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你自從踏入社會,都做過哪些工作?


來悉尼都13年了。。想想做了好多奇奇怪怪的工作。

火鍋店洗碗

滬昆高鐵項目監理公司Eiffaige Rail的實習

Arup設計公司悉尼辦公室,實習生

餐具店理貨員

華人超市理貨員

測繪助理

A2K工程軟體公司實習

Cadgroup工程軟體的客服

建築入職卡,白卡培訓老師


2019年4月1日正式進入休整期,從1999年輟學後進入社會開始算,工作20年了。現在年紀大了,拖延症真的越來越嚴重,今天終於動筆回憶一下這20年做過的工作了。

初三的上學期,常聽父母說經濟負擔大,於是1999年底,我自己決定不去上學了,覺得家裡條件太差,或許早點走上社會去賺錢可能更好一些。那時候我的班主任還專門找到我家,勸說我父母讓我去上學,我父母也勸說過,但並沒有平常那種強硬命令,是一種語言中隱藏著如負重釋的感覺,當然那時候的我是多麼倔強呢。很多年以後,忘了哪一年春節回老家,路過那個學校,停在門口望進去,曾經的操場被枯黃的雜草佔滿,門窗漆面斑駁,玻璃殘缺,由於人口的減少,學校的合併,這個學校早已荒了好多年。原來學校這麼小,大門也這麼小,印象中的二層教學樓也這麼矮小。這學校的鮮活印象永遠停就在1999年。

第1年(1999年,16歲):

鄰居家比我大4歲的兩個姐姐,在一個做酒瓶蓋的小作坊上班,忘了是記件還是記工,反正一天大概十幾塊的工資,未成年的我就跟她們去這個小作坊做酒瓶蓋。北方的初冬,經常迎著風踩十幾里的自行車去作坊上班,不知是年輕還是對社會生活的好奇,真不覺得累呢。作坊的工作很簡單,鋁片衝壓成素蓋切齊邊口,再上文字模具壓出字,最後瓶蓋套在拋光車床上把字拋出金屬光澤。在作坊並沒有做太長時間,一是馬上要過年了,二是其中一個姐姐和作坊主的妹妹吵架了,於是我也不想幹了。和那個姐姐一起去作坊主家結工資,看到前幾日還吵得凶的姐姐,也不得不為了結清工資,而笑臉相陪。這就是社會。

第2年(2000年,17歲):

村裡一個比我大2歲的姐姐,在隔壁縣的一個鞋廠里上班,聽我媽說好像工資還不錯,過年還給一家六口人每人做了一雙鞋,春節過後我就跟這個姐姐去鞋廠上班了。說是鞋廠,其實還是家庭作坊,一個月休2天,平時吃住在鞋廠,那是我第一次離家,那時候年紀小,只能給大軸打下手,剪皮料、刷膠、折邊、打孔、穿鞋帶,一個月300多的工資。那是一個以製鞋為主業的鎮子,男主人在批發市場銷貨,女主人在家組織生產,雖然是2000年,有時候環保也查,個別月份就是白天睡覺,晚上做工。有次開孔的時候,把釘打在手指上,出血了我也沒有察覺,感覺案板上濕濕的才發現,我自己去清洗傷口,找了個創可貼包起來,繼續還要接著幹活,因為大軸上的女人在催。大軸就是操作縫紉機的人。沒有人理會我也沒有人慰問我。這份工作做到冬天就沒去了,也給一家四口每人做了一雙鞋。這份工作最大的收穫就是知道鞋是怎麼做出來的,在一段時期內,親戚買鞋都找我看一下,因為我能通過鞋面看出它是真皮的還是PU的。

第3年(2001年,18歲):

村裡有一種農業種植大戶,是我父親的同輩人,這個大伯原來家裡非常窮,但是他膽子大,在改革初期搞特色農業種植髮家了,大伯的幾個兒子,也同樣搞特色農業種植,還會在一些外省的報紙上登報賣種苗。外省來買種苗的人到了我們市裡,先到市火車站的接待站,其實就是長期租的一間旅館,找到接待員,再由接待員帶到種植場,家裡就給我找了這樣一個工作。接待站有2個人,我和我村裡的同學,同學是大伯家的親戚,我們平時就在旅館房間看電視,沒什麼人的時候就是輪流出去周邊逛街。種植場給我們配了一部手機,在那個座機都不普及的年代,一部手機好洋氣,那時候號碼還不是11位。在市裡瞎逛的時候,突然對城裡人很好奇,好奇他們的工作,好奇他們的生活,好奇住在單元樓里是什麼感覺。在接待站,要自己做飯,同學擔心煤氣會爆炸,每次點火的時候都會躲到廁所里。好景也不長,在接待站呆了2個多月吧,種植場就把這個接待點撤掉了,我和同學回種植場幹活,原來在自己家也沒這麼下地干過農活,在一次大姨媽下地累到臉色發白起不來後,就回家了。

