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江西省地级市,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堂邑候陈婴奉命来此筑城立治,因“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故名宜春。其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

  1、袁州谯楼:又称宜春鼓楼,位于宜春市中心城区鼓楼路步行街,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专门从事时间工作的地方天文台。袁州谯楼于南唐保大二年(公元 944年)由刺史刘仁瞻建造,属袁州府署的一部分。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袁州知府滕强恕扩建,扩建后集测时、守时、授时三大功能为一体。

  2、鸣水桥:位于樟树市区东南34公里的合皂山凌云峰峡山口,四周崇山峻岭、翠竹苍松、壑深流急。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桥拱至今保存较好。是江西省现存的两座北宋石桥之一(另一座是庐山的观音桥)。现桥碑上的桥名,是南宋文天祥任赣州知府时, 曾游览阁皂山手书的拓刻原迹。

  3、逢渠桥:位于宜丰县同安乡洞山村的洞山百步岸以上300米处。该桥建于宋召五年(1098),系同安张仲舒之妻雷四十三娘与其子裕禧用拾稻穗之积蓄捐资,为经念良价禅师于此悟道而建的。

  4、马祖塔亭:位于靖安县宝峰镇宝峰禅寺后面,亭中心塔底汉白玉石函内有著名的佛教高僧马祖的灵骨舍利。塔身四面有石碑,刻有文字。是宋代石建筑的珍品。

  5、景贤贾氏宗祠:位于宜春市高安市新街镇景贤村。为明代早期砖木结构的旧进式穿堂建筑,贾氏宗族于清嘉庆年间出巨资重修。贾氏宗祠是一座四进式穿堂建筑的祠堂,占地面积达到1872多平方米,分昼锦堂、拜亭、寝宫、观音堂四部分。

  6、李洲坳东周墓葬:位于靖安县水口乡水口村李家自然村,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埋葬棺木最多的一坑多棺形墓葬。墓葬形制奇特,埋葬风格独具特点,为全国仅见。出土的丝织品文物,是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数量最多的丝织品,其中的染色织锦服饰,是我国发现的最早服装,可以改写中国纺织织造历史和文化史。

  7、朱轼墓:位于宜春市高安县村前镇龙溪村树子坑剑形山,为清乾隆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朱轼之墓。现存石刻依然很壮观,石牌坊一座,神道碑三通,石羊,石虎,石马,翁仲各一对。这些石刻虽然在九十年代做过修复,但呈现的依然是古朴自然的风貌

  8、吴平墓群:位于樟树市中洲乡门楼里村(即吴平故城)南面1000米处的九子科山。该墓群1975年由江西省樟树市博物馆调查发现,近百座古墓漫山遍布,封土高4-7米不等,分布面积有15000平方米。1976年和1980年曾清理四座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坑墓,出土了陶和原始瓷质的鼎、盒、壶、罐、碗及铁刀等随葬品。

  9、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位于万载县仙源乡仙源村。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之一.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又称“湘鄂赣苏区”。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界地区。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平江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10、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旧址:位于宜春市铜鼓县永宁镇定江东路487号。原系“萧永翁祠”,俗称萧家祠。晚清建筑。 1927年8月20日,湖南浏阳工农义勇军打着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独立团的旗号,奉命赶往南昌参加武装起义未果而开抵铜鼓休整待命。驻铜鼓期间,该团团部及直属机枪连驻扎于此。同年9月10日,毛泽东同志以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亲临铜鼓组织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1、上高会战遗址:上高,江西中部一个人口不到40万的小县城,这里是曾上高会战的主战场,上高会战以歼灭日军15000余人,中国军队大获全胜,被誉为“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抗战士气。

  12、吴城遗址:位于樟树市山前乡吴城村,这是中国南方一处规模较大的商代中晚期都邑遗址,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遗址内发现有陶窑区、冶炼区、居住区、墓葬区、祭祀广场等遗迹。出土陶器、原始瓷器、铜器、石器等遗物数千件。其中烧造考究的原始青瓷器的发现,证明了这一地区即是青瓷器的发源地之一。许多陶瓷器物上还带有刻画的文字符号。

  13、洪州窑遗址:位于丰城市域东北部6公里曲江镇罗湖村一带丘陵地区,总面积3万余平方米,地面堆积物达4-5米厚。洪州窑为当时全国闻名的六大青瓷名窑之一,创建于东汉晚期,盛期为初唐、盛唐阶段,停产于五代。1992年至1996年进行的发掘,出土国家一、二、三级文物137件,参考标本2132件,品种繁多,造型美观,反映了汉唐时代高超的制瓷技艺。现有发掘的龙窑遗址两座,长35米,现在原址上建保护房一座。

  14、蒙山银矿遗址:位于宜春市上高县城南30公里的蒙山,蒙山古银矿兴于南宋庆元六年,止于明万历二十三年,历经宋、元、明三个朝代,开采160多年,距今已八百余年。遗址主要分布在上高县蒙山太子壁峰方圆 5公里范围内,已发现古银矿矿井20多个、冶银场 1个、蒙山银场提举司遗址 1个、知名古书院"正德书院" 1座、佛教"圣济派"发源地"圣济禅寺" 1座,是目前国内发现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银矿遗址之一。

  15、华林造纸作坊遗址:位于高安市华林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东溪行政村的周岭自然村。清理出元代抄纸房遗迹及各类与造纸相关的遗迹。延续生产时间历经宋朝、元代、明朝。它是中国第一个经过考古发掘的古代造纸遗址,对研究我国古代造纸科技发展史有重要研究价值。

  16、筑卫城遗址:位于樟树市大桥乡洪光塘村,是江南印纹陶遗址"核心"地区的一处较为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著名遗址,因"筑城以自卫"而得名。遗址于1947年10月被发现,在1974年、1977年两次考古发掘,揭露面积566平方米,遗址的文物有斧、刀、铲等石器,鼎、罐、碗、纺轮等陶器,还有30余个房基柱洞的遗迹。

  17、樊城堆遗址:位于樟树市刘公庙乡庙下村东侧,雌溪上游,是江西赣江——鄱阳湖水系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遗址文化堆积自上而下有七个自然层,第三至七层是早期堆积的下文化层,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第二层是晚期堆积的上文比层,属于商周时期青铜文化堆积。 最具特色的是下文化层出土的浅盘鼎、壶形鼎,各种式样豆类器、以及器盖和彩陶器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