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土地神在民間也稱“土地公”,在中國充滿着人間等級色彩的神靈世界中,土地神可以說是地位最低的一種。在本世紀中葉以前,中國的大小村落,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會供奉這種地位卑微卻又保護一方平安的神。

土地神也有着顯赫的過去。土地神古稱社神,《禮記·祭法》注說,如果一個地方居住的人超過一百家以上的,就要立廟祭祀社神。漢代的《風俗通義》引《孝經緯》說:“社者,土地之主,土地廣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以爲社而祀之,報功也。”由於與土地的密切關係,土地神被認爲是掌管五穀豐登的神,後來又掌管人類之幸福,被稱爲“福德正神”,歷代帝王不斷加封,地位之重要可見一斑。

土地神有男性和女性兩種形象,善於調和的中國人有時直接就把他們合在一起,稱土地公、土地母。不過最常見的則是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年男子形象。 從漢代開始,土地神開始有了具體的人名,或將之對應於歷史上建功立德的偉人,或是當地德高望重的人物。如常常將大禹、勾龍理解爲土地神。在唐代的翰林院和吏部祭祀的土地神則是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反正中國人喜歡將人封爲神,有的時候並不一定管所封對象是否“專業對口”。

土地神作爲一方水土的管理者,其管理範圍除了人以外,還包括山林、河流等,因此他們又是地祇,經常被認爲是住在地底下。因此土地神是集神鬼地祇爲一體的神靈。 其實在唐代之前,土地神便被人輕視,到了明清之後土地神的形象日趨低下。

《西遊記》第五回中,孫悟空被封爲齊天大聖之後前去蟠桃園巡視,蟠桃園的土地公現身攔住問:“大聖去哪兒?”孫悟空說:“我奉玉皇大帝的派遣,代管蟠桃園,今兒個來看一看。”那土地公點頭哈腰,十分恭敬。

在清代的《新齊諧》中土地神甚至有點可憐了。其故事講一個南昌秀才裘某,夏天光着身子躺在土地廟裏乘涼,回家以後大病一場。秀才老婆以爲丈夫的病是因爲得罪了土地公,於是就備了酒食、燒香的紙等供品前去請罪。不幾日,秀才的病真好了。秀才老婆就讓秀才去謝謝土地公。沒想到秀才十分生氣,反而向土地公的上級城隍廟告狀,說土地公以妖術欺騙百姓的酒食。秀才的狀子燒了十天之後沒有反應,便又寫狀子給城隍並指責城隍慫恿下屬的貪贓行爲,將難以使當地老百姓供奉云云。當天晚上城隍便託夢給秀才,處理的結果是各打五十大板。

土地公欺人酒食,玷污了地方官形象,被革職查辦。而裘秀才光着身子在廟裏乘涼,不敬鬼神,又好事生非,讓新來的土地公責打三十大板。沒過幾天,土地廟被雷擊所毀。土地公因人對己不恭發了點小脾氣,就被人視爲貪贓。區區秀才,敢於告狀,並獲勝,足見土地公之地位不高。如此之官,不當也罷!

【注: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