但总在其中,静静地反复思考著产业再生与振兴地方文化的契机与对策。

整修后的空间,大量艺术物件的置入,或许,在于借此来成为热络市街氛围的对策,

然而,也可能模糊了那份文化价值的原味,更浅层化了关于这段地方文史的阅读性。

1000817-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19).JPG

地方上各类的文史﹑艺术及社区团体仍是默默地继续努力著..

他们所推广的,是在这群街屋中探索与创建出另一种新的人文价值;

所致力推动的,是如何在其中对于后代子孙重新产生情感联结;

教育性功能的永续经营,

或许更胜于耗用大量经费但仍难以发挥实质效益的观光产业。

1011116-云林西螺老街- (2)

1011116-云林西螺老街- (3)

1011116-云林西螺老街- (4)

1011116-云林西螺老街- (7)

1011116-云林西螺老街- (9) 1011116-云林西螺老街- (10) 1011116-云林西螺老街- (11)

1011116-云林西螺老街- (12)

1011116-云林西螺老街- (13)

1011116-云林西螺老街- (14)

1011116-云林西螺老街- (15)

1011116-云林西螺老街- (17)

1011116-云林西螺老街- (21)

1011116-云林西螺老街- (22)

1000817-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13).JPG

1000817-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20).JPG

1000817-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23).JPG

1000817-云林西螺-延平老街- (21).JPG

延伸阅读:

详《庄内ㄟ美术馆》-『在微型艺术「聚落」里阅读一段西螺大桥故事』篇:

http://lincm68.pixnet.net/blog/post/30366351

西螺大桥观光文化节』:http://slartmarket.blogspot.com/

西螺大桥的故事』:http://digiarch.sinica.edu.tw/content.jsp?option_id=2441&index_info_id=4764

台湾大百科全书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8615

财团法人云林县螺阳文教基金会』官网:http://ms1.louyoung.org.tw/signup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