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有什麼含義呢?其實這句俗語說的是待客之道,端菜上桌招待客人的禮儀,不能擺三盤菜(素菜、葷菜),要是搞錯了,可能會引來尷尬甚至誤會,所以還是要了解下的。

至於這三盤菜的說法,從古代就流傳下來了,祭拜已過世的人所用的祭品都是以數字三爲基準的,擺三盤菜、三副筷子、三碗飯、三個酒杯、插三根香、三根紅蠟燭的。

小時候不懂這些,看到媽媽過節在家祭拜的時候擺這些東西,還要數數量,連要燒的紙錢也要數數,我就說,那麼麻煩幹嘛,多放碗肉、幾碗飯,先人會喫得更飽的,媽媽說不行,大家都是要擺那個數的;而清明祭祖的時候在墓地前放的祭品也都是以三爲基準的,後面長大些才知道,原來祭拜過世的人是要那麼做的,那是對他們的一種敬重。

以前家裏比較窮,家裏有客人來,爸媽也會簡單的招待,一般也就買豬肉煮菜了,而媽媽就做兩樣菜,一部分的肉炒些菜梗、一部分肉煮肉湯加點嫩菜葉,兩大盤擺上桌子就喫了;要是人比較多的話,還是捨得殺只鴨的,而一隻鴨又可以做成兩樣菜(鴨血、鴨肉),再弄份豆腐或者青菜、炒花生,總共就五六盤菜,夠喫了。

而若是節日,家裏做些什麼油饃、糉子等美食的,媽媽也會裝袋給客人帶回去,一般是給兩個、五六個這樣,沒有三、四這兩個數字。

後面長大懂點了,覺得媽媽做的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以前人們對一些數字、諧音比較敏感,而“好事成雙”,數字2、6等比較受人歡迎,而數字三(諧音散)、四(諧音死)諧音不好,待客上人們是不用的。

所以,家裏來客人,當然不能擺三盤菜了,給人的感覺不友好,因爲三盤菜是祭拜過世的人才用的,加上數字三諧音散,就有點咒人s的意思,客人當然不樂意了;所以要麼就做兩大盤菜或者五六盤,稍小盤的。

其實,像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一般家裏來客人了都會做五個菜以上的,葷素各幾樣,滿滿一桌,只怕喫不完呢,所以“來客擺三盤菜”的現象應該是沒有的,而瞭解有這樣的禮儀說法還是好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