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不起眼的環京小鎮,可能連四五線城市都算不上,但是它卻依附於北京,甚至被稱爲北京樓市的晴雨表,一個咳嗽,另一個就感冒。因此,我也從來沒有把這些地方當作一般的小城市,而應該按照大城市的邏輯來分析。

  伴隨着北京樓市的降溫,環京市場也進入了冰封期。直到去年底纔有所破冰。要知道,2017年初,燕郊樓市達到了瘋狂地步,不到半年,房價從1.5萬元漲到3萬多,直逼4萬。可是到了隨着廊坊限購政策升級,本地戶籍只能擁有2套住房,外地戶籍要有三年社保或者納稅證明纔可以購買1套住房。你想啊,過去買房的可多數都是燕郊外地人,沒幾個在這裏工作的,大多在北京交着社保,那麼政策一出,立竿見影,不少樓盤從最高點跌至不足2萬,甚至更低,不僅腰斬,甚至有的超6成,仍然無人問津。這個無人問津,並非真的沒有需求,而是真的不敢買。

  按理說自從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被逐步落實後,房地產穩定大局已經決定了全國各地房價不會有大起大落的情況,因爲調控總是在調和平衡,市場過熱就潑點冷水,市場過冷就刺激一下。可是由於之前燕郊房價上漲太快太多,從而透支嚴重,所以房價腰斬似乎也並不奇怪。

  但市場穩定的大局下,房價不會大起大落還會起作用。那麼我們該如何客觀看待燕郊等環京樓市呢?

  根據大數據房價指數(BHPI)監測顯示,今年2月燕郊房價環比上漲7.63%,這是燕郊房價連續3個月快速上漲。北京在回暖,只是這燕郊的步子邁得有點大,這也導致廊坊在全國的房價漲幅中脫穎而出。諸葛找房的數據顯示,3月100個城市的二手住宅掛牌均價中,環比上漲城市59個,環比下跌城市41個。從環比漲幅TOP10城市來看,以東部及西部的三四線城市爲主。其中廊坊漲幅最大,環比上漲5.55%,環京市場在節後回暖跡象顯現。

  這也向市場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那就是燕郊等環京樓市的確在恢復元氣。而真正的那些三四線城市卻在走下坡路,諸葛找房報告顯示,一二線城市成交面積同比增長,但三四線代表城市市場仍在降溫。這就說明環京樓市跟其他三四線城市並不一樣。這也印證了一開始我說的它是依附於大城市的市場,要按照大城市的邏輯來分析。

  客觀地說,燕郊有大量剛需需求,同時各種利好也是紛紛而來。比如,過去一直被看好的燕郊等絕佳的地理位置,這是天然條件,因爲北京無論調控與否,很多人也是不可能買得起那麼貴的房子的。燕郊的各種利好都在眼前,比如往東邊遷,比如北三縣與之統一規劃……這都是利好,只是這些利好早在之前就已經透支過了。

  什麼都怕過,所以燕郊有衝上4萬的潛質,也有掉下來的可能。現在很多人問是不是可以去燕郊抄底了?對於大城市買房者而言,基本不用期待房價回落就能讓你買得起,北京市場好起來,環京樓市也是水漲船高,近水樓臺先得月。如果北京政策嚴格,會把有效需求擠到周邊,所以理論上週邊的市場都是長期看好的。之所以出現回落,還是因爲之前房價上漲太不理性。

  客觀來看環京,就需要清楚它目前的定位。近日,燕潮大橋的通車,同樣也釋放了一個信號,那就是不僅是物理距離還是時間距離,更讓北三縣與北京拉近了距離,而且融入感越來越強烈。這就意味着環京的定位發生了變化。

  北三縣應該充分利用機會,尤其是“四統一”的政策優勢,打造創新性產業,既要與北京的創新性城市建設相融合,也要“三城一區”主動做產業技術等對接;北三縣不要過多強調差異化,應抱着開放的態度,在與北京發展更相關的科創、文化領域做出創新。

  由此可見,今後大拆大建一定不是北三縣的主流,房地產也不應該成爲環京的主要產業,環京一帶樓市野蠻生長的時代過去了,如今這裏跟北京的規劃也漸漸統一,但不能成爲開發商炒作的理由,而是這裏的市場將會更加正規化,開發商和城市將會更加註重品質的發展。這樣接下來剩下的都是對未來配套的完善,對交通的完善,這裏將會越來越宜居。將來可不是誰想來誰就能來,燕郊在2019年可能會相對好一些,但絕對不會無限放開政策,因爲這裏不是普通的三四線城市。

  一個被套牢的炒房者感嘆大勢已去,並不想放棄這套爭取了3年的房子,“只希望能順利收房”。3年前押的這套房子,已經從1.8萬元/平方米回落至1.3萬元/平方米,“炒樓花”的短線投機時代開始遠去。過去10年,旺盛的購房居住需求,讓這裏成了炒房客的“賭坊”。而未來則是把這些炒房者擠出環京市場。

相关文章