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一家低調的咖啡館、一碗街頭的小吃、一首簡單的民謠,似乎都留存着歷史縮影和懷舊的味道。如果你喜歡的文藝氣息,喜歡一個人在一個空間不疾不徐的生活態度,那麼不妨來臺北的松山文化創意園,這是與華山1914、西門紅樓三足鼎立的文創園區。

  松山文創園區前身是“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廠”,於1937年由日本人建立,後來隨着歷史的幾經變化,在2010年松山菸廠轉型爲松山文化創意園。園區中經常會有各種藝術展覽,在菸廠大樓裏面還有各種人文主題展。

  閒置下來的工廠被當地政府指定爲第99處市定古蹟,其中辦公廳、制煙工廠、鍋爐房、一至五號倉庫爲古蹟本體,蓮花池、 運輸軌道及光復後新建倉庫一併納爲古蹟保存範圍。爲了更好的發揮舊址的作用,在不破壞原有資源的基礎上,昔日舊工廠一朝變爲文創園區,成爲文藝人士的又一根據地。

  園區一直秉承創意實驗室、創意合作社、創意學院、創意櫥窗的理念,每個角落都體現着創意元素,甚至連湖池中的雕塑都是那樣富有生命力。

  曾經機器轟鳴的制煙工廠,現在已經改造成大型文藝空間,人們可以在這裏挑選文創禮品,也可以在這裏排練演出,還能觀看新媒體展覽,儼然沒有一絲沉重壓抑的工廠氛圍。

  設計師巧用當年制菸廠工人一天的生活軌跡,爲人們重現了當時的生產場景,例如兩次敲鐘、打卡、早操、上工、午餐、上工、午休、洗澡等等,每個關鍵節點還有一些歷史性照片,看罷更令人深感歲月不饒人啊。

  有人說,松山文創穿越了歷史,曾經幾十年老菸廠幾代人的命運輾轉成爲了這裏不可磨滅的記憶,人們在這裏也能細細的體會到歲月帶來的感情和溫度,過去一個個捲菸的工地,成爲了現在文藝青年出沒的聖地。

  在廠區內部也不是完全拋棄那些舊元素,許多文創小店依然能看到上世紀的軍綠包包、綠色桌櫃、帽子等等,一旁破舊的牆柱早已裸露出原本的面目,卻不刻意掩飾,讓人能夠產生很強的代入感。

  松山文創園區與北京798的改造理念十分相似,但這裏保留了更純粹的歷史元素,當年員工們使用的桌椅板凳,檯燈電話等依然能在園區看到。

  回望一張張老舊照片,彷彿昨日熱火朝天的工作場景就在眼前,歲月流轉之間,有些事物註定要消失在人們的記憶當中,有些事物卻憑藉人類的創造力將生命無限延續。

  松山文創園區就像是一座大型博物館,陳舊的廠房就是館內珍藏的展品,靠近它,撫摸它,感受歲月爲它留下的溫度,銘記由松山菸廠鍛造的輝煌歷史。

  其實在很多人的眼中,松山文創記錄着曾經的繁華與落盡,這裏更像是一座精神家園,雖然時代在發展,人們的需求在不斷的提升,但在松山園區總是會有不念過往那最美的記憶。(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