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在調控之後由高速增長到量價齊跌,降溫之後的房地產直接影響了政府性基金收入,也就是政府賣地收入,爲落實房住不炒,樓市調控力度較大,全國總體來看房價比較穩定,二手房價有所降低,房地產商拿地更加謹慎,土地流拍現象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賣地收入肯定下滑。從2019年前兩個月來看,1-2月累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9450億元,同比下降2.3%;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8047億元,同比下降5.3%,樓市真的在變涼...

  根據數據統計,2018年地方政府的政府性基金收入約7.14萬億元創歷史新高,這主要是地方賣地收入創新高,2018年地方賣地收入6.51萬億元,同比增長25%,佔政府性基金收入比重爲91%。但今年地方賣地收入高增長將難以維持,全國31個省份中至少有22個省份下調了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從這些下調政府性基金收入預期的22個省份預算報告來看,絕大多數省份下調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原因是考慮到國家對房地產市場調控趨緊政策的影響,土地出讓市場行情具有不確定性,預計賣地收入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性基金和土地出讓收入是地產投資的重要參考指標,當前增速出現負數可能預示着未來地產投資的高增速不可持續,一定要引起大家注意。2019年樓市將繼續嚴格調控,大部分房企對土地市場的熱度逐漸降溫,再加上大量的共有產權和限競房明顯調低了房企拿地積極性,土地市場的溢價率有所下降,購房者的觀望情緒濃厚,長期來看土地收入的減少,地價會相應降低,傳導到房價也會相應下滑,最終降低老百姓購房成本,這是一件好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