回家沒多久還要繼續找工作,就到了離家很近的一個造紙廠上班,一個月600多,見識了衛生紙、衛生巾、餐巾紙是怎麼造出來的,幹了沒幾個月,我姨和舅舅要去北京做小生意,想讓我去幫忙,工資多少不記得了,反正也就4百、5百吧,舅舅在北京做小工頭,在農貿市場租了個小店面賣滷肉,又租了個攤位讓我賣衛生紙,讓我舅舅的一個熟人幫我進貨過來,攤位前後左右都是30多、40多歲的老江湖們,賣乾貨的、賣調料的、賣雞蛋的等等,並不好相處。做小生意起得很早回家很晚,基本上那時候起得和環衛工人一樣早,因為我每天蹬著三輪去市場的時候,都會看到一群穿環衛服的人,也一樣蹬著三輪拉著清潔工具,像蜂群一樣湧上馬路。後來擺攤賣衛生紙虧了錢,我那時候也不知道怎麼虧了錢,我姨和舅舅很不開心,以為是那個熟人送貨又賺了一筆,就讓我自己去批發市場進貨,然後我舅舅那個熟人的老婆還跑到我攤位上來罵罵咧咧,我舅舅就不讓我擺灘了,把剩下的衛生紙清倉後,在滷肉店做燒餅。閑著無事就盯著市場上行行色色的人看,什麼人都有,什麼嘴臉都見過,最終我姨和舅舅小生意失敗了。那個市場我已經記不得地址了,只有那個市場的一顆大樹印象深刻,因為樹很大很大,上面掛滿了各種顏色的塑料袋迎風飄揚。社會是個大染缸。

第4年(2002年,19歲):

又回到了離家很近的那個造紙廠上班,一個月不到7百。做了半年多,聽之前一個初中同學說在北京的複印店上班,工資還算可以,就用自己攢的錢,去培訓班學了電腦打字、文檔排版、PS修圖。那時候鄉里的大道正在修,路非常爛,無論颳風下雨,要踩十幾里的爛路去學電腦。同年的秋天,在電腦培訓班的介紹下,又要去北京了,我永遠都記得我父母幫我拿著行李和被子,走在村裡泥路上的背影。父親送我到北京那個複印店,就趁天還沒黑趕長途汽車回家了,父親不識字,但他年輕時在北京務工多年,也知道怎麼回家,那是我第一次心疼不識字的父親,為了生計在外務工賺錢養我們。那個複印店,其實並不需要人,但培訓班為了包就業的名聲,還是把我塞了過來。複印店有個小姐姐,是培訓班送過來了,第一晚我和小姐姐去她租的地下室,小姐姐去了男朋友那裡,第一次知道睡地下室會沒有生物鐘。這個複印店幹不成,培訓班又分配我到另一個照片沖印店,在那裡也沒幹幾天,工資也沒要就不幹了,因為就TM一個沖洗店,員工還分三六九等,帶頭大姐還是老闆的小三。然後我就自己找工作,那年代沒有招聘網站,更沒有某個神奇的網站,只有個紙媒專門登這些生活類信息。面試過幾家都失敗了,後來想最後再找一家試試,不行就回家。最後一家就成了,一個公務員在一個大學旁邊盤了個複印店和服裝店,我在複印店上班,學生下課的時候比較忙,有時候也去大學裡面逛一下,但我從來沒有羨慕過大學生。

第5年(2003年,20歲)

春節之後還是在北京那個複印店上班,這一年上半年發生了很多事,非典爆發,每天報紙都會登昨天死了多少人,累計死了多少人,那時已經不能回家了,我媽打電話說回家還要在村頭的蔬菜大棚里隔離,反而因為我在非典重災區,政府最後還給我家補了錢,也沒多少。再後來張國榮跳樓了,我買了人生第一台手機,阿爾卡特OT510,但很快就被偷了。因為非典,老闆的生意也干不下去了,非典完了之後,就把我們遣散了。

回家之後,在成都工作的初中的同桌,把成都描述的非常的美好,然後我就瞞著家裡,買了一張去成都的站票。其實我同桌就是把我忽悠過去和她一起合租房子的,因為當她知道我身上只有幾百塊錢的時候,她顯得非常的生氣,但也不好趕我走。家裡人知道我跑到了成都,也非常的生氣,但聽說我初中同桌在這裡,也就沒再說什麼了。2003年的下半年,工作非常的不穩定,在一家印刷店干過,在一家小廣告公司跑過廣告,最後到年底了才在一家列印店找到工作,因為這家包住,我也沒有錢再付合租的房租了。

第6年~第9年(2004年~2007年,21歲~24歲)

在這家列印店做了挺久吧,期間又自學了一些平面的軟體,聽說做效果圖挺賺錢,找了家室內設計和手繪培訓的學校,跟家裡又要了一些錢,去學了CAD3D基礎手繪,換到家裝公司上班,畫CAD圖效果圖,給老大們打些下手。但那時候家裝薪水都很低,在你還沒有能力談單之前,只能保障不會餓死。

第10年(2008年,25歲)

