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家長跟老師訴苦:“其實我是很尊重孩子的,平時也很注意和孩子溝通,不知道給他講了多少道理,可他就是聽不進去……”

  “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但是在親子溝通中,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孩子往往越不聽話。

  爲什麼說的道理很多,但孩子就是不領情呢?其實,溝通的意義取決於對方的迴應。跟孩子講話有沒有效果,是由孩子決定的。親子溝通,“怎麼說”比“說什麼”更重要!

  今天的“浙江家長學校”專欄,衢州高級中學鄭友民老師要告訴各位爸爸媽媽,親子溝通有效果勝過有道理!家長應少講道理,多講事實和感受。

  課前預習

  按照慣例,當然還是要爲大家

  先介紹一下今天的主講教師

  鄭友民

  衢州高級中學

  認真聽講

  《 少講道理 多講事實和感受 》

  主講人:鄭友民 衢州高級中學

  沒有流量的朋友也不要着急,小編也爲大家劃好了這一課的重點,爸爸媽媽們一定要記住啊!

  家長不講道理講什麼?

  1. 講事情:描述客觀事實

  女兒,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裏,我們都要做一個懂禮貌的人。

  女兒,剛纔樓梯上,你和住在三樓的大爺主動打招呼,我看大爺很開心。

  女兒,誠實守信是一個人基本的道德底線,你覺得呢?

  女兒,你沒有如實和媽媽說這次考試成績。

  2. 講感受:描述主觀感受

  女兒,剛纔樓梯上,你和住在三樓的大爺主動打招呼,我看大爺很開心。

  這不是每一位孩子都能做到的,媽媽很感動。

  女兒,你沒有如實和媽媽說這次考試成績。

  其實,媽媽的心情是很難過的。

  3. 講期待:提出自己希望

  女兒,剛纔樓梯上,你和住在三樓的大爺主動打招呼,我看大爺很開心。

  這不是每一位孩子都能做到的,媽媽很感動。

  真心希望你能把這個好習慣保持下去。

  女兒,你沒有告訴媽媽說這次考試真實成績。

  其實,媽媽的心情是很難過的。

  媽媽希望,無論怎樣,你都能如實和我交流,因爲我想做一個被你信任的媽媽。

  我發現 我感到 我期待

  先描述客觀事實,再談主觀感受。

  描述性語言越具體,效果越好。

  表揚與批評講究“三段論”

  如果是表揚:

  口頭語言:

  客觀描述+主觀感受+正向評價

  肢體語言:

  眼睛對人、配合語氣和手勢等。

  開頭人稱:

  我…我…我

  如果是批評:

  口頭語言:

  客觀描述+主觀感受+提出期待

  肢體語言:

  語氣要平和,配合適度手勢,最好眼睛不對人。

  開頭人稱:

  我+我+我

  有效的交流,一定包含着智慧:少講道理、多擺事實、多講感受

  策劃:浙江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浙江省婦聯兒童部

  視頻製作:浙江省教育技術中心

  本期責任編輯:馬丹一

  做個“不講理”的家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