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當年地一次接觸正宗的潮汕沙茶醬,是在汕頭小巷子裏的潮汕牛肉火鍋。

第一次覺得火鍋是如此地傲嬌,這裡只有兩種醬可以挑選,一種是沙茶醬,一種是辣椒醬,除此以外,沒有其他任何醬料。而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廣東人,我是絕對不會向辣椒醬低頭的,那麼這就是我第一次蘸沙茶醬喫火鍋的經歷。

第一次喫到沙茶醬之後,彷彿全世界所有的醬料都是渣渣。如果你問世界上,什麼是完美的愛情,「那一定是一塊嫩牛肉遇到沙茶醬!」

當第一次牛肉丸蘸著沙茶醬,進入我的口腔,引發的那種初戀的感覺,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這感覺。忽略愛情的含義,感受食物的味道,鮮嫩的牛肉與沙茶醬的相逢,瞬間激發出味蕾的享受。

從這開始,我的減肥大計算是徹底失敗了。

正所謂,北有麻醬獨步天下,川渝老乾媽無敵百搭,而南方就是潮汕沙茶醬好喫到炸裂。沙茶醬在潮汕,乃至在廣東,都是神一樣的存在

「沙茶拌一切,一切拌沙茶」,當一個醬好喫到一定程度,塵世間是沒什麼不可以用蘸的。沒有潮汕人能想像,如果有牛肉丸沒有沙茶醬的世界,會有多崩潰。

沙茶醬,這是一種同時具有大蒜、洋蔥、花生、生抽、蝦米的複合型鮮味。喫下去,微微的甜,又有微微的辣。每每打開瓶蓋,濃鬱的香味,沾滿沙茶醬的牛肉丸,讓你欲罷不能,這就是潮汕人的家鄉味。

對於潮汕人來說,不需要山珍海味,只需要一勺沙茶醬,就能喫出高潮來。

說起沙茶醬的前世今生

原來一開始沙茶醬並不是發源於潮汕地區。但在清朝的康熙年間,潮汕人因為本地災害頻繁,就被迫去到南洋地區謀生,清朝的閉關鎖國,也沒能鎖住這幫中國的「猶太人」。

到了馬拉西亞後,潮汕人發現,這裡的人喜歡在烤肉串上涮上一層特製的辛辣醬料,烤肉串在馬來語系中叫「satay」,音譯成中文則是「沙爹」,上面涮的辛辣醬料就叫「沙爹醬」。

後來潮汕人接受了「沙爹」這種獨特的香氣,就帶回老家給鄉親們嘗嘗。因為潮汕話裡面,「茶」是讀「dei」,而馬來語「satay」的發音又讀作「sa dei」,於是就被叫做了沙茶醬。還有一個原因,畢竟中國人把父親是叫爹的,殺爹的罪名,可不是誰都能擔當的。

這就是沙茶醬的前世今生了,截至今天,沙茶醬已經在潮汕地區流行了近200年,並成為了潮汕美食的一種符號。在潮汕有句話,只要菜不斷,沙茶就絕不可能先斷。

沙茶醬的兩大門派

福建的閩南人和廣東的潮汕人,「雖境土有閩粵之異,而風俗無潮樟之分」同樣都是極度喜歡沙茶醬。但是沙茶醬卻有兩大門派,分別是閩南宗和潮汕門。

先說閩南宗,福建沙茶醬是由漳州龍海市的華僑創立的,並逐漸傳入廈門、泉州。福建沙茶醬是用大量的油炸花生米末加以去骨的油炸比目魚乾末和蝦米末與蒜泥、香菜末、辣椒粉、芥末粉、五香粉、沙姜粉、芫荽粉等用植物油煸炒起香,佐以白糖、鹽用文火慢炒半小時,至鍋內不泛泡時離火待其自然冷卻後裝瓶子裏。

而潮汕的沙茶醬,則香氣和顏色福建的要來得更濃鬱和深沉。當然沙茶醬的底料,是離不開花生醬和花生油的。但潮汕人則會加入蒜末、紅蔥末、蝦醬、豆瓣醬、辣椒粉、香辛粉末、香蔥末。加白糖、生抽、椰汁、鹽、味精、辣椒油調香,再用文火炒透取出。簡而言之,潮汕沙茶醬就是更為重口味一點。

據說一開始,喫牛肉火鍋的時候,是直接把沙茶醬直接倒入鍋中做鍋底的,但後來外地人接受不了這種重口味,才改為了現在的清湯煮牛肉撈肉蘸醬。

而這種蘸法,就像北京人喫羊肉必須蘸麻醬一樣,是強制CP,不容否定。只有被沙茶醬標記過的牛肉,纔是牛肉中的C位。而如果你在喫火鍋的時候,去蘸其他紅紅綠綠的醬料。那簡單點說,你就是「不會」喫潮汕牛肉火鍋了。

話說,世人只知道沙茶醬是用打牛肉火鍋的,但或許只有沙茶醬的重度患者,還會用沙茶醬來炒茶、幹拌,然後喫啥都放點沙茶醬。

沙茶炒牛肉

至於伴著粿條一起喫法,就太普遍了。說說其他吧,比如說沙茶炒牛肉,炒之前,先用沙茶醬、醬油、生粉醃製入味,然後和菜心或芥蘭一起炒。最後,當濃濃的沙茶醬汁裹著蔬菜和牛肉,簡直就是一絕!

沙茶炒薄殼

炒薄殼用旺火,用油爆香蒜頭,將薄殼倒進鍋中翻炒,再添上必不可少的金不換葉子、沙茶、小辣椒,待到薄殼在鍋裏都已經開口笑就可以起鍋了~

沙茶排骨

萬萬沒想到沙茶醬跟排骨這麼搭!排骨外酥裏嫩,一口咬下去,滿滿都是沙茶醬的濃鬱香氣,真的是巨巨巨巨好喫!除了糖醋排骨、紅燒排骨、排骨湯,終於可以換個喫法了!

另外網上還有諸如,沙茶醬配青瓜、火龍果、土豆、麵包、西瓜、荔枝、湯圓等等暗黑喫法。

不過沒關係,反正我不會去嘗試。一碟平常隨處可見的沙茶醬,內裏卻是不同文化在時間作用下的奇妙碰撞,從印尼、馬來西亞到中國,從閩粵和臺灣,發酵到內地。

反正,無論如何它在我心中醬料C位永不會動搖~潮汕人,你們說對吧?!

最後,你喫火鍋的最愛蘸料搭配是什麼?評論裏分享一波

?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