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97歲的中科院院士,中國肝膽之父吳孟超,正式從海軍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退休。從1943年考入同濟大學醫學院算起,吳孟超已經從醫76年,直接救治過1.6萬肝膽病人。如果算上他培養的學生,吳孟超間接救治的病人更是無法計數。不管是在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還是獲評“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包括去年參加“朗讀者”節目時,都有人勸吳老“功成身退”,他都一一拒絕。這次,他真的要休息了嗎?

  退而不休,只要病人需要我,我隨時可以投入戰鬥

  在退休儀式上,吳孟超說:只要病人需要,我隨時可以投入戰鬥!而在他接待過無數病人的辦公室內,吳孟超向記者強調:自己只是從院士的位置上退休,而在醫生這個崗位上,他還會繼續幹下去。

  記者:如果手術繼續可以做,爲什麼還要退呢?

  吳孟超:國家規定。

  記者:就是說院士退休了但是手術還是能做的?

  吳孟超:還是能做,願意做都可以做。

  97歲依然站得住,看得清,手不抖,他直言“手比臉重要”

  吳老有肝膽聖手之稱,他刀法穩準快,被叫做“吳氏刀法”。吳老說,自己97歲了,但是拿手術刀手一點都不抖,因爲已經練出來了。1922年,吳孟超出生在福建閩清,因爲家境貧困,5歲時跟隨父母去了馬來西亞,在那裏以割橡膠爲生。少年時代割橡膠的經歷給他的手打下了靈活有力的基礎。如今,這雙手依舊靈活有力,只是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內彎曲,這是長年握手術刀和止血鉗帶來的影響。

  記者:爲什麼手術刀能拿到老,有人抖您不抖?

  吳孟超:我沒有停,我手一直沒停,手比臉重要。

  記者:您想過沒有,什麼時候您不做手術了?

  吳孟超:我沒想過,做手術還需要站得住。

  記者:你現在還能站多久一次性?

  吳孟超:現在站半天也可以。

  記者:眼睛呢?

  吳孟超:我這個眼睛,看得清。

  冬天把手焐熱再去觸碰病人腹部,把跟病人交流比作“談戀愛”

  早年間,吳孟超在同濟大學師從中國外科手術之父裘法祖,畢業之際,他向老師請教未來的發展方向。老師告訴他,中國的肝膽外科比較薄弱,你就朝着這個方向探索。後來,他創立了肝臟“五葉四段”理論,奠定了我國肝臟外科的解剖和理念基礎;創造了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和無血切肝法,使肝癌手術成功率由16%提高到99%以上。如今,他培養的學生也已成爲肝膽外科的中堅力量。海軍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教授沈鋒,就是吳老的學生。

  沈鋒:救治病人,吳老非常重視摸摸看,腋窩、脖子、身上有沒有出汗?腳有沒有腫?

  記者:爲什麼要把這些事拿出來說?

  沈鋒:現在有一種傾向過多依賴現代一些檢測的手段,當然現在檢測手段也非常重要,而且或許在某些方面可能會更精確,但是傳統的解決方法一個價格比較便宜,還有就是快速,而且對病人沒有任何創傷。

  記者:這些細節給你們後來行醫會帶來什麼影響?

  沈鋒:其實醫德就是從很小的事情來做的,人跟人要互相尊重,這就是一個好醫生對後輩的影響。

  沈鋒說,冬天的時候,吳老會先把手焐熱再去觸碰病人的腹部。給病人做完檢查,他會幫他們把衣服拉好,彎下腰把鞋子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吳老看特需門診的時候,每次都要跟病人溝通半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有時候爲了解釋得更清楚,還會跟病人和家屬畫圖演示。當被問道爲什麼要花那麼長時間跟病人解釋的時候,吳孟超用談戀愛來比喻看病。

  吳孟超:有些醫生看了病之後,給病人很簡單的兩句話。這不行!像談戀愛一樣,兩個人講不清楚,怎麼辦?這戀愛談得下去嗎?

  記者:需要交流。

  吳孟超:我不贊成有些人檢查看完了,你拿點藥回去吃吃就行了,有這樣的醫生。病人對自己得的到底是什麼病,發展到什麼水平,該吃什麼藥,這個藥起什麼作用都不知道。病人瞭解了以後,配合纔會好。

  不怕丟名譽,敢做大手術,把生命終點預設在手術室

  從醫七十多年,吳孟超主導了中國肝膽外科從無到有、從有到精的歷程。他用一把柳葉刀,挑戰了一個又一個“醫學禁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醫學奇蹟。

  2004年,吳孟超曾經爲一個名叫甜甜的病人割下一個重達9斤的巨大肝部血管瘤。手術的風險在於稍有不慎,就會因爲血管破裂,大出血而死亡。有些年輕同事勸他:“這麼大的瘤子,人家都不敢做你做了,萬一出了事,您的名譽就毀了”。吳孟超回答:“名譽算什麼,我不過就是一個吳孟超嘛!”

  2018年,醫院登記吳孟超主刀52臺手術。可以說,吳孟超是世界上九十多歲高齡仍然工作在手術檯前的唯一一位醫生。

  一位與吳孟超合作了30多年的護士長曾看到過這個傳奇醫生的另一面,“手術後靠在椅子上,胸前的手術衣都溼透了,兩隻胳膊支在扶手上”。吳孟超曾對她說:“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在手術室裏倒下了,你知道我是愛乾淨的,記住給我擦乾淨,不要讓別人看見我一臉汗的樣子”。

  把生命終點預設在手術室,大醫精誠,在於把身心奉獻給職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