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說書起源於浦東,

  是唯一以浦東地名命名的,

  浦東地區羣衆認可,

  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民間曲藝。

  今天小布就帶大家走進浦東說書

  動

  漫

  視

  頻

  文

  字

  版

  浦東說書又稱“滬書”、“唱單片”和“敲刮子”等,是上海僅次於“滑稽”的大麴種。作爲說唱藝術,有道白、吟唱、獨唱、對唱等表現形式。

  那它起源於哪裏呀?

  宋代以後,浦東地區的僧侶結合了浦東語言語音語調,又吸收了漁歌、鹽歌、山歌的即興創作旋律,再結合佛教歌曲“蓮花落”首創“因果調”,產生了“說因果”的早期名稱。

  那後來呢?

  相傳首創爲清嘉慶年間浦東二團人顧秀春。早期一般爲單人坐唱,以浦東方言表演。演員左手拿銅鈸子,右手執竹扦。演出開始,先用竹扦敲擊鈸子,表演擊鈸子的技巧,以吸引觀衆來捧場。鬧場之後再唱開篇,然後說長篇正本。

  那它一般在哪裏表演的呀?

  說書人大多半農半藝,農閒時在農村集鎮的茶館演出。清光緒年間,浦東說書在當時的南匯城廂和高橋等地都是相當的興盛。

  那後來呢?

  解放後,浦東說書出現了雙檔、男女搭檔等表演形式。1958 年後,逐漸改爲雙人或多人站立說唱乃至表演唱,伴奏樂器亦逐漸增加,配有琵琶、揚琴等絲絃小樂隊,而常用的主要演出形式爲單人說唱配樂隊。

  那現在呢?

  現在大多老藝人年事已高,浦東說書這個古老的民間曲藝,已徘徊在瀕臨失傳的邊緣。2008 年浦東說書被批准爲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聽說浦東說書是唯一以咱浦東地名命名的民間曲藝,可千萬不要失傳了呀!

  你在看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