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因寫讀後感而如此糾結,但卻在讀了《烏合之眾》後遭遇了。

一本為弗洛伊德稱頌不已的經典大眾心理研究圖書,讓我糾結的並非內容之艱澀,而在於其秉持的一些觀點及其歷史局限性。

說這本書有歷史局限性,我也是掂量了好久,就差喝酒壯膽了。要知道,對一部經典著作提歷史局限性,不僅要有深厚的專業功底,還得有充足的證據與勇氣。專業功底,我幾乎沒有,不是心理學專業出身;充足的證據,也沒有,卻可以說一說。目前,唯一確定的就是勇氣了。

當然,在對一本書提出一些相左見解之前,還是要先肯定其成績,儘管「但是」之後才是傳統思維套路下的劃重點、敲黑板。

客觀講,這本書的確令人大開眼界,如弗洛伊德所言「勒龐的《烏合之眾》是一本當之無愧的名著,他極為精緻地描述了集體心態。」讀此書,人們對個體、群體心理活動將有一個更深刻廣泛和細緻的認知。

不知道,當時未能融入主流科研圈子卻學富五車的勒龐先生,是否受到了那些已經發現其驚人研究才能達官貴人的資助,但無論如何,勒龐的《烏合之眾》對群體低智無能和非理性情緒的鞭撻、對精英政治「社會一定要由少數人操縱」的認同,還是在事實上滿足了科層體制下上流圈子維護自身利益的心理學訴求。

不僅如此,《烏合之眾》對群體無意識現象在智力活動範圍的應用乃至群體領袖通過斷言、重複和感染等力量操縱群體,獲得魔幻般力量,取得革命勝利等的描述及以拿破崙為代表的精彩案例分析,也著實給政治家、思想家與革命家提供了重要理論和經驗。

從這個角度看,勒龐本人即便不是「滑頭」,其經典之作《烏合之眾》也在事實上具有了雙重意義,是「兩面派」。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墨索里尼、希特勒、戴高樂等不同陣營歷史名人皆為勒龐粉絲的歷史事實,就可見一斑。

在知識層面,就群體心理學而言,這部著作至少讓人們知道了一些群體心理學常識,也獲得了些許解釋社會現象的心理學能力。比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就可以理解為基於一個地域歷史、地理人文和種族等共同無意識群體心理的一群人。這群人具有共同的情感、記憶、文化和思維方式。一個人,無論接受了多麼高深的專業訓練,也無論有多大本事,一旦到了這塊生養之地,很快就會被群體影響乃至同化,無法發揮出應有作用。群體的無意識性格決定了這方水土人們的群體性格或民族性格,想要與這群人搞好關係,想要做些正經事,即便是有利於他們長遠利益的,如果不理解其群體情感和心理訴求等、不能融入其中成為群體領袖人物,幾乎是不可能的,也大都會以失敗而告終。

許多新任官員到某地任職時,無論古代的「父母官」,還是今日的人民公僕,無不強調「我們是一家人」。這,絕非政治作秀那般簡單,顯然是在向執政地群體釋放出一種必要的群體情感信號——增強群體認同感,讓執政所在地的群體在心理和情感層面接納自己這個「外來者」,為施政創造便利條件。群體心理學的實用性不容小覷。

不僅如此,讀此書對經濟學的研究也有啟發。至少,讀過後,我對道德教授亞當.斯密能夠撰寫出《國富論》有了一些合理化解釋。

因為群體心理學是與情感道德、與市場預期相掛鉤的,精研情感道德理論的亞當斯密也許同勒龐一樣早就洞悉到了群體心理與個人心理的不同,並在反覆對比後提出改變世界的「理性經濟人」假設,倡導利用個人主義來繁榮經濟,而非群體這個非理性、低智商的主體。受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市場經濟、資本市場出現的市場預期非理性表現(經濟危機、股市泡沫破滅等),也一再用大量事實證明了群體的非理性、低智。