2008年上半年進到一家給500強企業做商場展示的公司,工資相對高了一些,2千多吧。因為談戀愛分手,心情也非常的失落和迷茫,一個在論壇上認識兩年的網友,勸我去廣州一起租房子,當時我也特別想換個新環境,那時真是不想什麼人性險惡啊,2008年4月下旬,我到了廣州,家裡人知道後特別生氣,覺得我整天就是瞎跑嘛,我媽為了這事,每次打電話都要說我一頓,直到5月12日,四川地震了,我家親戚和村裡的鄰居都急壞了,我媽就高興的告訴他們我早已經移窩了,我媽後來打電話才沒有說我。5月下旬終於找到了份工作,但基本上根本沒有經驗,比較小眾行業的公司,做實驗室整體工程的公司,後來才知道行業小眾不好招人,抓到一個算一個。那時工作的地方離住的地方非常的遠,8點半上班,早上6點15分起床,7點前要出門,轉2次公交車。一個新行業,從頭開始,周六日基本都在購書中心看書學習。和我同一天入職的女孩,沒想到會成為我在廣州的第一個朋友,直到現在。

第11年~第14年(2009年~2012年,26歲~29歲)

在第一家公司做了3年半後,跳槽去了另一家同行業公司,期間也不斷的學習這小眾行業的專業知識,為以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1年人生也發生了很多事情,家庭巨變,父親去世,坐過從南到北的長途飛機,身體變差,遇到了人生的伴侶。

第15年~第21年(2013年~2019年,30歲~36歲)

2013年8月~2019年3月,又跳到第三家同行業公司,在這家公司做了5年半,做到了合伙人級別,也是我個人能力全方面歷練的時期,方案設計、施工深化(裝修、水電、暖通、自控、效果圖)、技術支持、談採購、談分包、項目預算、結算、項目施工管理、銷售跟單應酬、帶部門團隊,這就是我的日常的工作內容。這期間取得了學歷,買車買房變成新廣州人。因為覺得與老闆們觀念不同,同時覺得人生苦短,必須還是要試一把,辭職準備開始創業,無論好壞,至少不想有遺憾。

今天2019年5月12日,地震過去了11年,來廣州11年,流水帳一樣的回憶記錄自己踏入社會的這20年。現在的我,已經沒有人會相信我是初中輟學的人。

無論曾經起點多卑微,無論曾經生活多黑暗,心中的光芒不能熄滅,不忘記曾經走過的路,也不忘記持續讓自己變強大。


額謝邀。我也不知道這個問題為什麼會邀請我。

大學畢業後本來進醫院,呆了三天不想寫病例不想朝九晚五。出來和兩個兄弟一起在當地開中醫診所。做了5年做得比我們想像中快,當然也經歷了很多不為人知的辛苦,比如民間遇醫鬧真的很絕望;比如24小時不能關機,因為在當地我們看小兒高熱較多,病情變化太快,隨時待命。做到現在一個診所年產值有500多萬,日均流量120人次,主要是我兄長功勞。說句題外話,我們不賣產品只看病。期間第三年開了第二家診所,做到現在只能保持不虧。每個月有個2萬結餘,慢慢來吧。開辦了民間中醫學堂,我的工作重心在這。和當地中醫藥大學合作,每年定期輸送高校在校生來我們這上課,為期一年,一周一次。中醫人才確實很難培養,無比艱辛。幾乎是義務的,為了維持學堂不虧損,對外開辦了社會中醫愛好者班。現在學堂正面臨擴大期,正在與深圳中醫院進行合作培訓醫生。長路漫漫其修遠兮。

說句題外話,希望知友們別動不動就踩中醫和捧中醫,我只是在這做記錄,中醫人,和任何一個行業,和西醫,和銷售,和農民工,和掃地的等等沒有區別。大家都是吃口飯,我承認中醫是中醫人搞臭的,我也深感遺憾。至於中醫本身時間會洗禮一切,也讓一切真相大白。


酒店後廚學徒?網吧網管(搞衛生的)??網吧網管(修電腦的)??開船的?……公司網管?通信工程師……後續可能……小區超市小老闆???


實驗室人員/助理工程師→一線城市公務員/後辭職→高校教師/中級。


1 市藝術劇院 主持人 做了半年 。2 市廣播電台 交通廣播 主持人 做了一年 。3 葯企 培訓講師 3個月。 4 成人口才培訓老師 1個星期。5 新媒體視頻主持人 1個月。6 事業單位裡面的電台主持人 剛做一個月 這個應該可以堅持下去把。還有就是婚禮主持和商演主持這種兼職做了4 5年把。


畢業之後從地產策划到金融公司總經理助理再到如今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受益最多的還是在地產公司學到的營銷方法和為人處事哲學,最開心的時光還是輾轉於多個城市做市調,總之無論你做什麼你都會懷念剛畢業的第一份工作還有那時候年紀相仿的同事們,因為那是你最努力想展現自己,信心最爆棚的時候


從開始進入社會,都是做遊戲行業編碼。其它的想做,但沒人要。


飯店服務員,幼兒園老師,前台收銀,現在在攝影當門市。每次換工作都跳一個行業,也不知道是好是壞。


額(⊙o⊙)…還沒有踏入,還是大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