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名病人,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心情的主調本來就是憂傷。但是如果告訴你,你穿的病服、身體下的床單、頭枕的枕套是如何清洗的,估計你的心情會更糟糕。

近日,新京報記者對江西南昌市兩家醫療布草洗滌企業進行卧底調查,發現洗滌廠為了提高效率,床單、病號服、手術服等醫用布草,在洗滌承包企業的清洗過程中,出現混洗、未嚴格高溫消毒等情況。

此外,一些兒科醫用布草也被夾雜在成人醫療布草中混洗,帶血的醫用布草與其他患者衣物和床單進行混洗。有洗滌廠員工坦言,他們所謂的分類洗滌,只是把醫院分開,不分科室,不分洗衣設備,「洗其實就是過了一遍熱水」。

將心比心,平時洗衣服時,我們尚知道把內衣、外衣、床單被罩等分開洗。本該有著更嚴格要求的醫用布草,竟然「一鍋燉」,不免讓人談住院而色變,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如果說,此前屢屢被曝光的酒店床單被罩的問題,更多的還只是衛生問題的話,醫院的布草,其洗滌過程規範與否,牽涉到的則是健康問題、安全問題。從細菌恐懼到病菌恐懼,給公眾造成的心理陰影面積更大,也更值得關注和做出改變。

毫無疑問,洗滌廠是直接的責任者,面對被曝光的不衛生、不規範行為,必須及時改正,並承擔相應的處罰。但是作為洗滌廠客戶的醫院,也不應該置身事外。相反,醫院也是責任鏈上的重要一環。

洗滌廠需要對醫院負責,醫院需要對病人負責,這是直接聯繫和基本邏輯。在這樣的聯繫和邏輯下,我們就有理由發問:如果因為醫院布草洗滌環節的問題,導致一些住院者被「二次患病」,難道要讓受害者去找洗滌廠嗎?顯然不現實,也不合理。

醫院的工作絕不應止於把布草送到洗滌廠然後再收回,更不能明知洗滌不合格,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報道中,雖然記者只卧底了兩家洗滌廠,但是它們所對接的醫院,卻多達二十多家。也就是說,這兩家洗滌廠出現問題,背後暴露的至少是二十多家醫院的問題,而這些醫院裡,是來來往往無數的看病者。

有意思的是,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涉事洗滌廠之一的順達洗滌中心,其法人裘偉光正是南昌市洗滌行業協會的法人代表,而他的另一身份,是南昌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南昌市第一醫院)的原主任醫師。前單位成了「客戶」,這層關係耐人尋味。如今,洗滌廠問題叢生,背後潛在的聯繫和利益,值得探究和梳理。

一些洗滌廠的「渾水摸魚」,是連已經明確的標準、最基本的規則都不遵守,僅僅是「過一遍熱水」,這顯然不是客觀原因,而是實實在在的主觀原因。

看到這個新聞的你,有什麼感覺?很多網友在科普說過後醫院都會消毒,高溫滅菌,不會出現衛生問題,但我想說,規範就是規範,不管會不會產生不好後果,都是存在危險性,更何況,規範就是給人遵守的,規範不是擺設,這是對於病人的尊重,也是對於醫院的尊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