而以個人主義為基礎市場經濟的席捲全球,卻可能是勒龐在書結束章斷言——「那就是我們的民族,正面臨著一個前所未有的生死關頭。」——的根源所在。市場經濟及其孕育出來的技術力量比如互聯網,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覆蓋率,把世界由「單一中心」改造為「多中心」世界,推動世界朝著由集體主義決定未來向由個人主義決定未來的方向轉變。儘管這種宏大的轉變趨勢還沒完全釋放出來,即便釋放出來也會有較長周期,甚至中途停滯乃至走回頭路,讓哲學「否定之否定規律」發生作用,但當下我們已可以看到不少苗頭性、態勢性的事物,比如長尾理論、個性創意經濟生產設備(3D列印裝備)和數字化平台、政策層面對柔性化個性化生產製造的鼓勵引導等等。

雖然以上這些讀《烏合之眾》引發的思考,看起來已經涉獵龐雜了,卻還不能窮盡其範圍,勒龐知識面的寬泛與深厚不是兩三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烏合之眾》不僅是一本對心理學感興趣人士值得一讀的書籍,搞政治經濟社會研究和實踐活動的也都可以一讀,會有所獲。因為無論我們搞什麼研究、什麼實踐,最後都是要有益於人類進步和發展的,哪怕是破壞,只要談到人類就會涉及群體。不明白群體心理活動和情感訴求,有時候做事情是很難接地氣、很難得到群體認同的,而這是一個人能否取得些許成績、收穫認同感和歸屬感的關鍵所在。

有勇氣脫離群體並能有所成就的畢竟是少數人、少數工作,大部分人、大部分工作還是無法脫離群體而存在的。即便消費如此私人的事情,這不也在雙「11」、黑色星期五等超級消費IP大旗招展下調動起群體消費心理的騷動並斬獲頗豐嘛。

《烏合之眾》不僅是一部群體心理學經典之作,也可以視為人類學、政治學和經濟學等與人相關學問的基礎理論讀物。

不過,這本書,還是有其歷史局限性的。儘管,這一點都無妨勒龐及其著作之偉大和經典。

寫書人所處的時代、第一手材料都是那個時代的,是獨特的,這也決定了,無論多麼天賦異稟的人,總難免沾染上那個時代的氣息,在作品中表現出一定的局限性。

《烏合之眾》的歷史局限性,集中表現為對科層體制單一中心的認同。

對於市場經濟、互聯網技術這兩個推動世界「多中心」發展的新事物,勒龐是不知曉的,或者知之不多。至少互聯網技術還未出現,商品經濟也較為簡單。

而這也使得其整本書不得不高度認同「科層體制」,不能對群體在「多中心」環境下的心理做出精彩描述。其把巴黎公社「持證」瓜分女性性資源、拿破崙帶兵進入巴黎市區強行為全國貴族小姐和妓女分配丈夫的國家混亂時期的群體行為,當作群體勢力的壯大與政府權力的後退,而非秩序更迭過程中的粗放及資源重新分配政策的低劣,也著實令人不解。若勒龐能觀察到時下技術驅動型市場經濟與政府的博弈,兩相比較下,不知他會作何感想、有何見解?

總之,這不得不說是種遺憾。很希望大咖勒龐先生可以穿梭時光隧道,來當下的時代深入考察一番,把這個遺憾給彌補上,進一步豐富深化《烏合之眾》的群體心理研究。

不過,斯人已逝,時空穿梭技能也只在電影鏡頭中顯現過。我們只能認真閱讀勒龐的經典之作,反覆體味和領悟其精要,結合實際工作和學習來予以消化吸收,希望可以有所得、有所創新,有益於解釋當下市場經濟、互聯網技術「去中心化」趨勢與傳統科層制度「單一中心」的博弈演化了。

最後,令我有些忐忑的是,不知道提出的歷史局限性是否提對了、是否有價值。萬一提得不準不對,也希望勒龐先生莫要見怪於一名第一次斗膽寫群體心理學讀後感的後輩。

當然,若有不妥,我也會及時糾正、以正視聽的。

(完結)

封面圖片來自網路。

參考:《烏合之眾》[法] 古斯塔夫.勒龐 著 戴光年 譯 新世界出版社 2010年1月第1版

後記:終於在忐忑中寫出了一篇掛一漏萬的讀後感,對社會心理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經典著作做出了自己的解讀,不妥處望海涵,歡迎大家批評指正和討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